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红土地谱写“三农”新篇章

来源:修水报|http://www.xiushui.net 作者:wolong 人气: 发布时间:2009-03-30

     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怀农民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山区农业大县的修水,乘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春风,全力以赴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 红土地谱写“三农”新篇章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换容
    太阳升镇杨梅渡村车田自然村曾是一个污水多、杂草多、垃圾多、破旧房屋多和路况差的“四多一差”村落。2008年初,该自然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点,短短的一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整洁了,村貌美观了,群众生活更加丰富了,邻里更加和睦了。村民李超长年在外做生意,挣了钱的他原打算到距家近10公里的太阳升集镇买房,当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后,改变主意把房子建在了老家。他说:“如今家里不比镇上差,出门全是水泥路,空气又新鲜,一天到晚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平坦通畅的水泥路,定时开启的路灯,整齐的绿化带,卫生洁净的自来水,这些以前城里人才有的生活,如今对于许多农民来说不是梦想。2006年以来,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我县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按照产业发展布局,出台了《2006—2010年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强力推进“产业富村、基础变村、环境靓村、素质强村”建设,取得了“点点都过硬、家家得实惠、人人有感激”的效果。截止去年底,我县已有820个自然村完成了整治建设任务,近10万农民住上了整洁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 修水网
    今年60岁的张以先是竹坪乡竹坪村马路上自然村村民,去年他所在的村子开展新农村建设,古老的村庄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基础设施完善了,村庄变美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乐得张老汉整天合不拢嘴。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老张用碎磁片在自家门前地上拼写出“共产党好,人民拥护”八个大字。
    记者述评: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成了有效的载体。下一步应以构建和谐乡村为支撑,坚持改善民生为核心,注重产业引导和培植,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政策支撑为现代农业提速
    傅胜林是太阳升镇一位普通农民,20年前,他曾将一台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传统的人力打谷机上,改装的打谷机工作效率立时翻了几倍;如今他成为谐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合作社拥有近50台收割机,每年为农民收割数万亩水稻。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庙岭乡小山口村通过“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吊瓜产业,并成立了龙泉吊瓜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目前有社员60多人。村民黄礼民去年试种了4.5亩吊瓜,收入2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种到10亩。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以发展一个产业、培植一个龙头、打造一个品牌、建设一个基地、组建一批协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我县不断加快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两年来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8个,培育科技示范点(片)1628个,培养小康示范户1767户。在壮大蚕桑、茶叶、药材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毛竹、油茶、早熟梨等特色林果业,以及水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民。通过“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实现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转变,从而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记者述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要立足我县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型工业催生“两栖”农民
    3月13日,港口镇洞下村二组村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阮正发回乡创办的“正发门业有限公司”在太阳升镇正式开业。该企业投资100余万元,工人20余人。在公司务工的洞下村村民宋小云高兴地说:“以前我在浙江温州务工,这次能在家门口上班,既可以照顾家里,又能务工挣钱,真是太好了。”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较高、环境协调的工业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提高,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工就业。港口镇兴达福利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香炉山钨矿生产钢球的企业,该公司招聘了20余名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有许多农民工返乡回家,在该公司重新上岗的农民工胡才广兴奋地说:“没想到在外失业,在家又重新上岗了。”

修水网


    同时,我县还着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彰显实力。宁红集团和龙腾高科有限公司分别进入国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全国20个无公害茶叶基地县之一,全县茶园面积达到7万亩,茶叶产业化发展还使数千农民工就业,成为能农能工的“两栖”农民。
    记者述评:我县坚持立足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兴工等工作,强化新型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就业。从优势资源出发,从产品精、深处要效益,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民工培训,“两栖”农民也一定会更多起来。 HULING

责任编辑:wolong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