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贡砚,又名赭砚,自古以来就是修水传统工艺品,乃清宫贡品,为江西四大名砚之一。 2010年6月,修水贡砚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1年5月24日,砚台制作技艺(修水贡砚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据《义宁洲志》记载:“紫石出武乡潭家埠紫石潭,石出水中者,良而坚,发墨,琢为砚,类端溪新岩石”。赭砚早在唐朝时期就以作坊问世,至北宋时,大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将赭砚广赠于友,使之名传天下。清代道光皇帝老师万承风,献赭砚于帝,帝喜而赐名“赭砚”列为贡品,故又名“中国贡砚”。 ![]() ![]()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尤喜家乡贡砚,对贡砚颇有研究且极力推崇,将之广赠于友,使之名传天下。《云林石谱》记载:“洪洲分宁县,地名修口(今江西修水县)。深土中产石,五色斑澜,全若玳瑁,石理细润,或成物像,叩之稍有声。土人就穴中镌砻为器,颇精致,见风即劲,亦堪作研,虽粗亦发墨。” 贡砚生产曾经盛极一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昌作坊从修水收赭砚石坯并用船运回。五十年代后期,修水刊刻社恢复贡砚生产,并首次将砚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出口日本。1974年参加第36届秋季广交会,仅一日本商人就订购一万方。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1985年,“立体寿龟砚”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7年修水贡砚被省经委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成为修水工艺一枝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