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交通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一个道路大延伸、车辆大提速、物资大流通、人口大集中的道路交通形势已经形成。修水交警突出山区、库区、重点工程项目区的重点,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三联”机制建设,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一是联创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山区、库区、重点工程项目区是交通事故多发社会矛盾滋生的区域,社会矛盾化解是公安交通管理一项长期性工作。修水交警根据山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簿弱,管理与反管理矛盾冲突大;库区蓄水和路面保安矛盾冲突大;重点工程项目区拆迁移民与群众安置冲突大的特点。立足交通安全管理社会矛盾化解,实行警政联创、警民联创,认真建立地方政府与交警部门相结合、专门机制与协管组织相结合、管理机构与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行政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庭和交通安全协管员、交管保险服务员的作用。有效化解交通安全社会矛盾,促进“三区”社会稳定。 HULING 二是联创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交警部门永恒的主题,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积极创新,才能取得工作主动权。修水交警针对“三区”交通安全社会矛盾多发性、突发性的特点,与乡镇人民政府、基层执法单位携手合作,共同落实事故处理回访、交通违法处罚走访和规范执法、零距离服务。推行源头预防、基层化解、规范排查、预测预警、畅通信息等社会管理机制,促进“三区”交通安全长治久安。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三是联创公正廉洁执法社会效应。公正廉洁执法是对公安交警队伍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的检验。只有执法质量的提高,警民关系才会和谐。修水交警联系执法执勤中普遍性、常见性的问题,在强化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同时,开展执法质量监督考核。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乡镇领导、警风督查员和交警部门四位一体的队伍建设考核机制,坚持以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感评价为标准;以廉洁公正执法为规范执法的标线;以群众满意度为服务质量的标尺。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始终运行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