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美食

旗下栏目: 资讯 东浒寨 风景 游记 美食 特产 线路 酒店 休闲娱乐

修水大哨子

来源:修水网 作者:朱法元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1-26
      中国之大,真是无奇不有。比如风味小吃,就千奇百怪,品种繁多。东北爱吃豆包,西北喜食羊肉,燕赵巧做面食,江浙多嗜甜腻,四川是麻辣火锅,广东是生猛海鲜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每一个小地方都能做出令你惊奇的好吃东西。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构成了我们民族的饮食品牌,以其优良的品格跻身于世界饮食文化之林。我想,这不也是颇值得我们骄傲的话题么?
     大哨子就是江西修水特有的一道菜肴。
江西修水县城良塘区。
      大哨子确属修水的专利。我从江南走到塞北,既未见过、也未听过哪里还有这道菜的。其实它的烹调很简单:将芋头去皮煮烂,加薯粉调成泥状,以肉丁、芝麻、红糖等做馅,像包包子一样包好,经蒸或煮一遍,再用糖一炒即可。不过味道却很独特,咬一口皮儿,滑嫩软和,面粉糯米之类就不值一比了。馅儿呢?一进口便有一股清香透入心田,甜而不腻,酥而不俗。真的好吃极了。
      大哨子平时一般是不做的,只有家里来了相当重要的贵客,或是办婚庆喜事,才张罗着做。还有就是每年过大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将藏于地窖里的芋头取出,用一竹篮挂于檐下,倒进破磁瓦片,撞去外皮,加以制作。所以到了春节前一两天,村寨里到处都是撞芋头的景象,孩子们便平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修水大哨子。
      关于大哨子的来历,在修水有多种传说。比较合乎情理的应是与战争有关的一种。元朝末期,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鄱阳湖,一日,朱军败走武宁,正在埋锅造饭,忽探子禀报,陈军追来,火头军慌乱之时,将一锅煮熟的芋头和一锅肉丁包在一起,背着便逃。一夜奔波之后,撤至修水,方才摆脱追兵。此时大家已是饥肠辘辘,瘫在地下宛如稀泥。伙夫只得强打精神,再为大家做饭充饥。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可当他打开家伙一看时,眉头又紧皱起来,只见那些芋头和肉丁已混在一起,被挤压成一锅稀粥,实在难以成菜。火头军心生一计,索性加进少许薯粉调和,做成团儿,蒸煮之后,分给官兵充饥,并将多余的散发给当地百姓。不料大家吃后纷纷叫好,问伙夫“这是什么菜”?伙夫取“肉丁,又曰臊子”之意,或受西北一带“臊子面”的启发,便随口答道:“臊子果”。从此当地百姓皆予仿做,几经演变,便传了下来。
大哨子馅的一种。
      至于为何叫做“臊子”?其实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水浒传》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写到鲁智深去找郑屠的岔子闹事时,说:“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于是那郑屠“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后来鲁达又说:“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又选了十斤实标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说明旧时确是把切碎的肉丁叫做臊子的。
HULING

      可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当时有人问那火头军时,火头军一想,逃跑时报信的是哨兵,又听到催促逃跑的唿哨不断,弄得他手忙脚乱,才成就了这个好菜,所以就叫做“哨子”。至今修水人都还搞不清究竟用哪个字为好,“臊子”虽然最符合事实,乃“肉末或肉丁”、“剁碎的肉”之谓,可这个“臊”字实在有失雅致,不太好听。也有人叫“筲子”、“苕子”甚或生造一个字的,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包哨子。
      近来有学者倡导用“䬰”字,亦有道理。《康熙字典》上解释的很简单,三个字:“小食也”。叫“䬰子”字义相符,但似乎缺少了文化内涵,与蕴含其中的奇闻传说脱节,显得过于物化。我也曾想,那果子的形状酷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芍药,姑且就把它叫做“芍子”吧。芍药与牡丹齐名,是美丽的象征,这种美味,就应配上一个美丽的名字,不仅吃之可口,而且意味深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味。但仔细想来,也是一种偏爱之心使然,名不副实。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反复斟酌,还是叫“哨子”为好。一是说得通。那个伙夫说是因为哨兵、唿哨之故,取名哨子,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二是“约定俗成”。多少年来,修水人用“哨子”之名久矣,且用之广泛,只要落实到文字上,绝大多数都用的“哨”字。恰如“晒太阳”“看医生”之类,明知名实有悖,却不好更改。想来文化的潜移默化力量实在强大,要想改变一个形成共识的东西,是不容易的。
修水大哨子。
      之所以叫大哨子,是因为与之相对的还有小哨子。芋泥薯粉和好后,在手掌心里搓成略小于樱桃的小丸子,焯水后放入高汤煮熟,加入鲜肉臊子,佐以姜葱蒜末,即可食用。其味鲜美,口感润滑,味道也是一等一的好。
      大哨子虽好吃,但却不好做。从皮儿来说,用料是芋头。芋头没有粘性,要靠薯粉调和,薯粉的用量很有讲究,少了包不起来,一煮就会裂开;多了咬劲太大,口感不好。必须放的适当,才能在吃的时候,装在碗里是圆的,夹在筷子上是扁的,却又不破,咬在口里是嫩滑酥松的,十分受用。馅也有讲究,如若在肉丁里面加些桂花、花生仁什么的,那味道就又香又甜;若是加上香菇、虾仁等咸料,就会又是另一种风味。总之用心的人们总是要开动脑筋,让客人得到美妙的享受。
古老而又年轻的修水县城。
      记得早年农村贫困时,我的家乡有个年过半百的老汉,好久没有吃到荤腥,一天到办喜事的亲戚家做客,坐在桌子上等了好久,闻到厨房里传来的香气,一个劲的在吞口水。一会儿,端上来一碗油光发亮、布满红糖芝麻、香喷喷的大哨子,他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就往嘴里送,谁料刚出锅的哨子还很烫,含在口里受不住,他猛地吸一口气,那大哨子竟忽隆一下滑到了喉咙口上,把气管堵了个严严实实。
HULING

      那时农村人都不懂医疗知识,不知怎么抢救,只是七手八脚乱成一团,只几分钟,那老儿竟被活活噎死了。虽说这是个悲剧,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大哨子的吸引力大得惊人!
江西修水县城北城区。
      我对大哨子是情有独钟的。小时候盼过年,主要就是盼着能吃上大哨子。大年中午饭之后,小伙伴们总会在一起比谁吃的多,一般多的能吃十几个,女孩们少的也要吃五六个。那才真叫过年似的痛快!后来离开家乡了,几年才回去探一次亲,亲人们总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我,除了鸡鱼腊肉,也就是做大哨子了。每次都会吃个心满意足,久久都不会忘记。
      现在就更是方便了,不仅人们家里随时都可以做,而且还能到街上买到,什么味儿的都有。大哨子的名声也越传越远,早已走出了修水,进入了全国各地市场,走上了四面八方的餐桌。不过,到街上去吃大哨子,我总吃不出过去那种味道来。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HULING

           朱法元: 江西修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古城旧梦》特约作者。曾任江西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编委会总编辑,江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散文选刊》《大家》《美文》《百花洲》《天津文学》等报刊。著有散文集、诗集9部,其中《沉静的山歌》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
责任编辑:朱法元

上一篇:腊 肉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