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孟秋,处暑亦出暑,秋意未渐浓,白炽的阳光炙烤着大地。 入夏以来,连月无雨,修水县大桥镇墩台村敬庄屋前的池塘也见底了。塘底泥上裂出指宽的缝隙像毛细血管网样布满池塘,鸡鸭也找不到喝水的地方。塅里的稻田青黄交错,稻叶卷着叶尖皱缩着,刚出穗的稻子干瘪得低下了头。 ![]()
作者家乡修水县大桥镇墩台村。
中午,沉寂已久的敬庄屋微信群传出声音:“今夜十二点开始,幸福渠轮到我们敬庄屋里去放水三天。”顿时,群里的信息一条接一条,你一言我一语地像炸开了锅。因从水源地至敬庄屋的水路长达几公里,途经多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多处分叉口,沿途经常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趁水打劫”。为了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放满自家的稻田,减少沿途因有人截水,敬庄屋里几十来户人家自发在群里接龙去看水,时刻关注水的流向、流量,引导合适的水量流向目的地。 短短半个小时,屋里的队长就把值班表排出来了,看水工作分为三班倒,上午、下午和晚上,每个班定为四人,由年富力强的带班。主要任务是确保水路畅通,水渠有足够的水不间断地流来。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为了防止他人截水、或渠沟崩塌等情况,队长交代看水人员随时在群里报告,大家务必关注群里动静,若水路沿途突发紧急情况,在家里群众需要迅速前往支援。 傍晚时分,男女老少扛着锄头、铁锹,夹着蛇皮袋、油布等工具往水渠边赶。年轻人跳进水渠里,清理淤积的泥沙,并将泥沙装进蛇皮袋打包搬运至水渠边缘低洼处,用于找平水渠以便于水渠满负荷运行。老少妇孺们在水渠裂缝处等地方将油布沿水渠内侧面铺开压实,减少水渗漏流失。 “水来了,水来了”。半夜时分,眼尖的孩童们欢呼雀跃,浑浊的水流夹杂着男女老少们的汗水顺着渠沟蛇行鼠步般前行。水浸润了冒灰的土地。土地随后发出“吱吱”的声音,接着深呼吸、急切地吐着泡泡…… 因为太久没见水了,刚刚垒高的渠沟边时不时有一小撮泥土扑向渠沟中水的怀抱。凌晨三点多,微信群传出声音:水渠沿途村庄有个老人家要拦一点水到他自家一块面积不大的田里,是否让其拦走。 群里声音不一,最后大家觉得半夜三更老人家来拦水,拦水水量也不大,就让他拦点算了。 水流至田边,老婶蹲在田埂上,躬下腰去,伸手捧起一捧水,布满了血丝的眼睛看着这幸福水,又看看卷着叶尖的稻田,眼眶泛红,不由自主的随地而坐。她喃喃着:“这水要是再晚几天,今年收成就无望了。” 湖岭 经过几天的团结合作,敬庄屋里最后一块稻田在傍晚时分也喝足了水。夕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渠边,映衬着眼球布满血丝的疲惫脸庞,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敬重庄家,敬畏自然,也许是祖先取名敬庄屋的一种诠释!这就幸福渠里流淌着幸福的味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