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谷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增进民生福祉 城乡一体齐奔小康

来源:修水报 作者:卢金鑫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2-04

  发展经济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一年来,我县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繁荣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据,无不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份量”。增进民生福祉,城乡一体齐奔小康。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移民搬迁  群众得实惠  隆冬的早晨,寒气逼人。家住县城良瑞佳园的移民户樊桂安早早起了床。他今天要去工作的地方是良塘新区的一个工地,工作谈不上“光鲜”,但樊桂安却很看重。自从迁出大山后,对他而言,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
  之前,樊桂安住在余塅乡茶山村三组一个小地名叫杨下埚的地方。一尺来宽的泥巴路便是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仅有的几户人家坐落于半山腰,一年也难得见到几个外乡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家中。
  2013年,我县把扶贫移民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起来,实行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将深山贫困群众搬迁到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安置。按照“全域修水、凸显特色、三个集中”总体要求,编制《修水县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构建以县城中心城区为核心,两个市级示范镇为副中心,4个县级示范镇为节点、28个一般集镇为补充、134个中心村为网格的城乡一体空间体系。到2020年形成全县农村人口“三分之一进县城、三分之一到集镇、三分之一在农村”的分布格局,县城建成人口规模达3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
  那年樊桂安还在外地务工。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情很复杂,有期盼、惶恐,还有不舍,毕竟在大山生活了半辈子,但“走出去,生活才有希望”。经过反复思考,樊桂安决定辞工回乡。通过县、乡干部讲解相关政策后,樊桂安和其他村民积极报名,申请整体移民搬迁。最后,茶山村被列为全县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试点村。

HULING


  我县以县城和园区公寓房安置为主、中心集镇和中心村为辅的梯度安置办法安置移民,既方便移民就业,又可为城镇发展、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移民不管是进城,还是落户集镇、中心村,购房建房都需要一大笔资金。为确保所有移民户有住房,我县多种惠农政策集中使用,释放1+1>2效应,大大减轻移民户负担。良瑞佳园是我县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建的第一个安置房与公租房小区,也是目前修水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全的示范性移民搬迁安置暨公租房小区,总占地面积近400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至目前,溪口、大椿、余塅三个乡镇九个行政村8000移民陆续搬迁入住,开始他们的城市新生活。
  聊起目前的生活现状和未来打算,樊桂安充满向往。“政策确实是好,补贴了我5万多元钱搬迁费。我快四十岁了,终于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眼下虽然欠了6万多元钱的债,但是只要吃苦肯干,有个几年也就还清了!有了本钱后,还想做点小生意。”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改善设施  生活变化大  水源乡中塅村过去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着村级经济发展。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中塅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阔的水泥路,13个组380户,户户通公路。茄坳移民中心村56户325人喜迁新居。新建1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去年秋季招收学生近200名。正在加紧建设的饮水工程,可保障全村及周边群众3000余人用水需求。
  变化来自哪里?近日,记者在中塅村采访时,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有好的政策和愿意做事的干部。”2011年底,卢燚军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是卢燚军首先考虑的问题。“既然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实实在在为大家做点事”。
  要想富,先要改善基础设施。2011年起,该村先后投入80万元修复水渠2000米、河堤600米,改造水毁农田500亩。先后投入400万元修建宁安大桥,新修小型桥梁5座,修筑公路8公里。去年初村两委承诺:新修公路4公里,维修扩宽洞里桥梁;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实施饮水工程;新扩低改桑园100亩,发展茶叶300亩。如今,4件实事基本完成。卢燚军说:“在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蚕桑、茶叶、油茶产业,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增收200余万元。今年准备启动占地面积300亩的梅田、中塅、石泉、尖岭四个村片区商业居家模式的中心村建设,新建一所村级小学,发展100亩养牛基地。”

HULING


  近年来,我县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修平高速开工建设,婺桃线东段改造启动实施,辽南公路改造项目增做工程加快推进,大广高速北互通口太阳升至庙岭连接线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茅界线茅坪至溪口段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村组级公路建设510公里,危桥改造项目14个。完成25座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黄坳乡、宁州镇、马坳镇、何市镇防洪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完工。11个乡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开工。     
  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快  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师周转房、标准化篮球场、“班班通”全覆盖……1月12日,记者走进渣津镇朴田村石人小学。校长戴丛柏告诉记者:“投资140多万元的新教学楼共2层,设有6个教室、1个室内运动场、仪器室等,阅览室藏书1.8万册。”去年秋季,首批118名学生已在新教学楼上课。在二年级教室里,老师正在使用“班班通”授课。戴丛柏说:“用‘班班通’给学生讲课,更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家长们由衷称赞:“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和县城学校一样,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读,我们放心。”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把改善校园环境、配备教学仪器、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班班通”等作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2014年,全县28所学校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有12所学校竣工。至目前,新建改造校舍面积24737平方米,新建运动场面积26340平方米,新建围墙4990米,校门22个。2011至2014年,投入4127万元实施“全面改薄”计划,为84所学校配备教学仪器、文体卫器材,为26所学校赠送图书40万册,配备标准实验室125间,“班班通”设备惠及43所学校719个班级。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教体局组织人员深入全县419所学校调查摸底,着手编制全县中小学校校园建设项目库和“全面改薄”工程规划方案。计划通过‘全面改薄’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全县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卢金鑫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