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修水白岭,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别样的味道,最有味道的当属大年春节。 小时候,每当大年临近,邻舍们都会上门请公公(爷爷)写对子。有的是写春联,有的是在年关办喜事写婚联、寿联、乔迁联。 在公公看来,有人叫他写字,是看得起他,只要开了口,他都会欣然答应,并且不愿让邻舍为此多动步,几乎每次都是上门服务、现场书写。 “左邻右舍对我们都有过帮助,给人家写几副对子,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能让对方有亏欠感!”公公是个热情、重情、也很长情的人,总记着别人对他的好,总希望能跨前一步为身边人做些什么。 出门写字,公公最喜欢带上我这个小跟班。我背着公公写榜书的大毛笔,提着沉甸甸的砚台,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就像电视剧里行走江湖的“小侠客”,走起路来甚至比应邀写字的公公还神气。 一到邻居家,男主人立马起身迎接,一边提椅子,一边说“快坐、快坐!”。还没等屁股全坐下,女主人就端来了加劲的菊花茶,连说“请吃茶、吃茶!” 菊花茶是修水的特色茶饮,又叫“相料茶”“什锦茶”,以腌制的盐菊花为主料,配以茶叶、芝麻、黄豆、萝卜、柑桔皮、生姜、花生等佐料。所谓“加劲”,就是加倍多放了芝麻、黄豆和花生米,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本文来自修水网 端起茶碗,芝麻、黄豆悬浮在上,茶叶、花生静落水底,菊瓣如彩云,茶料如大地,一口吹开,闭目细品,菊花的清香、茶叶的醇厚、黄豆的香脆,甘醇入味,回味绵长。嗦上一口,感觉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饮料!感觉这是修水过年必不可少的味道! 公公安排我的主要“工作”是用小手抚平裁剪好的对联纸,并负责同他一起把写好的对子“抬”到地上,还叫我捡来小石子,压住对联、等待风干。 淘气的公公是个“老顽童”,时不时会用沾红的手指,在我眉间、脸颊上盖些深红的指印,走远对我一看,乐呵得比写出满意的对联还要开心。 上联“党恩浩荡千家暖”;下联“蛇岁祥和万事兴”;横批“福满人间”……公公撰写的对联里,用得最多的是“颂党恩”“念党好”! 公公写字间隙,我最喜欢溜开四处去看热闹,屋内最热闹的就是围着“包果哩”。 “果哩”是修水典型的美食——哨子。家里的叔婆、娘娘(伯母)、婶婶,几乎所有女同胞都会一起上阵做哨子。 哨子的主要原料为红薯淀粉和芋头,先将芋头蒸熟去皮,与红薯淀粉混合揉成面团,再包上由腊肉、香菇、豆泡等炒制而成的馅料,捏成上尖下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展示着“冒尖”“向上”的美好期望,寓意着日子圆满、定有奔头。 本文来自修水网 屋外地场最热闹的肯定是扎龙灯。村里的篾匠,用竹编扎成架子,糊上红纸和白纸。整条龙灯通常有五节,由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而成,内可点蜡烛、插电筒,就像一个个灯笼。龙灯一般在大年三十出灯,正月十五圆灯。 戏“珠龙”者手持扎有宝球的竿子引导,前后左右摇摆;戏“龙头”的跟着作抢球状,引得龙身游走飞舞。龙灯在锣鼓、唢呐声中走街串户。所到之处,主家都会用一种叫“老鼠嘴”的短鞭炮“炸龙灯”,以这种“炸裂”的方式体现着独特的热情。龙灯队回家,衣服上会多出了很多个大小不一的炸洞。 当龙灯戏到盖新房、添男丁等有喜事的家庭时,龙灯队还会送上别样的祝福。比如,主家乔迁:“伏维,天地开张,日吉时良,时良时良,听我言章,恭贺修造富贵华堂……听我祝,听我呼,发富发贵永千秋……”。 忙完了邻居家的对联,公公也会早早地回家营造属于自家的“年味”。 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每家每户都会选一个尽可能大的树兜,放在火炉里当“烧年火”或“守岁火”,一直烧到转钟后的大年初一,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家庭兴旺。 HULING 坐在火炉边,柴火越大,头顶上的腊货就熏烤得越香,滋滋流油的腊肉,散发出一种只有在老家才有的年味! 正当家长们忙着生火、祈旺的时候,孩子们也就利用这个空档出去“讨果子”。“果子”是修水人对零食的统称。玩伴们约着逐家逐户串门,害羞地对长辈们说:“恭喜亲戚过盛年,不是果子就是钱!”此言一出,立马就会得到邻居捧来的零食或红包,有了获得感后,孩子们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有半点羞涩了,恭祝的声音越来越大,走进的人家也越来越多…… “团年”是一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在守岁期间吃的宵夜。团年时,通常会吃腊猪脚、土鸡等。吃鸡是因“鸡”与“吉”和“机”谐音,象征吉祥好运、万事大吉。同时,古人觉得公鸡能给人带来光明,“金鸡报晓、日出鸡鸣”,有驱散黑暗的力量,也代表着希望和生机。 吃腊猪脚,则因猪脚强劲有力,希望走路时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象征着在事业、学业等方面能够行稳致远,不断取得进步,人们希望通过吃猪脚获得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年初一清晨,人们早早起床,洗漱穿戴整齐,在早餐吃上几口青菜,希望全年能轻轻松松。随后就开始“发行”了!全家老少来到祖堂、祠堂或者家门口,打一封“发行”爆竹,声声响响祝平安、再出发! 修水网 拜年一般从家里长辈开始,再到邻居、亲朋、好友。拜年的话也是因人而异的。祝年长者寿比南山,求学者金榜题名,耕种者五谷丰登,经营者渠通商海……大年初一拜年时,只能说吉利话,忌说不吉利的字词,以免带来不好的兆头。 在修水的年俗中,大年初一是不能往外扫地的。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动用扫帚往外扫地,会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同时,人们认为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这一天的行为会预示着一整年的运势,把垃圾留在家里,能将好运留住。所以,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前就将家里打扫干净,初一这天即使有垃圾也会先积攒起来,不会外倒。 除了扫地倒垃圾,大年初一还有不少禁忌,比如吃饭时忌将饭、菜倒掉,否则可能会在新的一年里缺衣少食;忌动剪刀、针线等,可能会招惹是非,容易与人发生口角或纠纷;忌打骂孩子,可能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忌讨债借钱,可能会影响双方一年的财运和运势…… “三”与“散”近音,正月初三拜年被认为不吉利,尤其是家里办过丧事的人家对此更加忌讳。修水有“摆新案”的传统,初三被约定俗成为给上一年逝者“拜年”的日子,在当天进行拜祭等相关活动,故不宜给亲朋拜年。 HULING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还有很多传统习俗正被人们淡化甚至淡忘,但它们作为一代代人的记忆,已然内化成一种修水的年味,一种故乡的味道。(城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