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文化艺术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发掘书法作品的教化价值——以黄庭坚所书《砥柱铭》为例的分析(2)

来源:修水网 作者:许怀林 人气: 发布时间:2014-11-17


  黄庭坚所书《砥柱铭》前半段是魏徵《砥柱铭》全文,后半段是黄庭坚写的按语,全文为: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叔,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作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叔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这段按语的内容,与《黄庭坚全集》录存的《题魏郑公砥柱铭后》相同,——个别文字的差异,可能是多次翻刻造成的。

  魏徵是唐太宗的宰相,他敬爱君主,能直言极谏,以规劝皇帝改过从善来表达自己忠君的立场。他写的《砥柱铭》赞扬夏禹治水,为民兴利除害。黄庭坚景仰魏徵,是看重他“妩媚”的道德。他认为,杨明叔是奉公如己,清正廉洁,不阿谀奉承上司,不骄慢欺诳下属,称得上是魏征精神的继承者。可是,世道萎靡,风气腐败,就像水面的泡沫,不时生灭,变化无常,既不可以为人师表,又不能为人臣作则,佐治天下。但是,有魏征的《砥柱铭》放在座右,就可以同时得到大禹和魏征两位老师。即便世道颓丧,将《砥柱铭》阐述的气节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不论上官与下愚的态度如何,都不能使杨明叔改变节操。——这些激励杨明叔的肺腑之言,具有规劝士人涵养德性、培植正气的普遍性意义,自然也是这篇书法作品传承文化、启迪后辈的价值所在。

修水网



  杨明叔,名皓,以字行,四川眉州丹棱人,黄庭坚贬谪黔州(今四川彭水)之时,他正来黔州任县尉,仰慕庭坚的道德文章,虚心从学。黄庭坚对这位年轻门人,鼓励诱导,寄予厚望,劝勉他要“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绍圣三年(1096),黄庭坚在《次韵杨明叔四首》“序”中说:“杨明叔惠诗,格律、词意皆熏沐,去其旧习,予为之喜而不寐。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故次韵作四诗报之。耕礼义之田而深其耒。明叔言行有法,当官又敏于事而恤民,故予期之以远者,大者。”[ 《黄庭坚全集》,第124页。]由此可见,黄庭坚给杨明叔书写《砥柱铭》,是他提携这位门人德业上进的又一表现。

  黄庭坚与杨明叔的交往,上述文字见解的表述,都是发生在他被贬黔州期间。黄庭坚这次遭贬,是因直言时政,不说假话。宋哲宗立,黄庭坚受命参与编撰《神宗实录》,被指责写了批评神宗变法的事,如“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黄庭坚回答:“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朝廷上“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遂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秉性刚正的黄庭坚,欣慕魏徴的品节才学,敢於向唐太宗直言进谏。而黄庭坚处于北宋朝廷的新旧两党倾轧之中,受牵连获罪。他淡然对待政治打击,而内心并不屈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书写《砥柱铭》,实际上是一种他的精神寄託,是其人生志向的深刻表达。明朝人评议曰:“所书魏郑公《砥柱铭》并识之以畀友人杨明叔,谓其持身清洁而有砥柱之节,不以谀言奉上,不以骄慢诳下者,此亦公之自谓也。盖欲其执节励行,远邪佞而近忠义,励汙俗如砥柱之障颓波,於以见公笃於辅仁责善之能,尽道也。”(浦阳裔孙黄洵题跋)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後人对黄庭坚《砥柱铭》的题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强调它以德义警世的教化意义:“山谷为其友杨明叔书《砥柱铭》,不但字书之贵重,而警世之辞所以导引德义者至矣。”(明·俞僴题跋)。二是指明节操与书法二者的主次关系:“先太史公忠义孝友节槩,为元祐名臣,文章翰墨盖其馀事。”(明·黄洵题跋);“山谷尝云:字要拙多於巧,而今後生作字,譬如新妇子百点妆梳,终无烈妇气象。其书此铭与其言契。”(天顺元年陈洙题跋)

  四、揭示书法作品承载的道义旨意,劝诫世人

  现在我们回到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里来。在黄庭坚“生平事迹·勤政恤民”版块内未提他泰和下乡的事,在会议室墙壁上挂了《砥柱铭》书法拓片,彰显它的文化地位,却没有评点诠释,观众既难于识读原文,更谈不上品出其“为人师表、为臣作则”的警示意义,获得借鉴效益。

  黄庭坚告诫杨明叔“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同理,编辑组合而成文章的文字,就更是传播道义的器之器,更小的枝叶。毫无疑问,黄庭坚《砥柱铭》是书法佳作,继承光大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很有必要。与此同时,认识黄庭坚书法作品的思想旨意,揭示其承载的道义,不可小觑,其劝诫士人的本意尤为珍贵。可惜,时下却只是把它当作艺术品把玩,并不看重所写之事,忽视对其言说之理的诠释。不知从何时开始,文字从交流思想的工具,被蜕化为一种技艺,书法追求奇巧,忘记了文字是“道之器”根本使命。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这个问题上,黄庭坚书《砥柱铭》只是一个例证,它反映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一种早已存在的认识取向。对此,笔者感到现在是改变这种偏向的时候了。借用《砥柱铭》“为人师表、为臣作则”之意,切望黄庭坚纪念馆在这方面率先垂范,竖起风标。

  2013、6、8初稿

  附记:本文刊载于《江西文史》第8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


《黄庭坚全集》,第124页。
《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责任编辑:许怀林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