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修江源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书画 记实 民间故事

故乡情缘

来源:修水网 作者:柯焱煊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9
  一、 初遇黑衣人
  幕阜山横亘湘、鄂、赣三省交界,海拔1596米。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我的家乡江西修水白岭,就坐落在幕阜山的东北麓。山清水秀间,民风淳朴如古。小小盆地里稻浪翻滚,山间垅土种满山芋,巍巍青山提供薪柴,还有独特的温泉可涤荡尘埃……好一处宜居的乡村秘境。
  二十世纪初期以前,这里的人们过着安稳日子:种田人安心耕耘,主雇之间情谊深厚;手艺人、小商贩本分经营,从无欺瞒;更有不少读书人——去日本留学者有之,自费办学的乡绅有之,且不分姓氏皆可免费就读。"走遍天下,没有幕阜山下",成了当地人打心底里认同的口头禅,活脱脱一处世外桃源。
  时光跨入二十世纪初叶,这份悠然被悄然打破。人们渐渐察觉到变化,纷纷传言幕阜山顶"鲤鱼朝天"处落下一颗灾星,化作一伙黑衣人在人间流窜。见过的人说,他们从头到脚一片黑:黑帽纱遮面,黑衣裤裹身,黑褡褳束腰,黑鞋袜裹脚……只露出一双滴溜溜的眼睛,手里还攥着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传言越传越悬,吓得胆小者夜不能寐。
  从此,幕阜山下的焦洞村、乱石窝村、泰清村、下泰清村一带,结束了"夜不闭户"的岁月。人们再不敢为生计走夜路,总要赶在天黑前回家,简单吃点宵夜便关门闭户,早早歇息。
湖岭

