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共振——读《“走心”的教育》有感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修水网 前几日,网上点读《中国教师报》电子报网页时,《“走心”的教育——既脚踏实地 又仰望星空——北京市文汇中学校长王桃桃的教育观》这篇文章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久久驻读、思考。 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教育,要我们做什么?这是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中国最传统的说法,教育是要我们传道授业解惑。鲁迅先生曾指出“教育是要立人”。读师大时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说“教育,应该把童年还给童年。”而读这篇文章,王桃桃校长又告诉我“做教育是需要‘走心’的。” 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反思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成了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明敏的内心世界、有独特判断需要和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有着把人“物化”,把教育程式化和模式化的嫌疑,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丰赡的校园生活却变得贫乏与沉闷。如今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威迫下,实际教学中,坚持“满堂灌”、“题海战”,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教学过程、评价过程完全由教师包揽,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评判;另一种,受国家教育改革的召唤,现有的课则有“满堂问”的倾向,有的教师似乎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式教育,多提问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所提问题多数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更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的本质,甚至长期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采取毫不宽容的态度,缺乏自信的学生便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正如2009年4月12日《新民晚报》上的文章《创新人才难出,怪中学?怪大学?》所云:“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知欲与创造力还比较鲜活,初中生的创造力已经是半死状态,到了高中则全部处于一潭死水状。”我们的学生希望自己变成“机器”吗?我们教师愿意学生成为“呆瓜”吗?我相信回答一定是掷地有声的“不”。 修水网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论调里,王桃桃校长找到并坚守着自己所走的路:“坚持做正确的事!什么是教育中正确的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她的教育观也点悟了我,让我明白教育应是心灵的和谐共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本文来自修水网
初登讲台的我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既让孩子满意又让孩子满足的老师,但我深知自身还有许多不足。可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会时刻铭记大学读书时就已珍藏的四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份,终身学习、追求卓越是教师的根本,尽心尽责服务学生是教师的使命。进而力争做到:与当下,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于未来,志存高远,不懈拼搏。 修水网 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