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禅意欣赏:《观潮》—东坡居士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轼诗集》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黄龙宗二世庐山东林寺照觉常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载《五灯会元》卷弟十七、《嘉泰普灯录》卷六、《续传灯录》卷弟二十),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任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官职。与黄龙派弟子宝峰克文、泐潭洪英、云居元祐等多有交往。还曾与许多禅师斗试机锋,曾自言前身是个僧人。著有《苏轼诗集》《东坡文集》《东坡乐府》等。 【赏 析】 参学悟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之后,就达到了从量到质的蜕变。这个蜕变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质变形式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要完成质变必须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或思想上的"顿悟",当然"顿悟"并不是得到一样什么东西,而是清远禅师说的:"向前迷的,便是即今悟的;即今悟的,便是向前迷的。" 黄龙三世青原惟信禅师的"山水三段论",很有见地也很知名。其关于山与水论述,就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状况:在人迷雾中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人顿悟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xiushui.Net 所以很多禅师在彻证之后都还不敢相信,如黄龙祖心禅师见道后也是这种情况:南笑云"子入吾室矣。"师亦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云:"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 掌握了参禅顿悟前后的这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再来理解《观潮》这首诗就顺理成章、毫无凝滞了:没有看到庐山云雾,钱塘潮水之前,我们是多么的心急难耐,心向往之。那种心头鹿撞、欲观之而后快的感觉让人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但是一旦看过之后,平平淡淡,也就那么回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庐山云雾、钱塘潮水罢了。 此文引自戴逢红:《黄龙宗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