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州,重庆彭水县的古称,早在隋开皇时期这里就设彭水县,后改为黔州、黔中道治所等。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黄庭坚因受朝廷新旧党争牵连,以所编《神宗实录》有诬蔑先帝之辞为罪,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于彭水。 今年是黄庭坚诞辰98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地位的古代文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经济的融合协调发展,中宣部五洲传播中心、江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海外传播纪录片《一代宗师黄庭坚》摄制组,于5月24日至26日在彭水县追忆采集黄庭坚的历史足迹。 ![]() 彭水县是我国主要苗乡,少数民族自治县,位重庆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两省毗邻。这里奇路弯弯,高桥林立,远眺乌江如巨龙倒海云缠雾绕,穿山隧道连着层层飞奔的高速,此起彼伏的高楼云霞中若隐若现。有欢声笑语相依,有鸡犬牛羊声相闻。李白笔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黔州如今已是人间通途与仙境。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二十三日,黄庭坚在大哥黄大临的陪同下历时4个多月来到彭水,“戴罪之身”已是闻名天下的大文豪,贬谪彭水正是黄庭坚进入人生思想成熟、艺术创新、创作成果丰硕的晚年时期。彭水人民通过建衣冠冢、三贤祠、山谷公园等来纪念这位北宋大书法家、大诗人给彭水文化的贡献。 周湖岭 在黔州期间,黄庭坚与本地官员、文人僧侣及普通老百姓都相处融洽,他开设讲堂,传播文化,教育青少年学习诗词书法,与文人士大夫探讨诗文经书,在彭水留下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闻名天下的书法名迹《砥柱铭卷》、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草书李白秋浦歌并跋》等13件书法作品,有诗词散文300余首(篇),成为彭水县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庭坚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年黄庭坚从河南开封出发,由湖北荆州乘船进入长江,溯江而上,经三峡拐一百八盘,涉四十八渡,历经四个多月到达黔州。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上岸,还绕有兴趣地游览了“三游洞”,并留有题名记“黄大临、弟庭坚同来……”等字迹,在彭水安置一年后,四弟黄叔达夫妇带着侄儿陪护黄庭坚妻子石氏、儿子黄相来到黔州与其共同生活,家人的团聚给黄庭坚增添了无限的生活信心,也为其书法艺术的创新与精进增加了动力源泉。 黔州美丽的山水人文环境为其创造了虚静而恬淡的贬谪生活,自妻儿来到身边以后生活稳定,似“得江山之助”有高妙境界,两幅惊艳世界的草书作品都在此完成,现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全长18.24米,是宋朝以来中国书法草书作品最长卷;另一幅《草书李白秋浦歌并跋》,10米长,精彩绝伦,其后跋语录曰:“余少拟草书,人多好之,惟钱穆公以为俗,初闻之不能不嫌,已而自观之,诚如钱公语,遂改度,稍去俗气,……人或以旧时忘来乞作草,则为画满纸,虽不复入俗”云云,意思是说,以前草书写得少,总认为草书俗气,经过仔细品味,去俗偿质则大开格局,不再入俗套,这充分说明山谷老人在草书创作的变法革新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有变化精进的是黄庭坚的大字楷书,由原来的偏重内敛中和如晋人,转变成伸手展足长枪大楫的张扬形象,他的独立特行雄视千古的楷书风格正式形成。大字行楷《砥柱铭卷》是最俱代表性的作品,2011年秋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是4.368亿元,至今保留着中国书画艺术品最高价记录。 本文来自修水网 黄庭坚在黔州曾多次书写《砥柱铭卷》,其用心是借魏征的文章,以长枪大楫的书法艺术,教育感化青年一代要“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不以骄慢诳于下愚”,做黄河中流砥柱,有时代的担当精神。黄庭坚在黔州的讲学活动留下了许多诗词书法作品及往来信札,这些宝贵历史文献长期激励着彭水人民,做人做事要刚正不阿,身处逆境不改为民之初心。 黄庭坚在彭水生活四年间,常带着学生一起看黔州的山水,即兴题诗作对。相传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秋,黄庭坚在摩围山拜谒云顶寺,给学生出一联“云顶寺、寺顶云,云绕云顶寺”,当时学生对的没有能让他叫好的下联。这是一回文嵌名联,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时隔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后生斗胆将就,恭请先祖赐教! 彭水山,山水彭,彭天彭水山。 (注:彭者澎也,又通“旁边”,“侧旁”之意)。 当年大哥黄大临陪送黄庭坚到黔州,并帮助打理生活,购地建房解决住处,三月不肯离开。因赴新任不能耽误,在士大夫的勉励下不得不与黄庭坚分别,临行前夜黄大临写好一首诗交给黄庭坚(可惜原作失传),庭坚看后说:好诗!不愧是“吾家诗翁”,并当即和上一首《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第二天清早,这对情深义重的文人兄弟相拥泣别,泪洒乌江的情景在四川传为佳话。可是令黄庭坚万万想不到的是,九百三十年后他有位谪孙,借纪录片《一代宗师黄庭坚》追寻他的足迹,并步他的觞字原韵作《黔州忆山谷公兄弟泣别》: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鹡鸰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黔中道口真人旅,半点悠闲久别觞。
2025年6月22日于北京
万里追寻惟我梦,千般劳苦话不凉。 蚩尤九黎城前影,仙姑七彩画上行。 摩围山下曾回首,一声大哥慰断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