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以恕集医学、教育、藏书家于一身,但仔细探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更为显著。民国三年县知事蔡澄在卢以恕《寓斋文稿》付梓时,作序如此评价:“素称积学,雅号称才,校艺鄂闱得龙门之佳士,传经修水协鹿洞之良规”。此非泛泛而谈、溢美之辞,而是客观之论。
![]()
水源乡陈婆垅卢以恕故居
先看他的履历,卢以恕(1845-1920),字子道,仁乡卢源人。1864年肄业凤巘书院、1865年肄业濂溪书院,21岁时补州学生。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本省乡试举人。光绪六年(1880)为濂溪书院山长。光绪十五年(1889),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山东因亲告老近改掣湖北,光绪十七年充辛卯科(1891)对读官。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同考官。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派封弥封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充仕学院学员。甲辰及乙巳(1904-1905),充州治旧立高等小学教员。光绪三十二至三十四年(1906-1908)州治师范学堂修身教育、地理各科教员。从这些经历不难看出,卢以恕仕宦大多与教育有关,在乡也以教育为主。蔡澄论“校艺鄂闱得龙门之佳士”作如何解读,今人已难全面概述。清代乡试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但其癸巳、甲午两科湖北乡试同考官,以及辛卯科对读官、丁酉科弥封官,在湖北连续四届作为朝廷命官参加选拔考核,应是并不多见,也可见其儒学功底深厚,对湖北地区选拔人才多有贡献。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任用考官朝廷也慎之又慎,多是贤能之辈。主考副主考都是朝庭大吏但任,比如乡贤万承风就曾担任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学政主考。而主考最为重要的助手就是同考官。我们先且不论卢以恕官居几品,癸巳(1893)恩科大主考分别是彭述、吴鸿甲。甲午(1894)科主考分别是朱益藩、吴鸿甲。现搜得光绪癸巳恩科“湖北乡试第四房同门姓氏”残页,右第1行“同考试官大挑知县卢以恕”,接着是第2行第3行“大主考彭述”“大主考吴鸿甲”。依次是正榜名单。 ![]()
大屋左右偏门分别题字大夫松、君子竹,大门额“一心吾庐”
xiushui.Net 与卢以恕亲密接触的大主考,都是当时名辈。彭述,字向青,湖南衡阳人,曾就读石鼓书院。清光绪十二年(1886)中二甲第一名进士,获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并任光绪皇帝的书法侍讲,兼教皇族诸子弟。吴鸿甲,字唱初,号昶仙。江苏江阴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第二甲进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给事中。1889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1889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后任军机大臣及御史等职。而朱益藩更为读者所熟悉,在义宁陈氏研究中,有一张三老图,即陈三立、陈宝琛、朱益藩。朱益藩,字艾卿,江西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北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被称为最后一位帝师。 在十五年的为官生涯中,卢以恕大部分时间都在湖北,而且主要与教育相关,这是他能获得“校艺鄂闱得龙门之佳士”褒嘉好评的来由,更是对他在为国选才所作贡献的肯定。他的朋友圈不少是鸿儒贵胄。同治癸酉科江西乡试同年毛庆蕃,在卢以恕家书中,留有交往记录。毛庆蕃江西丰城人,官至陕甘护理总督。同乡陈宝箴、陈三立(字伯严)父子、潭嗣同之父谭继洵中丞、湖北布政使瞿庚甫、湖北布政史应龙、天门知县梁葆仁,清末民初才子易实甫等都有交集,其才学人品深得好评。 ![]()
癸已湖北乡试硃卷
与众不同的是,卢以恕不被利锁名缰所羁,从容淡泊。在发现的家书中,对官场得失并不在意,每发“宦途苦况,最是无味”之叹,更无攀嵇巴结之意。他曾在《自述》一文中,用了四个“耻之”,足见其松筠操守,高风亮节。其中谈到官员候补和钻营升迁现象时曰:“至于候补一途,不安义命,妄事钻营,狡狯百端,意在必得,既得之后奇货自居,护庇劣绅,籍办新政多方捂克,暗地分赃,一事无成,脂膏徒竭,敷衍只凭一纸,上台反嘉其能,凡得差得缺者多此类,此世所谓不迂也,以恕候补时耻之。”一生懔遵勤勉的卢以恕不论为官还是在野,都坚持修身齐家,奉行家规,谨记“上无负主,下无负民”的父训。 本文来自修水网 晚年寓居黄龙山下的卢以恕,曾作诗寄怀,那种羲皇上人之恬淡无营、心无俗念、钓雨耕烟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其一:
他对家乡教育更倾情贡献,他21岁补州学生,曾分别在凤巘书院、 濂溪书院修业学习。1880年为濂山书院山长,一直到1886年,历七年之久。仕宦归田之后的1904年,又回到故里,充州治旧立高等小学教员。1905年时任知县遵朝廷要求,在修水开设中学堂、修水师范传习所,卢以恕与龚溥庆、曹江陵等为创办人之一。1906-1908年充州治师范学堂算学、修身教育、地理教员。他在致知县书信中有“弟在鄂垣听鼓数年,得诸目验知其大概。奏定学堂章程变反复数过”之语。卢以恕充分利用自己所见所闻所历,制订修水中学堂及传习所的各项制度。而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卢以恕真正是父子俱贤,才华乔梓,与三子卢霑、四子卢亨皆为义宁中学堂教员。结庐性爱旁山根,树古花奇别一天。 寄语桥边来往客,问津此即是桃源。 其二: 一生心事别无欢,惟把群书卓荦观。 眼界放开休障碍,鹏程九万快扶抟。 当时义宁知县对他十分推崇,有诗赠卢以恕:
修水网
其中第五句,有注释“今春公拟赴官山左,迫于义务留充教员,薪资微薄,良用歉然”。可证他在1905年前后,再次被朝廷派往山东任职,但并未赴任,而是留在家乡从事舌耕之业。可见他对家乡教育之倾心,对仕途之索然。纵观卢以恕对修水教育的贡献,特别是创办义宁中学堂和义宁师范传习所,大有荜路蓝缕之功。所以,县知事蔡澄“传经修水协鹿洞之良规”之句,并非夸言。
未闻民智化难成,赖有耆英服众情。 教判东西千变合,学无新旧两心平。 分来泰岱循良最,赢得匡庐怀抱清。 为羡公门桃李盛,义能播种礼能耕。 ![]()
卢以恕著《寓斋文稿》提到陈宝箴(佑铭)
卢以恕曾以《医宗金鉴》授徒,并考历代医界名宿经验,纂成《金鉴补录》4卷,以补《医宗金鉴》之不足。平生藏书万余册,死后将其803种5000余册书籍,由其孙吉阶全部赠送修水县图书馆,成为修水县图书馆古籍重要组成部分。有著作《寓斋偶笔》五卷存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