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西北的怀抱中,隐匿着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红色记忆的小城一一铜鼓。这里,山川秀美,绿意盎然,而更引人瞩目的,则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铜鼓,因城东一块形似铜鼓、击之有声的奇石而得名,它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我们从上高出发至铜鼓县城仅一小时左右车程。走进铜鼓这片土地,仿佛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智慧。此次踏上铜鼓的红色文化之旅,心中满是敬仰与期待,渴望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追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英雄足迹,聆听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坐落在铜鼓县城定江路中段西湖广场西侧,这座建于40多年前的秋收起义纪念馆,不仅珍藏了秋收起义那一段历史,也凝结着铜鼓人对毛泽东的怀念之情。2007年正值秋收起义80周年,铜鼓县投入400多万元对该馆进行了重新修缮。置身其中,使人们走进这段烽火岁月,追寻毛泽东革命军事生涯从这里开始的足迹,了解铜鼓在秋收起义革命中作出的巨大贡献。馆内陈列着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率领红军转战铜鼓的有关图片、资料及大批革命文物。曾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于1987年题写了馆名。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踏入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置身于革命烽火之中。据馆内资料记载,1927年9月,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和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不畏艰险、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向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有力反击。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铜鼓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中心之一,革命的烽火,伟人的足迹,为铜鼓铸造了永恒的光荣和不朽的历史丰碑。展厅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生动的解说,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秋收起义的火种在这里点燃,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在这里重现。纪念馆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展柜,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都在默默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艰辛。 纪念馆的建筑采用传统中式风格,青砖黛瓦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全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高18.6米,分前后三栋,前栋中间为三层,其余都是两层。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馆房前后门过道各有两根大理石、花岗石贴墙的大方柱。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全馆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秋收起义的背景,主要介绍铜鼓成为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秋收起义的爆发,主要介绍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第三团和铜鼓人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光辉历程;第三部分,秋收起义星火燎原,主要介绍铜鼓人民发扬秋收起义的革命精神,坚持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历程。馆内陈列的文物不仅有革命时期的武器装备,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生活用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也反映了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纪念馆的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每件展品的历史娓娓道来。她们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我们一行人随同其他参观者屏息凝神,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豪情壮志。纪念馆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 周湖岭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铜鼓的红色文化,秋收起义纪念馆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走出纪念馆,只见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一一萧家祠堂就在纪念馆出门左手边,不知什么原因,大门紧锁,没有对外开放。 据资料记载,1927年9月上旬,毛泽东在安源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结束后,决定亲临铜鼓指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往铜鼓途经浏阳张家坊七溪坳时,毛泽东遇国民党团防队员扣留。在押往张家坊团防局的途中,毛泽东借助一处高地下面的水塘成功躲过团丁的追捕,后得到铜鼓排埠月形湾当地纸工会会员陈久兴的帮助安然脱险,并于当晚下榻吴家祠,第二天顺利抵达铜鼓县城。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一次被捕的经历,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谈起过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纪念馆出来,我们决定驱车前往毛泽东化险福地参观。毛泽东化险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一铜鼓秋收起义纪念地的三大核心景区之一。景区位于铜鼓县排埠镇华联村,占地面积400亩,是宜春军分区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圣地”称号。 我们到达大门口,巧遇一大型旅游团队,据讲解员介绍,这个景区主要以红色为核心,绿色为基础,是缅怀毛泽东同志丰功伟绩的重要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景区内共分为毛泽东旧居吴家祠、毛泽东化险专题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实践专题展览馆、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化险藏身处、自然景观等。 本文来自修水网 告别铜鼓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的上高铜鼓文学采风活动,此刻,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带着满心的感激和珍贵的回忆归去,相信这段旅途会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