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即之(1186年-1263年),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诗人张籍的八世孙,为宋代书法家。 他的书法从唐人楷法入手,对颜真卿书法有较深入研究,得颜书宽博厚重、雍容大度的形态。后受伯父张孝祥指点,变浑厚为刻急,同时汲取苏轼、朱熹等人的长处,经过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以行作楷”的自家面目。书法多以长锋硬毫信手为之,笔法得当,提按分明,点画变化明显。 黄龙宗创“生缘、佛手、驴脚”三关,在寺右侧"上天梯"的石壁上,写有"三关”的摩崖石刻,为张即之手书。 宋时,黄龙弟子“横被天下”、“占尽名山”,黄龙寺也被称“天生狮子窟,不二旃檀林”,张即之所写下“法窟”摩崖石刻,即是这种盛况的生动写照。 ![]() 《杜诗七律二首》为张即之64岁时精心之作。《汪氏报本庵记》颇有风采,流露出宋代书法尚意的特点。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从北宋开始,禪宗初学者入门必读“佛祖三经”,所谓“佛祖三经”指的是《四十二章经》、《佛遺教经》和《沩山警策》。 张即之《佛遗教经》纸本。纵28厘米、横867.9厘米,是张即之70岁时书,即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