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节,修水美食“臊子”一语又成热门话题。 “臊子”早期出现在元末明初。 四大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有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第三回 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畧相公钧㫖: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㸃肥的在上头。 郑屠道:使头!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与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逺逺的立住在房檐下,望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敎人送去。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鲁达道:送甚麽?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绝精的!怕府里要褁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㫖分付洒家,谁敢问他? 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刴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郑屠咲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拏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说道:“洒家特的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 施耐庵在此一口气足足整了八个“臊子”。 喜欢“臊子”的还大名鼎鼎的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修水网 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大概是也很讲究美食,还记载了几个资深食谱,如: 田螺淸水养三日,以鸭子黄洒上令食,洗净匀,排笼内,放冷水锅上,蒸其肉尽,出去肠靥,以盐、酱、椒末、橘丝、回香末拌匀,笼内先销粉皮一箇,洒生粉匀,排螺头肉,再洒粉,再盖,用粉皮盖上蒸熟,以鱠醋碗内装浇,或用淸原汁浇作羹亦可。 在《油肉穰茄》刘伯温提到“臊子”。 茄十箇去蔕,切开顶,剜去穰,更用茄三箇切碗,与空茄一处笼内蒸熟,取出,将空茄油内煠明黄色,漉出,将破茄三箇研作泥,用精羊肉五两作臊子,用松子仁五十箇切破,盐、酱、姜各一两,葱、橘丝拌,葱、醋浸,用油二两,将料物与肉一处炒熟,再将茄拌匀,装入空茄中,蒜酪食之。(注:《多能鄙事》、作者:[明]刘基撰、版本:明嘉靖四十二年范惟一刻本、卷之二、第37页、13卷。) 本文来自修水网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刘基,1311年-1375年。生活同一时代。 明代高儒在 1540 年的《百川书志》中记载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关于《水浒传》作者及版本的较早记载。与高儒同时期的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也有类似记载,从这些明代中期的文献可推测,《水浒传》成书时间应早于 1540 年,符合元末明初的时间范围。 从《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来分析,刘伯温的“臊子”早于施耐庵的“臊子”。 修水“臊子”一词似更早来自刘伯温。 臊子,白岭的说法最标准!包臊子,就是把臊孑包起来! (2025年1月28日 除夕) 近日DeepSeek跑火,问一下DeepSeek: 问:“臊子”最早出现的什么时候? DeepSeek:“臊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宋代文献中已有关于“臊子”的记载,主要用于描述切碎的肉末或肉酱,常用于烹饪中。臊子面等传统美食也源于这一时期,并逐渐发展成中国北方地区的特色饮食。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问:“臊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什么文献中? DeepSeek:“臊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该书由孟元老撰写,详细记载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风貌、风俗习惯以及饮食文化等。书中提到的“臊子”指的是切碎的肉末或肉酱,常用于烹饪,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的特点。 问:“臊子”一词在《东京梦华录》的哪? DeepSeek:“臊子”一词并未直接出现在**《东京梦华录》中。经过进一步查证,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其他文献,如《梦粱录》或《武林旧事》**等,这些书籍也记载了宋代的饮食文化。 问:“臊子”一词在《梦粱录》或《武林旧事》的哪? DeepSeek:经过核实,“臊子”一词并未直接出现在**《梦粱录》或《武林旧事》**中。关于“臊子”的早期记载,可能更多散见于宋代的其他文献或地方志中,具体出处尚需进一步考证。 结论:有一句话叫“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