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湖岭
义宁古城一直有状元桥的传说,状元桥因明代状元黎淳而建,年长者还曾见过。状元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人浮想联翩。
没有查找到关于义宁古城状元桥的专门记载,但义宁州志上有两处提及状元桥。
“泮 池:上跨状元桥,徐受喧捐建,道光十五年,太学生龚显裔重建。同治九年,后裔续建。”
可知,义宁古城曾经有大成坊,大成门,泮池及状元桥,状元桥在大成坊的后面,泮池的上面。
“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孔子曾被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等头衔。大成坊,大成门与孔庙有关。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为历代儒客学子朝圣之地。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网上图片)
“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似古代的兵器“戟”,故又称戟门。后来因建造了大成殿而得名大成门。“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网上图片)
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大成坊,大成门,泮池是孔庙的典型建筑标志,义宁古城应是有孔庙的。在古州治图上确实找到了文庙所在。
(义宁州治图 标注有文庙所在)
我们不难找到状元桥的位置,它在古城的文庙里,大成坊的后面,大成门的前,泮池的上面,而文庙在如今的衙前路上林业大楼北向对面。
(义宁古城 文庙图 状元桥位置)
这就是传说中那座神秘的状元桥。修水历史上没有出过状元,但有一位状元与修水颇有渊源,他就是黎淳。
黎淳,号朴庵,出生于永乐二十一年,他是明朝270多年历史上唯一的湘籍状元,亦是岳阳市、华容县历史上的唯一状元。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黎淳中进士,殿试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成化元年(1465年),黎为皇帝讲解经史,一年后,升任皇太子朱佑樘所在东宫的左谕德,负责对皇太子进行讽谏规劝,并参与撰修《英宗实录》,因功擢升左庶子。成化十三年,修成《续资治通鉴纳目》,升任掌管太子东宫内外事务的少詹事。次年升为吏部左侍郎。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黎淳调任南京工部尚书,不久改任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年),以年老多病辞官回乡,被封一品阶荣禄大夫。不久,病逝,终年70岁。孝宗赐祭葬,谥“文僖”。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大明一统志》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
(义宁州志记载 黎斌 黎淳)
《义宁州志》黎斌传:黎斌湖广华容人,宣德间由岁贡授宁县县丞,性清约,条陈利害多中时宜,署篆一年,祷雨立应,拯饥有方,督兵剿寇皆平之,勤政不遗余力,清察逃户遍历乡村,秋毫无扰,以内艰去士民,奏保夺情不果,立遗爱祠祀之,厥嗣黎淳毓孕修江,后大魁天下,官尚书谥文僖。同书《寓贤》篇为黎淳写了一段话:黎淳,湖广华容人,父斌官宁县丞。淳随侍读书,后以廷对第一,历官吏部侍郎,殁谥文僖。黎淳生于1423年,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黎淳的父亲黎斌带着一家人到修水任县丞,这年,黎淳7岁,正统六年黎斌因病请求退休,回华容老家,次年(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去世,享年63岁,据杨黎氏族谱中黎淳之兄黎浚在《黎氏世纪》中记载黎斌在修水任职时间为十一年,这段时间黎淳随父亲在修水读书,按现今说法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都是在修水学习,即将参加高考,因此州志上载“毓孕修江“,是修江孕育了这位状元。
据记述,在明朝276年的发展史之中,共举办了90次科举考试,三年多才一次,状元就是传说,黎淳回华容后仍勤学苦读十多年,终于在34岁高中状元,可以想象,消息传到修江两岸,整个古城都为之沸腾,为之欢欣,为之鼓舞,引以为傲,立牌坊,修状元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