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渣津镇农技站站长胡高山种植的318亩二晚水稻收割完毕,他捧着金灿灿的稻谷乐呵呵地说:“种田全程采取机耕、机插、机收的模式,除去每亩折合150公斤稻谷的流转费用,亩均获利180元,年纯收入5万多元,土里还真刨出‘金’来了!” 胡高山是白岭镇桃树人,1993年自江西省畜牧水产学校毕业,分配到白岭农技站工作,2000年调任渣津镇农技站站长。去年,他牵头组建渣津农友植保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病虫害防治,达到节省成本,提高药效,增产增收之预期目标。今年,他在渣津镇朴田村流转田地318亩,种植水稻,成为全县“种粮状元。在经营中,他采取育秧抛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最新技术,搞起了集约化、规模化水稻种植,亩产达600公斤,比常规种植亩均增产75公斤左右。他向记者透露了增收经营“法宝”:“一是得益政策好,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二是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三是利用机械化耕作;四是依靠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