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茶马古道,岁月沧桑留痕,那一段流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艰辛和辉煌。沉寂的古道不改万千容颜,消逝的身影已难觅旧时的踪迹。我在想象,那关于生存和希望的行走。
天岳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从湖北到江西,从湖北到湖南,在幕阜山地区,随处可见茶马古道的遗存,古道遗址,古道文化残留,马有时还是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之一。
在幕阜山脉的高山峡谷,在丛林草莽沟壑之中,绵延盘旋着多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吴楚文化交流和南北文明传播的古代驿道——天岳关、大坳、平等、盘石、野鸭塘、赶鸭岭、狂风坳、明镜坳、江坑洞、盖文岭、南楼岭、苦竹岭等茶马古道,这是一条条完全由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趟出来的永恒之路,希望之路!
走茶马古道,看沧桑变幻。“远去的马帮留在了岁月的年轮,尘封的记忆是一首沧桑的歌,古道的驿站回首的路,铺满的希望究竟是什么?”一首《茶马古道》让人遐想无尽。
这千年古道,扑朔迷离,犹如一张巨网,有踪迹而不定形,全凭世世代代的商人和赶路人的苦行来传承。湖广填四川的大迁徙,瓦子街的记忆,是否遗落在古道上,新的家园,新的希望,一代一代的传承。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古道上,他们的踪影不见了。然而,留印在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一种久违的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古道的荣耀与光辉。因而,茶马古道更像一个神话,一种传说……
和平时期的古驿道是商道,然而,战争年代变成了军事交通要道,从南唐长山寨之战;到徐寿辉的红巾军过江西进通城在苦竹岭大战葛应雷;陈福一义军进攻南楼岭;岳飞征剿洞庭杨么歇崇虚寺,棋盘寨平邹大王;大平军十战通城;李自成败走通城进入平江四十八寨;北伐军过天岳关,通城部署汀泗桥战役;罗荣桓元帅麦市突围,从南楼岭古道到江西参加秋起义,迈开了元帅革命生涯的第一步;红十六军(师)转战幕阜山;湘鄂赣省西北军区红色交通大队往来的艰苦足迹;抗日英烈守卫湘北前线;解放军百万雄狮过长江,下江南,解放全中国…每一次血与火的拼搏,都是悲壮、豪迈!古驿道行走的每一步,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
古岳古道是商路,是军事要道,更是文化人辛苦跋涉的人文之道,幕阜山脉横亘于赣西北、湘北、鄂南之间,两地自古山水相连,文脉相通。孕育了以黄龙山为中心的湘鄂赣三省黄龙佛道儒文化。
屈原过九岭而作《九歌》;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终于汩罗江的行程我们无法去考证。北宋建炎二年八月初,两宋之交著名的政治家李纲由苦竹岭至通城,寓居锡山僧舍东轩近月余,写下了大量的作品;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黄庭坚擢升为起居舍人。这一年六月,黄母李太夫人去世。次年正月,黄庭坚护送母亲灵柩回家,在家守制居丧。居丧期间,他无心作诗,开始了与黄龙山僧人晦堂禅师及其弟子灵源惟清禅师的交游。 元佑八年(1093)十二月,黄庭坚再上黄龙山。当时,通城画师陈修己为晦堂禅师写影画像,黄龙僧人惟清作了像赞,邀请黄庭坚洒墨题赞。崇宁元年(1102)二月初六日春从荆州南下岳州,经巴陵(岳州治所)、平江、临湘,黄庭坚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通城境内。元丰年间,通城县令邹余、吴履中建造学宫资深堂,劝学兴教,黄庭坚应邀撰写了《鄂州通城县学资深堂记》一文,这次途经通城,他又在通城法兴这个地方歇脚。离开了法兴,黄庭坚前往萍乡探访其长兄黄大临,途中顺访黄龙山。在黄龙寺,他拜望了方外之友灵源惟清。灵源惟清,系祖心法嗣,元佑末黄庭坚丁母忧期间,与师徒二人交往甚密。在这里,他为惟清删改《南昌集》,《南昌集》当是惟清所编黄庭坚的早期诗作集。在山上,他又与道友戴道纯不期而遇,亲切交谈。黄庭坚感慨万分,写下这首《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离开黄龙山后,黄庭坚经万载,到萍乡与其兄黄大临相聚,然后赴江州与其家人相会。
一次次历代名人的行走,带来的是一次次文化之旅的一路传播,在天人合一的孤涯苦旅上,一座山,就是一个修道者的行囊。一个个清癯的身影向着精神的家园的方向渐行渐远,直至渺渺地消散在蜿蜒的古道上。黄龙山容下了世界,也留下了永恒。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所承载的功能早已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却遗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动人的故事。如今古道上早没有了行走的商队,还有那荡漾在高山峡谷间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了,但那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和沧桑,时刻萦绕在脑海,让我有种想接近的欲望。
于是,去天岳,走茶马古道,探遗风神韵。 悠悠茶马古道,蜿蜒攀行在黄龙山中,沧桑而顽强、厚重而隽永,这是黄龙山的记忆,留待您前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