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流河》作者简介 樊健军:江西修水人,中国作协会员,小说见于《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当代》《小说月报》等刊,著有长篇小说《诛金记》《桃花痒》,小说集《穿白衬衫的抹香鲸》《空房子》《行善记》《有花出售》《水门世相》等,曾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第二届林语堂文学奖(小说),江西省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首届《星火》优秀小说奖,入选加拿大列治文公共图书馆最受欢迎的中文小说名单。 我花了两个晚上才读完《内流河》。读完之后,有无数种感受从我心底涌起,纠结成一团解不开的纠葛,以至于当晚彻夜失眠。这种体验是很奇妙的,亦真亦幻,很难捕捉。有时,一种感受刚刚从心底滋生出来,我试图把它提取成文字,存储在大脑里,转瞬,又被另一种感受击碎。如此往复,以至于到了我对《内流河》这部作品的体验成了一堆碎片,模糊,却闪着光芒。于是,便有了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我试图用深度提取记忆的方式,尽可能地把这些碎片完整地组合起来,还原我对这部作品的最真实的体验。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内流河》构建了一座文字的迷宫。这座迷宫的入口,从胡细楠四分五裂的时间开始,然后,分成错综复杂的曲径,一步步植入场景、植入故事,植入人物、植入具有象征意义的“棋”和“石”,慢慢地还原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最终,所有的曲径又汇聚到这座迷宫的中心—“内流河”的源头。这座迷宫里,隐含了对社会乱象的关注,对人生意义的诘问,对复杂人性的审视…从而构建起这座多维度,多层次的精彩纷呈的文字迷宫。 创作《内流河》是一项巨大的繁复的文字工程。我从作者的创作谈中获悉,这部作品耗费了他半年的时间。这部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他驾轻就熟的笔力和小说构建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视野,对人性矛盾体的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探索。 我读过樊健军先生很多作品,他文字是精准而细腻的,从《内流河》这部作品中可见一斑。小说的开头,作者用近乎繁冗的文字叙述了胡细楠的时间是如何四分五裂的,以及他的生活日常。然而,仅仅一段,一个被生活绑架的卑微的基层政府小职员形象跃然纸上。写到胡细楠和马萧萧进山、写到胡细楠赢了劫争却输了棋…无不不惜笔墨,或把场景再次呈现,或把人物微妙的心理捕捉,或把社会的尖锐矛盾集中宣泄。然而,他的笔力,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精准和细腻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对文字之外留白的掌控。有时他的文字会肆意汪洋,信马由缰,有时又轻描淡写,惜墨如金。写到胡细楠和马萧萧在夜宿时,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复原场景的权利;写到小说结束的时候,突然收笔,让人感觉意犹未尽,还有写下去的空间。樊建军的文字,就是在这一收一放之间,紧紧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擭住读者的心的。 本文来自修水网 《内流河》这部小说,我是以自我代入的方式来阅读的。卑微的职位、停滞的事业、周而复始的生活,家庭的琐碎,以及寻找精神出口的叛逃,——我何尝不是另一个陷入“劫争”的胡细楠。所以,小说的细节,总会在不经意间像一道闪电从我心里划过,让我有一种麻木感、痛彻感和共鸣感。我相信,这会是很多读者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内流河》在人物的构建上,具有小说人物的特质性,又与当前社会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共性契合的。 《内流河》在人物的构建上是颇费周章的。从作者的创作谈中我们可以知道,蒋文静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一位有聋哑儿子的父亲,而胡细楠是作者为蒋文静“匹配”的丈夫。而马萧萧,我固执地认为是小说中的一个虚拟人物,她的介入,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是胡细楠精神叛逃的一个出口。至于胡小小,潘乐乐,也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人物形象。反观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作者从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然后又经过了进行的重组。这些人物,都或多或少存在身体或心灵的缺陷,然而,正是这些缺陷,让他们更显得真实。 复杂性是作家惯用的伎俩,从《内流河》可以管中窥豹。读樊健军先生的作品,时而有一种山重水复的困窘,时而有一种柳暗花明的豁然。在没有读完作品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章会写什么,当读到下一章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阅读体验是惊奇而又刺激的,就像是去探访一条内流河,里面有多少条曲径,会遇见怎么样的风景,一切都是未可知的。《内流河》在小说线索的架构上,展现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内流河》采取多线交错叙事的方式,以胡细楠时间分裂为中心,发散开来,让人感觉错综复杂,又清晰可辩,虚实结合,肆意切换,让人又感觉毫无违和感。然后,作者找准适当的时机,将所有的线索汇成一条内流河的源头,戛然而止。 本文来自修水网 小说名叫《内流河》,但是读完全文,我并没有发现这三个字出现。这对于我这些常常读一些短平快文字的读者来说,刚开始读《内流河》是狂躁的,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暗河里面探险的游客,总也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源头。但是,当读完整部作品的时候,才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直在《内流河》里畅游,自己一直没有发现而已。内流河本身就是隐秘的,不容易让人窥探。我猜想,作者在为小说命名的时候,或许有过这方面的考虑。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和架构的技艺上,而应有社会关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流河》正是一部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品。小说的时期植入不着痕迹,但是我们还是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诸如:二胎、微信…无不是我们近年耳熟能详的词汇。作者对当前社会的的关注,有时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文化馆的馆长竟然是厨子出身,让人忍俊不禁,进而引起深思和忧虑;有时以轻描淡写的笔触勾勒。如许一帆对着仓库地上两只使用过的避孕套发牢骚;有时又用嘲讽的文字进行揭露。如:胡细楠夫妇处心积虑地邀请“名流”,为女儿的前程谋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作者对于这些把这些看似与小说情节植入作品,看似毫无关联,却就是饱含作者对这个社会的人文关怀。 本文来自修水网 这部作品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人文关怀。当今这个物质日益丰腴,精神逐渐匮乏的时代,我们有多少人在生活的缝隙里举步维艰又无可奈何?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们不断妥协,以至于陷入周而复始的“劫争”,无法抗争,无法逃离。每当我读到胡细楠对生活的忍受,蒋文静对女儿近乎畸形的宠溺,胡小小对母亲的顺从,无不击中我心里那根最脆弱的神经。至于,马萧萧和“白荔枝”,只是作者留给我们的幻想,无法带我们逃离,正如樊健军在创作谈中所说:“白荔枝”并非幻想世界的飞毯。 然而,《内流河》毕竟为我们开启一扇门,让陷入“劫争”的我们,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有勇气沿着生活的暗河,穿越黑暗,抵达暗河的源头,找到那股能洗涤我们心灵的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