据《大明孝宗皇帝实录》记载弘治十三年(1500)五月,改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巡抚陕西①。弘治十七年(1504)五月,改命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巡抚顺天等府②。自1500年5月至1504年5月周季麟巡抚陕西。
山岳祭祀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国家祭典,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命的敬畏。山岳祭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中国人认为山川是天地之气所聚,是神灵所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因此,他们对山川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祭祀,以感恩山神的恩赐,以祈求山神的庇佑。在这种山川崇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五岳祭祀和泰山封禅的制度,这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仪,也是表明自己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自古以来,华山就是祭祀的重要对象,自秦始皇开始祭封华山以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修水网 帝王作为上天之子,祭祀华山神就如同向天地汇报自己的统治情况,并且祈求华山神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也期望借助华山的神圣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华山作为五岳之一,被纳入国家祭祀的重要范畴。朝廷通过规范的祭祀仪式,派遣官员或者亲自前往祭祀华山,体现国家对山川祭祀的重视。 祭祀华山的仪式往往庄重而复杂,包括祭品的准备、祭祀的程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仪式体现了国家对山川神灵的尊崇,也展示了国家的威严。 周季麟巡抚陕西时曾两次祭西岳华山。 据《山川典》: 弘治十四年四月甲午,遣巡抚陕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致祭西岳。 ③ 据《华岳志》记载: 四月,因陕西地震,命陕西巡抚周季麟祭西岳。自十三年七月,陕西肃州、庄浪等处天鼓鸣,地震有声数次。是年正月元日至二十七日,西安、延绥、庆阳地方地震不巳,朝邑尤甚,地裂泉涌,水流成渠,摇倒房屋,压死人畜以千百计,因有是祷。④ 四月,由于陕西发生地震,朝廷命令陕西巡抚周季麟祭祀西岳华山。 修水网 从弘治十三年(1500 年)七月开始,陕西肃州、庄浪等地,天空中传来如鼓鸣般的奇异声响,还多次发生伴有响声的地震。到了这一年正月初一至二十七日,西安的延崧、庆阳等地持续地震,朝邑的情况尤为严重,地面裂开,泉水涌出,水流汇聚成渠,房屋被震塌,商人、百姓被压死的数以千计。因为出现了这些情况,所以朝廷安排了此次祭祀祈祷。 《大明孝宗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 弘治十四年正月庚戌朔正旦节 壬寅,礼部覆议廵抚陕西都御史周季麟元日地震之奏,谓“山陕等处,前有地震天鸣之异,而元日地震,其异尤甚。况虏冠久驻河套,东掠西侵,人心惊疑,所宜安辑。伏望皇上念祖宗付托之重,悯生灵受祸之惨,特勑各鎭、廵等官,凡被灾处,躬自閲视,丞为区画,俾有所栖止,不至冻饿。知恩意出自朝廷,以固其心。仍各整餙器械,操练士卒,毋或掊克挫抑,以作其气。凡诸所不便及有当举行者,宜速举闻奏。务令军实强盛,威武奋扬,以纾九重西顾之忧,以固万年不拔之业。本部仍行两京文武臣僚及山、陕大小诸司,痛加修省,免尽职业。更乞许令各大臣及科道等官条陈所见。凡利弊有当兴革者,一一直言无隐,以伺宸断。尤望圣明虚心来纳,曲赐施行。言虽不切,亦乞寛贷。如此,则善言日进,阙政日闻,天心格而灾异殄虏寇不足虑矣”。又“名山大川礼宜祭祷宜出内祝帛付廵抚者”。御史往祭西岳西镇之神,致为民祈祷之意。从之。⑤ 这一天,礼部对巡抚陕西都御史周季麟关于正月初一地震的奏报进行复议,称:“山西、陕西等地,此前就出现过地震、天空鸣响等异常现象,而正月初一发生地震,这一异常情况尤为严重。况且北方敌寇长期驻扎在河套地区,向东、向西肆意劫掠侵犯,导致人心惶惶、惊疑不定,当下急需安抚。