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王国宝
九井十八巷、巷巷通街上。这是宁州古城老街坊的一句口头禅。哪天您迈步宁州古城,问下老街坊,用一句话来介绍宁州古城,老街坊们马上就会说修水县城没有多大,就是九井十八巷。您若再刨根问底是哪九井?他们就会掰着手指说道现在仍在使用的王家井、刘爷井、北门双井。如果是这样,那就错了。
无论是明嘉靖版《宁州志》、还是清同治版《义宁州志》记录的九井可都不是刚刚所说的王家井、刘爷井,真正老的宁州古城内的老九井分别是:祝家井、周家井、铁炉井、孝友井、义井、徐家井、午水井、双井、龙王井。至于刘爷井,那可是在城墙外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宁州老城内的近两万居民,生活用水基本靠城内的九井之外的另外几口古井。而位于修江路(即义井巷、冷家巷)中段的王家井,就是使用率最高的井了。
《义宁州志》有详细记录的进士达18名、名臣、仕宦、义举、善士多人。至清朝时,宁州各姓纷纷在州治兴建祠堂。而王氏有七座之多,分别是:州治西铁炉巷的王琮公总祠、胡家巷的王因公祠和宾兴祠、东门的王懿公祠、州治西北的雍睦祠、义井巷的王固公祠和王宗圃试馆。
三是州治西有较多王家产业,比如清奉政大夫王梅溪在肖家菜园创办的梅溪书院,王氏总祠就是购买铁炉巷王鲁玉公馆而建。王鲁玉其子王澜,历任宣化知县,蓟州、易州、通州、荆州知州。族裔王松游,民国时期曾任修水古城墙修缮委员会副主任,修水茶叶公会会长,其收购的白鹇坑宁茶振植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无偿捐献给中茶公司筹建中国四大红茶厂之一的修水红茶厂。四是州治西还有为纪念明朝东平州儒学训导、举人王英而建的攀桂坊。
王固长孙王纯中是皇祐五年进士,黄庭坚曾为其撰《王纯中墓志铭》。曾孙王本元丰八年进士,豫章志载《德才兼备之王本》,周季凤在《宁对》中有记录。玄孙王鈇,南宋诗人、以父荫与徐俯之弟徐琛同表被荐,任户部侍郎、赠正奉正大夫、广东经略使。王氏后裔遍及赣、湘、鄂三省周边县市,清嘉庆四年(1799),固、定两支集资购地兴建了以“敦亲睦族、孝友传家”的“敦五堂”和王宗圃试馆。
随着岁月的推移,相距百米的义井已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为解决饮用水的不足,王家在敦五堂与王宗圃试馆旁边挖了一口水井,井壁用青条麻石垒砌而成,方形井口正中处搁置长条麻石是为了方便大家取水。因此井口呈现“日”字型、寓意井井有条的日常生活秩序。
此井毗邻来源于凤凰山的秀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仍然可见起源于凤凰山麓的秀水溪,小溪流经凤巘书院东侧、经老一小西绕秋收纪念馆、过熊氏宗祠后门,折西往义井、查氏宗祠门口再往南,经王家井旁往西南。到鹦鹉桥老二轻局后进入暗渠,经余自荣巷往西流入修河。秀水溪有小鱼虾来往游戏,虽无杨柳依依、茂林修竹,但涓涓细流非常清澈。一年四季小溪旁满是洗衣洗菜、家长里短的街坊,捕鱼捉虾玩耍的小孩。
上世纪三十年代,王家又在日字老井旁增修了一口水井。王松古,又名王馨庭,担任过江西省政府议员、和数县酒税局长等职,他创办了漫江洞下春茂昌、齐茂昌茶行。任修水县经征局局长期间,寓居敦五堂。与时任修水县长的王震牵头筹资,在敦五堂旁再凿一口水井,与前井相邻,直径1.5米,水深约8米,井沿为“中”字造型。
寓意水利万物而不争、中正仁和之意,并与南面水井予以区别(中字井为北井)、北井洗衣浆裳,南井(日字井)也修缮一新、供居民饮用和洗菜,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宁州城内最大的水井。王家秉承“敦亲睦族、孝友传家”的家训,未因家族私产而单独自用,井契存王氏敦五堂,而是普惠街坊,实为大义。
王馨庭家业鸿达、急公好义、公私分明。长子王安仁,复旦大学毕业,曾被乡贤廖士翘聘任为梯云高等小学校长、次子棣仁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王震,字诗成,号醒余,是王固迁铜鼓高桥的后裔,毕业于江西省警官学校,历任江西新民报编辑主任、广丰、遂川、资溪、修水、余干、奉新、泰和、赣县县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执行法官等职。
时迁世代犹安在、甘露泉滋万户春。新中国成立后,敦五堂王氏宗祠被征收成民房,并于80年代初被房产公司改建成公房,仅留下王家井西侧的王宗圃试馆和固公铺屋,因王家井的家喻户晓而渐渐遗忘了敦五堂的名字,以至于当时入住的周边居民,都只会说:我家住在王家井啊,却忘记了是哪家祠堂。
