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原始奇特 ![]() 走进黄龙山,这里的原始生态、天然地貌、奇峰异景会让你目瞪口呆、惊喜莫名,这里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树木繁茂、禽兽满山……这样一方净土、人间乐土、世外桃源,竞然存留在人烟稠密的江南水乡,当真是一个异数。黄龙能有如此原始的生态、奇丽的景观,究其原因,首先得益于黄龙山山势陡峭、垂直落差大,不适宜人类生活,现实中黄龙山海拨800米以上, 是根本看不到人烟的,远离了人类的践踏与破坏,是黄龙山原始风貌能硕果仅存的主要原因;其次黄龙山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距任何象样点的城市都在200公里以上的闭塞条件,使黄龙山长久以来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得以独享清静、独自悠闭,使黄龙有幸远离了“粉黛”的浸染,脱离了“铅华”的污浊,免遭了人为的雕饰,保持了她青衣素面的天然面目。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 “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海拨1500余米的黄龙山,由于独立千仞,是登高望远的绝好去处,重阳之季,秋高气爽,黄龙之上,望得见万里长江的白帆点点,鄱阳洞庭的波光粼粼。东西走向的黄龙山,由于峰峦叠障,树木葱郁,加上地处亚热带中部,雨量充沛,因而溪涧密布,瀑布丛生,是修江、汩罗江、隽水三河的发源地,因此黄龙山自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之说。 xiushui.Net ![]() 黄龙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上佳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山上道观寺庙众多,只角楼的云巢,就因为东晋著名的道士葛玄在此修身炼丹、并成仙升天而名扬天下;东麓的黄龙寺更因为开创了有世界影响的黄龙宗,而被古今传颂。至今山上还有黄龙寺、回龙寺、三清宫等香火不断、钟鼓不绝。 黄龙山除遍山奇特的石景外,植被也很有特点,层次分明,山下是阔叶乔木,山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再上是耐寒的矮曲林,山顶为寒地草甸,草甸中稀有的树木则株株龙盘虬曲,比盆景还赏心悦目。南侧山坡清一色的杜鹃,俱在二米左右高,蜿蜒几十里,每到春暖花开,漫山灿烂,香动三省。山上珍贵树竹、珍贵药材、天然水果繁多,而且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穿山甲、云豹、白鹇等。黄龙山气候独特,南承暖气,北御寒流,冬春之交,南面山花盛开,北有冰凌积雪,所谓“涧深春积雪,岩幽夏无暑”,实为天然的避暑胜地。 ![]() 文化:灿烂辉煌 黄龙山不仅山川秀美,景色奇特,而且历史渊远,文化厚重。相传大禹治水就曾登此山,并勒石铃铭,山上多存历代道痕佛迹,至于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赋联,更是不可胜数,仅黄庭坚的石刻手迹就有十多处,如“黄龙山”、“法窟”、“三关”等,古代遗迹如观音井、三塔嘴、灵源桥、僧浴池、上天梯等也有很多,此外,山南天岳关作为抗日时期天岳关特别区政治局所在地,有国民党修建的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上有蒋中正手迹“气壮山河”,山北清代所建的苦竹岭石卡,其侧巨石上蜀人杨汉域率兵破倭的记事仍历历在目。当然,最有影响的,还是信徒遍天下、跻身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宗了。 心 ![]() 自唐乾宁年间(758—759)年超慧创建黄龙寺,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黄龙寺就名声大振,只是其经宗经超慧、海传、至愿三代即绝,五代战乱更是废为民居,虽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黄龙寺空有“三敕崇恩禅院”之名,直到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创立黄龙宗,黄龙寺才名至实归、丛林侧目。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11岁出家,先拜靖安县宝峰寺云门宗怀澄为师,后学衡山福严寺临济宗匠石霜慈园,得印可后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庐山归宗寺,晚年住持黄龙至园寂。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三关”说教,开说话禅先河,赢得“三关陷虎,生断十方”之美名,自成一宗,名动天下,声振丛林,被奉为一代宗主、黄龙祖师。慧南之后,黄龙更是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张浚、周必大和权臣徐俯、韩驹、李邴、张九成、郭功甫、张鎡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吕本中等相交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黄龙也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而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来自修水网 ![]() 另外,作为吴头楚尾的黄龙山,自古就经受了两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如今更是三省互通婚姻、三省共用方言,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在湘鄂赣边区、以黄龙山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黄龙文化,这是修水文化异于我市其他地方的一个突出特点。黄龙文化不仅蕴育产生了象黄庭坚、陈门五杰等文化巨人,为修水赢得了“文章奥府”之美名,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空里,还将继续造就和影响修水文化的品位与走向。 ![]() HULING 黄龙山的清泉和清新的空气,养育着它的数万儿女,素有“白岭姑娘一枝花”的美称, ![]() 更有不少贤人志士走出大山,有的担当起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职务甚至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科技、文化界的专家、学者。 座落于黄龙山下的白岭镇,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进入白岭,有如一个小盆地,地势平坦,人口密集。镇内有白岭、桃树两个集镇,同时沙坪、温泉两个村级集镇也初具规模。坂土面积7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658亩,山林面积75664亩)。全镇主产水稻、红薯、大豆;经济作物以蚕桑、药材为主;畜牧业主要有牲猪、山羊。自然资源:山上木材蓄积量3万方左右(主要在黄龙山林场);毛竹蓄积量30多万根;地下有长石、石英、花岗岩、石灰石,钽、铌、铀,还有温泉等,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