恳请皇上顾念祖宗托付的重任,怜悯百姓遭受灾祸的悲惨境遇,特命各镇、巡抚等官员,凡是受灾的地方,都要亲自前往视察,迅速谋划安排,让百姓有安身之所,不至于受冻挨饿。要让百姓知道这份恩情来自朝廷,从而稳固民心。同时,各地要整顿修饰兵器器械,操练士兵,切勿盘剥克扣、打压士卒,以鼓舞士气。凡是有不便施行的举措以及应当开展的事务,都应迅速上奏汇报。务必使军备强盛,军威振奋,以解除皇上对西部边疆的忧虑,稳固国家万年基业。礼部还将行文至两京的文武官员以及山西、陕西大小各部门,让他们深刻反思自省,尽心尽力履行职责。还请求允许各大臣以及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等官员,分条陈述自己的见解。凡是有关利弊且应当兴革的事项,都要直言不讳,以便皇上裁决。尤其希望皇上能够虚心接纳,酌情施行。即使言论不太切中要害,也恳请宽容饶恕。如此一来,有益的言论会日益增多,政务上的缺失也能及时知晓,上天会被感动,灾异就会消除,敌寇也就不足为虑了。” xiushui.Net 此外,“对于名山大川,按礼应当进行祭祷,应拿出宫内的祝文、祭帛交给巡抚。” 派御史前往祭祀西岳华山、西镇吴山之神,表达为百姓祈祷的心意。弘治皇帝听从了这些建议。 弘治十四年(1501)祭文原文: 维弘治十四年岁次辛酉四月戊寅朔十七日甲午(公元1501年5月7日,农历四月十七),皇帝遣廵抚陕西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致祭于西岳华山之神曰:去年七月以来,陕西地方肃州、庄浪等处,天鼓鸣响,地震有声,巳非一次。今年正月元日至十七日,西安、延绥、庆阳地震不已,而朝邑一县被灾尤甚,地裂泉涌,水流成渠,摇倒房屋,压死人畜,以千百计。顾兹变异,必有其由,奏报来闻,惕然惶惧,风夜循省,寝食靡宁。惟神奠此一方,民所仰頼,特致香帛,用告虔诚,尚祈翊辅。 皇祗潜消灾沴,俯慰民望,永祚邦家,不胜恳祷之至。谨告。⑥ 公元1501年5月7日陕西巡抚周季麟奉朝廷命令祭祀华山,第二年1502年5月7日周季麟又祭祀了一次华山。 原文: 维弘治十五年1502,岁次壬戌,四月壬寅朔,越八日己酉,钦差廵抚陕西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等,躬致办香,谨祭告于西岳华山之神。 于戯!幽有鬼神,明有祭法。永奠中土,祈鸿休也。雨暘时若,报神赐也。惟神之灵,着自古昔。办方定位,镇兑隅之鸿厖;捍患御灾,主金天之沆砀。岁时祭而五气来备,雷雨觧而百谷用成。血食一方,抗衡四岳。季麟等有事华阴,再拜祠下,陈辞跽奠,尚有頼焉。噫嘻!九山刋旅而禹甸宁,八公效灵而秦兵却。今地震洊见于朝邑,零贼尚伏于榆关。患踵西维,忧厪北极。神其脩职,毋作神羞。潜贶敉功,益彰庇利。尚享!⑦ 弘治十五年(1502 年),岁次壬戌,四月壬寅朔,过了八日为己酉日(公元 1502 年 5 月 7 日,农历四月初八),受皇帝差遣巡抚陕西等地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季麟等人,亲自准备好香烛,恭敬地向西岳华山之神进行祭告。 HULING 啊!幽冥之处有鬼神,在人间有祭祀的礼法。长久安定中原大地,是为祈求盛大的福祉。雨水与晴日顺应时节,这是报答神灵的恩赐。华山之神的威灵,自古便显著。划定四方确定方位,镇守在西方的广袤大地;抵御灾祸,主宰着金秋的雄浑气象。每年按时祭祀,于是五行之气完备,雷雨适时解除旱情,因而百谷得以成熟。享受一方的祭祀,与其他四岳不相上下。周季麟等人来到华阴有事务在身,在祠庙下拜了又拜,跪着陈述祭辞,恭敬奠酒,还希望能有所仰赖。哎呀!大禹治理九山,使得天下安宁,八位仙人显灵,打退秦国的军队。如今朝邑频繁发生地震,小股贼寇还潜伏在榆关。西边祸患接踵而至,让朝廷的忧虑加重。华山之神请履行好职责,不要做出让神灵蒙羞之事。暗暗赐予福祉,成就大功,更加彰显庇护之力。希望神灵享用祭品! 周季麟受命,于公元1501年5月7日和1502年5月7日,两次代表弘治皇帝祭祀华山。
【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①《明孝宗敬皇帝实录》、作者:[明]张懋纂修、版本:钞本、卷一百六十二、第1809页、222卷。 修水网 ②《明孝宗敬皇帝实录》、作者:[明]张懋纂修、版本:钞本、第2435页、222卷。 ③《山川典》、作者:[清]陈梦雷、版本:清雍正铜活字本、第六十七卷、第3073页、640卷。 ⑤《明孝宗敬皇帝实録》、作者:[明]张懋纂修、版本:钞本、卷一百七十、第1898页、222卷。 ⑥《华岳全集》、作者,【明】张维新撰,【明】冯嘉会续撰、版本。明万历刻本、卷之三,第62页,15卷。 ⑦《华岳全集》、作者:[明]张维新撰[明]冯嘉会续撰 、版本:明万历刻本、卷之三、第70页、15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