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祖心性情真率,不乐于事务,志在隐逸。元丰三年(1080),祖心于法席正盛时,毅然坚辞住持之职,僧众挽请,五辞乃退,移庵西园,以“晦堂”命其庵名,且曰:“吾所辞者世务耳。今欲专行佛法事也。” 祖心退居之举,举实为对治僧人忙于俗务、比附权费、不事修行之弊病,非为消极避世也。 祖心有《和酬宣首座山居感怀》一首:“时消何苦海岩阿,人事还同夜织核。于古功名闲戏论,百年浮世暂经过。深沉器宇终难掩,会合天机已绝吪。堪笑茫茫驰逐者,白珪无玷岂容磨。”所述韬光养晦,是为保有无瑕心性。虽时代清明,但人生苦短,功名无用,人有器宇,终难掩盖。 祖心虽退归,参学者却依然源源而来,挥之不去。于是特地张榜晦堂门口,提示门下学人: 要穷此道,切须自看,无人替代。时中或是看得因缘,自有欢喜入处,却来入室吐露,待为品评是非深浅;如未发明,但且歇去。道自见前,苦苦驰求转增迷闷。此是离言之道,要在自肯不由他悟,如此发明方名了达无量劫来生死根本。若见得离言之道,即见一切声色言语是非更无别法;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若不见离言之首,便将类会目前差别因缘以为所得。只恐误认门庭目前光影,自不觉知,方成乘法。到头只是自谩,枉费心力。宜乎昼夜克己精诚,行住观察微细审思,别无用心,自然有个入路。非是朝夕学成事业,若也不能如是参禅,不如看经礼拜度此残生,亦自胜如乱生谤法。若送老之时,敢保成个无事人,更无他累。其余入室,今去朔望两度却请访及。 祖心辞退黄龙法席后,观文殿学士王韶曾推荐他开山住持“革律改禅”的东林寺。祖心举同门法兄弟常总以代,自己乐得于本山闲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