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门口挂蕲艾(修水土话把艾蒿叫蕲艾,以下略同)和菖蒲是中國大部份地区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而作为土生土长修水人 的我,对齐艾𨚫情有独钟。每到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弄点齐艾和菖蒲回家,挂在家门口。少年时可以到野外去割点回来,因为山里老家荒山荒坡,田坎地角四处都有。现在可不行了,要到农贸市场附近才见到郊村农民割来卖给城里需要的居民住户。而这些居民住户也一般是些家有年纪较大的人,或是对中國传统文化较感兴趣的人。
![]() 我对蕲艾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是艾草的散风消炎止痛的医学作用。更确切地说,曾经用蕲艾等草药治疗好过我头部两处伤口。说到用艾草治疗头部创伤的故事,使我更深深地怀念我慈祥的母亲。 少年时代的我,十分顽皮,爬树爬竹,摸魚收蜜蜂,攀悬岩绝壁,探险溶洞等等喜欢冒险的事我都多次干过,但也从来没有失过手和害怕二字。但是事情都是不是绝对的,万中必有一失。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株油茶树上结了很多茶泡(茶萢,油茶树上春天结的另一种果实,有的像灯笼,有的像耳朵,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夹带着一种青香苦涩的味道),就攀上树枝去采摘。谁知一脚踩空,从二米高的树上掉下来,头上就被小山竹桩扎了两个窟窿,流了很多血,当时听同伴讲,土蜂窝的土碾碎可以止血,就按此办法止住了血。回到家里后也不敢跟父母讲,以为伤口止住了血会好的,但过了几天伤口开始化脓,肿痛。母亲知道后,也没有责怪我,带着我去附近问一位刘姓老中医。老中医看到后直摇头说,我也没办法,要么去县里医院,要么就用传统治疗方法,先回去用蕲艾煎水先清洗伤口上脓血,尔后就找犁头草(其他的不记得了)等几种草药用囗嚼碎敷在伤口上,每隔二天洗一次,连洗三次也许会好。 xiushui.Net 那时家里很穷,上不了县医院。母亲就按到老中医办法为我治疗伤口。说来也是奇迹,到第三次清洗的时侯,伤口有种清凉,痒痒的感觉。母亲高兴地说,好了,伤口以结痂了,明天就去感谢刘医师。 说到蕲艾,其实在我们修水农村传统文化中,除去每年端午节挂蕲艾,人生中与它结缘还有多次。在修水农村对蕲艾用处很多。首先刚出的婴儿洗三朝时侯,要用蕲艾和枫树球(即枫果)煎水给婴儿洗澡,接生婆说能疏风散热润肤;给婴儿剃月脑(即婴儿第一次理发)的时侯,如果请的是老师傅的话,他会先煎好一盆齐艾水,并在齐艾水里煮熟一个鸡蛋,用蕲艾水洗理婴儿头后,老师傅用熟鸡蛋在婴儿头上,一边滾动一边念上一段祝福语,祝福小儿易长成人,无病无灾,福禄无疆。例外,记得有一次我孙女三岁的时侯,每到夜晚就会哭啼,一位退休的妇产科女医师告诉我,你不妨嚼几片齐艾叶敷于孙女肚脐上试试,如果不行再去医院。此法非常灵验,敷了三次就不再夜闹了。 在药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曾论述齐艾的功能,艾的别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其性味:味苦,性微温,无毒。功能主治:用于炙百病,也可煎服,主吐血腹泻,利妇女阴病,生肌肉,辟风寒。捣汁服,杀蛔虫。止伤血……。蕲艾的作用很多。所以在我退休以后,每到冬季,经常就用蕲艾煎一大锅水,家里每人一杯服下,小孩觉得味道太苦,就加点红糖,劝世文上有句这样的话,良药苦口利于病,每次我喝下后总觉得神清气爽。当然也许各人体质不同,切忌仿用。剩下的用于泡脚,这已经成为我在退休后的保健习惯。 修水网 说来也奇怪,修水在二千多年前就隶属古艾國,艾邑。据说诗祖屈原曾流放在此地一段时期,他的大女儿用蕲艾帮助过当地村民治疗一些疾病。当地每到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做一种叫艾米果的美食。艾米果制作简单,摘些嫩艾叶煮熟捣烂,拌上糯米沾米粉,包上芝麻和糖,蒸熟即可。艾米果绿油透亮,清香可口。这也许是我们修水人对艾的情有独钟的缘故吧! 根据各位好友的更正,修改后重发。并以致谢。 写于2022年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