  我的母亲生于1917年,青少年时曾多次遭遇这些黑衣人。事隔近百年,偶尔谈及,她仍难掩觳觫与颤栗。重温这些旧事,或许能让后人更懂得珍惜如今的平和年代。
  母亲的娘家在鄂赣交界的湴陇村,地处上泰清与下泰清之间,四面环山,离如今颇有名气的温泉约三华里。去温泉要经过一处叫夜合山的地方——老人们说,古时候这山日开夜合,为的是锁住上泰清的风水,不让人才与钱财外流。
  这小村庄虽小,却有些来历。我小时候随母亲去外婆家,曾在屋场一个隐秘角落见过一块乌黑的大木匾,斑驳的漆色下隐约显出"翰林"二字。那时我既不识字也不懂其意,长大后听大人说,这里出过一位翰林,却没人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族谱里也无记载,成了一桩谜。只知外公的父亲是清代秀才,到了外公这辈,只剩一个清贫的文化人身份了。
  村里都是农民,同姓同宗,一个大家族,恪守"耕作为王"的族训,几十亩薄田陇土维系着全村生计。村人间互敬互助,少有争执,过年过节还会轮流作东。大家满足于"薯丝饭,茶壳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温饱,过着悠然恬静的日子。
直到二十世纪初期,这份恬静被彻底搅乱。
  那是1926年仲秋的一个夜晚,湴陇村的农人刚忙完秋收尾声的活计。累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没多久,便纷纷熄灯歇息,全村在静谧中渐入梦乡。 本文来自修水网
  夜深时,弯弯的月儿西斜。村头西北角的山林里,一群老鸦突然惊飞,"呱呱"的叫声透着不祥;紧接着,村头传来一阵狗吠,全村的狗都像比赛似的跟着狂吠起来。就在这时,一队黑衣人悄无声息地疾步进村。靠近村庄后,他们点燃松明火把,抽出大刀,分成几伙捣破门窗冲进各家,嘴里嚷嚷着:"都别动别跑,老实待着!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乡亲们哪见过这阵仗,大人不敢出声,小孩不敢哭闹,一家家的人都吓得呆若木鸡。
  黑衣人轻易捣开外婆家的大门,冲了进来。外公还没弄清状况,就被拽起来五花大绑。小脚的外婆惊恐万分,颤巍巍爬起来,不知出了什么事。那年母亲九岁,在迷糊中被吓醒,抱着七岁的弟弟瑟瑟发抖,连哭都不敢出声。她偷眼望去:窗外漆黑一片,仿佛有无数鬼影晃动;屋内被火把照得乌烟瘴气,十几个黑衣人都只露出一双眼睛,每人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握着寒光闪闪的大刀。
  为首的黑衣人开口了:"姓胡的,你是文化人,该懂规矩。交出大洋,就没事!不然,有你好看!"
  外公连忙回话:"各位爷们,我就是个文弱书生,种着几亩薄田,哪来大洋啊?"
  "你是先生,家里能没大洋?"对方显然不信。 本文来自修水网
  "我只教几个本家孩子启蒙,从不收钱的。不信你们问邻里......"无论外公怎么解释,黑衣人都置若罔闻。他们分成几伙,在卧室翻箱倒柜,在厅堂东翻西找,上楼开仓扒谷子,到厨房搜寻吃食......折腾了好一阵子,收获却不多。
  黑衣人头目喝道:"不老实是吧?跟我们走!"说着提起绑绳,就要拖外公走。小脚外婆急了,连忙上前拉住外公哀求:"仲禹没干过坏事,我们真的没钱,爷们行行好......"话没说完,就被黑衣人一脚踹出老远。母亲姐弟赶紧扑上去护住外婆,母子仨哭成一团。
  黑衣人首领厉声道:"带走!明天拿大洋来赎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外公倒还算镇静。黑衣人推搡着他往外走,鞋子早就掉了。他挪着被绑的身子想去捡鞋,刚用被捆住的手碰了碰鞋,就被黑衣人一枪托打在手腕上:"愣着干嘛?还想穿鞋?你知道自己还能活几个时辰吗?"
  书生外公忍着剧痛,不知哪来的力气,硬是挣扎着把鞋穿好。他站起来,凛然道:"就是马上死,我也要把鞋穿好!"接着厉声质问:"我一介穷书生,一没偷二没抢,从没犯过事。你们是哪里的?凭什么抓我?"
  "抓的就是你,看你嘴硬!"黑衣人说着又是一枪托打来。没等母子仨扑过去,外公已被他们押着径直往外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屋内,只剩下一片哀号......
  黑衣人走后,乡亲们纷纷涌来,抚慰着惊魂未定的母女,个个为外公抱不平,也为各家损失的粮食心疼。族长老泪纵横,激愤地说:"这伙土匪不知从哪来的,前几天就听说在附近打家劫舍,今晚竟摸到我们村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救人。仲禹被抓去,吉凶难料,土匪要的无非是钱。"
  众人都道救人如救火。族长当即吩咐了一番,大家领命散去。
  第二天,全村人立刻行动起来。可这村子既无财东也无富商,要一下子凑出大洋赎人谈何容易。大家按族长的安排,走亲访友,你挪我借,有的卖鸡卖猪,有的甚至变卖屋料......人心齐,泰山移,一天之内竟然凑足了一百五十多块大洋!
  众人从族里选出几位身强力壮的代表,用结实的布袋装好现洋,由族长领着,连夜出发。他们朝着黑衣人来的方向,辗转打听,一路辛苦,直到清晨才在一座大山里找到匪窝。
  正如族长所料,黑衣人见了钱,立刻眉开眼笑,像是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似的。拿到一百多块大洋后,他们当即放了人。
  众人不敢耽搁,簇拥着伤痕累累的外公,火速离开了山寨。
  外公能遇难呈祥,全靠族人搭救,这份恩情他终生难忘。此后多年,他倾力开办私塾,免费培育村里的后人,自己的生计仍靠那几亩薄田维持。
湖岭

  母亲渐渐长成大姑娘,那一夜的惊魂让她早早成熟。她主动用稚嫩的肩膀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纺棉织布,帮着打理家里的小营生。外公九死一生,返家时满身青紫、遍体鳞伤,调养了许久,精神和身体都大不如前。这件事,让母亲心疼了一辈子。

  柯焱煊,江西修水人。 网名 木可  女 1949年出生,学历大专。修水报退休记者、编辑。现为江西文学特约作家。曾在《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新华社电讯》、《中国妇女》等报刊多有发稿。共发表300万字以上新闻、文学作品(部分获奖)。出版个人文集《冷暖人间》(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等三部。 1994年,因重病导致失聪。退休后近年在网络平台发文268篇(多获精选),阅读量195万,被定为“文学领域优质作者”、“明星评论员”等。
责任编辑:柯焱煊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