“大崽俚、礼拜天和大毛还是狗亚去山上剁柴?细崽俚、快去王家井挑担水了、等下姆妈煎个蛋给你咽饭。”站在老祠堂门口的一回想,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70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县城居民,男孩子一般到了初中毕业,就要包灶。
包灶有两项任务:一是砍柴,每到星期天,上下年龄相仿的同学、邻居同伴,结伙而往西茗坑、天螺坑、鸡鸣山、上坑岭、山炮岭、小水、梅岭去砍柴;另一项是担水,担水基本是初中毕业的男孩子承包了的家务,一到放学,男孩子放下书包就挑起一担水桶去排队挑水。
从黄土岭到衙前,上半年大多数的家庭都到王家井去担水。主要是因为王家井水质甘甜、清澈干净。下半年靠近河边的居民,很多时间是去河边的沙井里挑水。从西摆的鲁家磡到马家洲、南门头、东门、北门沿河都有沙井,沙井的水很清、但是有一个缺点,有了几个人接连挑水,水出不赢、那就得排队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老城没有自来水,机关单位主要靠单位打井,比如修水茶厂、酒厂、人民医院、县政府招待所、跃进旅社、饮食服务公司。其他的小单位就只有去附近单位使用或者是到王家井、周家井、刘爷井去挑水喝。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修水电厂增加了一个水务车间,开始的时候是在电厂附近(后来的山谷饭店)打了一口大的井,因为供水不足,后来在又在北门靠河的酒厂附近又打一口水井,才能保障供水车间的供应。水车间建成后、供应南到二小、西到老县政府一带的单位使用。
为方便老百姓,在沿途的老二小、教育局、卢家巷、黄土岭的长征老干部胡承玉住处附近设了几个供水点,很简陋的一个木亭子,伸出一根自来水管,一分钱一担,每一个供水点都有一个阿姨守着卖水,即使一分钱一担,有劳动力的还是为省这一分钱去王家井、周家井、刘爷井挑不要钱的水。
每逢过年过节,王家井周边成为了最热闹的地方。洗衣洗菜、排队挑水过年的很繁忙。多年来形成一种风俗,年末最后一天水缸要挑满,大年初一这天是不去挑水的。同时王家井边上一直到冷家巷口、鹦鹉街口、幸家祠堂、卢家巷门口一带,摆了几张切笋的桌子,桌子旁边放满了排队的笋篮、笋桶,因为就近水井切笋用水方便。
切笋的大伯大妈基本上是医药公司的退休职工或家属。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老城居民过年桌上都有一道明笋,那可是一道好菜,过年炆猪头、腊肉的汤是舍不得倒掉的,要用来炒青菜、炒明笋的。切明笋可是一个技术活,绝大多数的家庭主妇还做不了,再吝啬的家庭主妇都不会去省这一、两角钱,因为医药公司的大爷大妈切药练的刀工好、切的均匀,又不浪费。
王家井的水井一直保护得好,每年年终总会有德高望重的大叔大妈到每家每户募集。只要是在此用水的街坊,都会您家二角、我家三角,众筹几十元钱每年洗一次井,把挑水时不慎掉入的杂物清理出来。
洗井的时候,旁边站满了人,主要是寻回打水时后掉入井里的铁皮桶,王家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方便,深更半夜去王家井挑水都不会怕,这可是老城的吉祥之井,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比如刘公井晚上就没有多少人敢去挑水,因为边上是纪念刘陵的庙宇。
王家井和老城居民可是息息相关,从新生婴儿洗三朝到王家井祈水。赤日炎炎时,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买不起冰棒又嘴馋的小孩子,会用井水冲一杯红糖水,勤快的也会去郊外山上摘些凉粉果去用井水做凉粉,西摆从犀津古渡到严家洞、观音岩挂壁上可是长了不少的凉粉果。
还有一个最特别又神圣的是,如有老人过世,孝子家人一定要到王家井敬请泉神,烧纸敬香,请水给老人洗去最后的尘埃、体面的登仙极乐世界。每年春节、元宵等节日,戏龙灯是老城最受大家欢迎的活动之一,而发烛仪式大多在王家井举行,一是地面比较宽阔,同时又地处中心位置。
沧桑两百春、汩汩不言辛,岁岁藏紫气、朝朝涤秽尘。2018年县政府在老城改造项目中将这两口古井修复一新,仍然保留其历史风貌,拆除了外围杂乱附添建筑,义井巷的王家井不仅是修水人民睦亲敦友优良传统的体现,更是老街坊、老修水人永远的乡愁 。
尽管宁州古城在发展变迁,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洗礼的王家井,依然在默默的奉献它的清洌甘甜。而且成为古城重要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义宁王氏琮公后裔到此寻根问祖。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王国宝:男,渴茗轩主,籍贯,高乡三十五都坪溪人(今征村吴坪村),土生土长的西摆老崽俚。高级评茶师、宁红老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