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玘 墓
![]() ![]() 黄玘,生于唐僖宗中和壬寅年,公元882年4月16日午时,殁于宋建隆庚申,960年十月初二未时,享年七十九岁。字汝珪,号冰堂,原居婺州金华玉板桥(今浙江浦江县),于升元己亥年(939),随子黄瞻任居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为黄庭坚家族迁分宁第一世祖。 ![]() ![]() 黄 赡 墓 湖岭
黄赡墓位于修水县马坳镇白土村成家咀,宗教寺前,坐北朝南。该墓葬于宋代,历次维修,最近为共和国辛西(1981)年,墓正面块石堆垒,宽2米,进深3米,封土高1.3米,面积6平方米。2015年再次整修重新立碑。
黄赡(904-975),字明远,号发生。黄玘长子,原籍婺州金华玉板桥。南唐时授著作佐郎,知洪州分宁(今修水),“念山川深重,可以避世,遂家焉。”即于南唐升元己亥年(939年)奉二亲携兄弟来分宁居住,黄赡是黄庭坚家族始迁分宁(今修水)的决策者。 ![]() 黄赡,生于唐天佑元年甲子(904年)正月十五日午时,殁于宋开宝八年乙亥(975年)十月初二日子时,享年七十二岁。 ![]() ![]()
据《嘉靖宁州志》:黄赡,婺州金华人,山谷先生六世祖也。以䇿干江南李氏,用为著作佐郎,知分宁县。分宁,吴楚地犬牙相入处也。赡为县,使两地民不得相侵陵,水旱相移食,故湖南马氏亦授以兵马副使,将楚兵者二十年。其后吴楚政衰,赡弃官游湖湘间。久之,择地为辟世计,遂家分宁。卒,葬于白土。《豫章先生文集》。
周湖岭 据《同治义宁州志》:黄赡墓,在崇乡白士宗教寺前,乾隆二十二年立有墓碑。 三贤祠,在犀津南岸三里邱湖,古名迢濑。祀南唐黄赡、宋黄中理、黄肩,故名三贤。 黄庭坚在《叔父和叔墓碣》中记载,“黄氏自婺州来者讳瞻,以策干江南李氏,不用。久之,念山川重深,可以避世,无若分宁者,遂将家居焉。”在《叔父给事行状》中也有记载:“黄氏本婺州金华人。公高祖讳瞻,当李氏时,来游江南,以策于中主;不能用,授著作佐郎,知分宁县。久之,念藏器以待时,无兵革之忧,莫如分宁,遂以安舆奉二亲来居分宁,因葬焉。” 《叔父和叔墓碣》全文如下: 黄氏自婺州来者讳赡,以策干江南李氏,不用,用为著作佐郎知分宁县。分宁,故洪州属邑,当吴楚犬牙之境,吴楚之民杂处,喜斗争,多犯法。著作佐郎能令其民辑睦,水旱相恤,故湖南马氏亦授以兵马副使,将楚兵者二十年。其后吴楚政益衰,著作乃去官游湖湘间。久之,念山川深重,可以避世,无若分宁者,遂将家居焉。买田于修水之上,曰双井,至今子孙家焉。 湖岭 著作生元吉,豪杰士也,买田聚书,长雄一县,始宅于修溪之上,而葬于马鞍山。马鞍君生中理,赠光禄卿,光禄始筑书馆于樱桃洞、芝台。两馆游士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故诸子多以学问文章知名。黄氏于斯为盛,而葬于双井。光禄生茂宗,字昌裔,以进士起家,登科授崇信军节度判官,以能称于其府,遂以光禄恩,赠其父中理为尚书职方员外郎,母周氏仁寿县太君,夫人万氏蓬莱县君。崇信生育,是为和叔。 和叔少而端悫,长而敏于事。既冠,从诸兄之后,事亲左右,无违志。诸兄多以文学致大名,而和叔独以治生为急。家素贫,和叔治生有余,则以振其宗族。尝筑室于所居之西偏,以待宾客,名之曰“迎晖堂”。又于其南筑亭,曰“梦草亭”,以临修水。和叔为人孝友,与人交,尽其诚。其于恩义,尤笃也。娶徐氏,生三男:长曰大正,次曰大同,其季夭折。女三人,皆适士族。元祐八年十二月某日,卒于官舍,年若干。以其年某月某日,葬于双井之原,从其先茔也。 庭坚之先,与和叔之先,同出于光禄。而庭坚少孤,养于叔父,叔父之爱庭坚,犹子也。故和叔之葬,庭坚为其孤大正等,状其行治,刻之墓石,以诏来世。铭曰:
显允和叔,孝友温良。敏于事治,而晦其光。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善积而施,施于宗党。克勤克俭,以有其产。 筑室营亭,以燕宾客。孝养无违,以事其亲。 胡不百年,以享其福。弗寿其躬,而昌其族。 双井之原,松柏苍苍。和叔之藏,永世其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