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雁飞回芦苇随风摆, 河对面的莎吾烈泰, 今天在不在?……” 最近,经常听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苹果香》,这首歌歌词清新优美,旋律婉转动听,感情深沉朴实,充满着新疆独特的风情,充满着对母亲对家乡的赤子深情,听一回感动一回,听一次愉悦一次。 由《苹果香》想到2023年秋天的烟台之行,想到从青岛到威海,从威海到烟台那美丽的渤海海滨,还有那青红斑驳、果香浓郁的百里烟台苹果带。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自然景观瑰丽多姿,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地方。不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奇险秀的泰山,也不说“圣泽垂千古,儒风被八荒”文明之源的曲阜,单单烟台东西几百公里的滨海地区,其景色就吸人眼球,其文化叹为观止。 烟台有人间仙境蓬莱阁,有海蚀地质博物馆长岛大黑山岛,有城市会客厅金沙滩海滨公园,还有各种各样美丽的景观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们在烟台住了几个晚上,游览了很多景点景区,也吃了海鲜大餐,但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公路旁边的苹果园。 苹果是百果之王。第一次看见苹果,第一次吃到苹果是在五十多年之前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早就吃过本地出产的梨、枣、板栗、锥栗和柑橘等水果,但从没见过苹果。不记得是谁送了几个烟台苹果给我们家,母亲将苹果一刀劈成两半,我们兄妹几人一人一半。将半边苹果拿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只见苹果表皮青红相间,劈开的苹果发出浓郁的香味,引得我直吞口水。我轻咬一口,在嘴巴里细细咀嚼,苹果甘甜的汁液,顺着喉咙滑进了食道,直觉沁人心脾,真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享受。 湖岭 现在,来到了烟台的苹果园,就好像邂逅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车出烟台市区,就踏上了通往蓬莱阁的大道。出城不久,不知是谁惊喜地叫出来:“快看,苹果树!”随着声音,往外一看,只见道路的两旁全都是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苹果树,苹果树深沉的绿色,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绿色毡毯,铺向天边,与蔚蓝的天空相接。在苹果树的枝叶之间,挂满了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青黄的、黄红的各色苹果。在道路的边上,停着三轮车,车厢里装满了苹果。车的旁边,用木板摆了一个小摊,木板上按品种、大小摆满了一堆一堆的苹果。 我们将车停在路旁,下车参观苹果园,选购烟台苹果。苹果园里,苹果树一棵挨一棵,每棵都有大海碗粗细,主干高三米左右,树皮皲裂,似乎饱经沧桑。旁枝弯曲斜出,虽无婆娑之态,却有婀娜之姿。树枝上是椭圆形的绿色叶片,有毛绒绒的粗糙之感。在枝叶之间是各种颜色的苹果,已经成熟的滚圆肥大,摘在手中掂掂,足有半斤。小的还没有成熟,还是青涩的模样。有的苹果套上了纸袋,长大的苹果将纸袋绽破,露出了鲜艳的红色,引人馋涎欲滴。有些苹果园里,竟然铺上了银色的锡纸,园主交代不能踩到纸上。看到满园的锡纸,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之后,才知道锡纸是用来反光的,太阳照射到锡纸上,锡纸就会将光反射到树上,这样,苹果将会得到更多的直接的光照强度,就会促进苹果的生长,染上更加厚重的红色,增加苹果的糖分,提升苹果的甜度。 本文来自修水网 我们几个人围着苹果摊,试吃着青红黄白各色苹果。这些苹果都散发着浓浓的苹果特有的香味,有的硬而脆,有的绵而酥,有的微酸藏甜,有的甜中带酸,种种都十分可口,难以选择割舍,最后,将主要的各买了三五斤,并留下了园主的微信,以便回家之后到网上购买。 苹果祖先并非中国本土物种,而是起源于中亚地区(主要是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带)的“塞威士苹果”。这种苹果因果实大、口感脆甜、耐储存,通过“丝绸之路”逐步向西传入欧洲、向东传入中国。大致在明清时期(16-17 世纪),先在我国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种植,后逐渐扩散到华北、华东等地,难怪《苹果香》的歌词作者要咏唱伊宁六星街的苹果了,原来,新疆的苹果是中国苹果的祖先。 苹果传入后,我国农民结合本土不同地方的气候进行选育,逐渐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域的品种,如山东的“红星”、陕西的“秦冠”。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引入“红富士”等优良品种并进一步改良,形成了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国”的格局。我国苹果主产区为陕西、山东、河南等地,产量占全球 50% 以上,目前已成为中国特色优势水果之一。 苹果由于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含有黄酮、花青素等自然化学物,能提供抗氧化支持,具有热量低,高饱腹感,还具有优良的口感,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中医来说,苹果不热不燥,性平味甘,适合各种人群食用。早几年,我几乎每天一个苹果,雷打不动。近来,也经常购买苹果。 湖岭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烟台百里苹果带的苹果林,那种树多绿浓、漫山遍野铺呈,势压山海的气势,至今想来还令人震撼;那种苹果挂满枝头,累累叠叠的景象令人欣喜;那散发氤氲在空气里的苹果甜香至今还令人陶醉! 烟台,百里苹果香哟! 2025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