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镇西摆街,从王亚桥开始,向前沿老茶厂角上到关帝殿叫横街,关帝殿到唐坪庵叫田里,田里到鸡鸣山三军殿叫摆上,全长大约三里,也是常说的“三里摆”或“西门摆”。这里大部份建筑依山面河,因此有“西摆摆半边”之说。没有拆迁之前,虽然破旧,尚保留历史原貌,近年常住人口四千左右,除长街外,还有二处古巷。临河建筑多为吊脚楼,街面以麻石板和卵石铺成,靠北背山建筑多为一至两层,有商铺、作坊、民居、祠堂、庙殿等,沿街建有过亭,供人歇息,有“走在西摆街,雨天不湿鞋”之便利。西端有保存完好的南宋西摆桥,犀津潭、犀津渡,虽因抱子石电站的兴建而淹没,但还能找出具体方位,“犀津夜月”是宁州八景之一。
西摆有据可查的记载可追溯汉朝,修水县城以前称常州亥市,唐贞元十五年(799)李巽《奏置分宁县疏》,最早提到常州亥市,是当时江西草市之一。与老城相比较,西摆很有可能发展在先,因为西摆是码头,有著名的犀津渡口,比州城发展在先应有可能。前人陈懋敬诗作《犀津渡口》,透露了很多信息,除了描写西摆的繁华景像外,还提到了太史慈在西摆的痕迹。“巍然太史第,遗迹尚分明”,他的府第就在西摆。太史慈是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因太史慈能制刘磐,孙策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陈寿《三国志.太史慈志》提到修水,曰:“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太史慈坐镇艾域就是为了制衡刘磐之患,清王模诗《吴都尉太史慈》也言及此事,可为佐证。“将军义勇鸣三国,保障屹然镇此方。幕阜营高归赤壁,上僚垒固接柴桑。景升豚犬徒奔走,孟德虎狼且敛藏。千载英灵原不死,至今樵採绝沙场”。西安县治在今黄田里,与艾、西平并存,隶属豫章郡,时间约在公元200年前后,以此类推西摆的繁荣早在1800年前就已初现,应早于常州亥市较长时间。
作为水上码头与军事要塞,西摆见证了修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西摆曾有一块“唐公战胜碑”,就在鸡鸣山下,记录了咸丰乙卯年(1855),罗泽南率唐训方、蒋益沣等湘军将领与太平军作战的事迹。同治举人卢以恕有《书唐公战胜碑记后》一文,为后人提供了湘军收复义宁的情况。乙卯年五月太平军血洗州城,知州叶济英妾二人,子女孙男眷属四十余人惨遭杀害,以及候选知州阳秉镛、州同蒋启华、吏目王秦州、巡检吴元理、游击吴锡光、都司张全孝等阵亡。曾国藩为解湘军故里东顾之忧,派罗泽南收复义宁。在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大败太平军,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修水最惨痛的失败。当时蒋益沣占领凤凰山一带,可观城东北之形势,唐训方登鸡鸣山一带,以伺西摆之路。罗与李续宾分登西门坑左右各山以望。太平军分兵拒敌,湘军沿鸡笼坑、丁家源出西门坑,缘两岸峭壁击之。湘军直抵西门城下。太平军所设西摆望台,木城悉毁。上世纪的秋收起义和抗日战争,都在西摆留有足迹,兵家都视踞西摆作为攻城之先机。宁州八乡,六个乡进入县城,西摆都是必经之路,也是修河南渡的要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至今在鸡鸣山口、三军殿一带,尚留有各时期大量无主坟。
西摆自古繁华,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特别是近二百年,宁红茶扬名海外,成了天下客商云集之地。随着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达,木材销售量猛增,西摆街充耳南腔北调,凤管鸾笙,犀津渡口但见来往船只,满河木排,有说不尽的兴盛。民间俚语有“扯犀津”说,有北京人“侃大山”、重庆人“摆龙门阵”、东北人“唠嗑”意思。“扯犀津”一词的出现,既有渡口繁忙、来往客多,又有西摆茶楼酒肆兴盛的意思。各地茶商每到春茶采摘时来到修水,一直到11月离开,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客商来自五湖四海,以广东、上海最多,他们与本地茶商一起,创造了宁红茶的神话。摆上有名的裕记茶庄,就是上海客商程芑生所经营,茶庄加工场所有房50多间,面积46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大。有名茶庄还有振植公司、吉昌行、大吉祥、怡和福、恒丰顺、广兴隆、正大祥、恒春行、同天谷行等,也因为众多茶行,西摆别称“西茗市”,可见茶业在西摆的昌盛。义宁诗人冷采芸作有《做红茶》诗,其中曰:“黄田犀津客拦途,城内茶贾引领待。路傍堆钱如粪土,跄跄济济问山户。今日交君钱,明日红茶将我与。山翁低首细思量,若还增值方肯许。明朝家家相计议,雨前雨后莫轻弃。”描写了收春茶时买卖双方的场景与心理。《拣茶竹枝词》中也写道“茶庄另设拣茶场,木板平铺四面光。妇女纷纷齐入座,拈来纤手自生香。”“艳说西庄与广庄,大书金额是茶行。开秤才经三五日,拣茶妇女苦奔忙。”除众多茶行之外,还有刘同和米铺、杨海珊药铺、黄祖意药铺、徐世保扎匠铺、彭祥伍篾匠铺等等。
鸡鸣山在城西五里,形如卓立,青峰峭绝,山上有鸡鸣寺,始建于南宋,一直以来香火旺盛。城中居民求神拜佛,总是拂晓起床,沿着西摆街而往。“石板屣声,佛氏之虔诚恭敬;初晨时节,窗外之月色柔美。犀津夜渡,謦欬风随;船上昏灯,秋江芦苇。”有一种说不出的宁静美。“旧是犀牛渡,津衢偶得名。千艘横极浦,四水合州城。沙带金星灿,波涵石月荧。巍然太史第,遗迹尚分明。”陈懋敬在他的《犀津渡口》,把犀津描绘得如此淋漓尽致,美不胜收。难怪晚清重臣郭嵩焘在总结乙卯义宁之战,谈及修水西摆,有“城外菁华之荟萃”之评语。(卢曙光20161201)
西摆街
王亚桥
(王亚桥位于修水县义宁镇西门口,建于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清嘉庆六年(1801)重建。王亚桥横跨西茗水,呈东西走向,长11米,宽5米,高4米。一孔圆拱桥,历来为行人要道,桥上原建有木亭子,“文革”中被拆毁。)
西摆渡口桥
(修建于宋代和前清两个时代的两桥石桥,合为一体,叫西摆渡口桥。这桥虽然长只6米、宽只3.8米、高4米,但却是两个不同朝代建造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内边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外边建于清同治甲戌年(1874),这桥现保存完好.位于修水县城西摆老渡口,鸡鸣山水和严家冲水汇合处,青石条垒砌,桥下流水沟用不规则的石板铺底,以保护桥基,北桥宽2.4米,拱顶阴刻“大宋保祐四年丙辰太岁建”十一个字,南桥宽1.4米,桥拱顶上阴刻“大清同治甲戌龚纯圃建修”十一个字,修建抱子石电站后大部分被水所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