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天的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大忙时节,3月20日至26日,我省各级科协在全省范围联动开展“科普之春”活动,给忙碌的农民送去了一股科普春风。连日来,一批来自省内外的农业科学家服务团和“科普大使”活跃在乡村、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有了科技春风的滋润,相信今年的赣鄱大地又是一个丰收年。
专家农民零距离
面向乡村的“科普之春”大幕一揭开,我省农学、植保、水产等10多个省级学会的近30名专家立即赶赴九江市修水县。3月21日上午,虽然飘着蒙蒙细雨,但修水县三都镇供销市场门前却挤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
江西农大农学院教授熊件妹还没坐定,杨梅渡村农民韩效力就来到他面前,他想知道选用什么农药与锐劲特悬剂混配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佳。熊件妹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植保专家薛芳森抢着说:“用邦微乳剂啊,这两种不同机理的农药混合,可以有效防治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能更好地杀灭害虫。”
人群中有位提着黄色麻袋的青年农民格外显眼,这位名叫黄英典的小伙子来自附近的村庄。家中几头母猪和幼猪肚子上都患了皮肤病,今天他带着病猪,和当地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咨询专家。负责接待的高级畜牧师胡高明,掰开病猪的眼睛和四肢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马上给出了诊断结果:“这是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你可以买一些含铁和锌的微量元素拌在饲料里,病很快就会好的。”他还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在饲料里面添加一些葡萄糖,这样幼猪更容易喂养”。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当天的三都镇政府会议室和三都村委会会议室同样是人声鼎沸,听说有专家来传授蚕桑养殖和家猪饲养的知识,很多农民早早地赶到这里等待。抢到了第一排的好位置,三甲店村农民黄治康听完生猪饲养知识讲解之后,又急急忙忙赶往不远处还没结束的蚕桑知识讲授课堂。在他看来,这样好的课绝对不容错过。蚕桑养殖和生猪饲养都是修水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乡亲们说这两堂课送得及时。(刘冰本报见习记者张武明)
3月21日,南丰县高级农艺师黄钧儒等12名专家,来到地处偏远的洽湾镇西坪村,向农民传授蜜橘春季管理、家禽防病等实用技术,赠送科技资料。黎兴旺摄
科技领航奔富路
3月20日,科技专家来到高安市上湖乡南坪村时,正赶上下大雨,乡间小路一片泥泞,可前来上农函大的农民还是很多。听说市科技局的农业专家要来传授辣椒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知识,70多名从各个村小组赶来的农民把农函大的教室挤得满满的。据了解,这样定期的科技下乡活动,宜春市科协每个月都要开展。
南坪村是全省的科技示范村,除了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外,村里还把每个村小组中一些思想活跃的能人定为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带动身边的农民走科学致富的道路。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郑仍学就是车田村小组的科技示范户。一进他家,整面墙贴的科普知识宣传画最引人注目。在他家的堂屋里摆着一台电脑,六七个人正围着电脑看“江西蔬菜网”,这些人经常到他家来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以及一些新品种的种植技术。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100种栽培技术》、《水稻早育宽行增粒栽培技术》等100多本科普读物,只要有人来借,老郑都很慷慨。现在有事没事,村民们都喜欢往老郑家跑,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
学科技、用科技在南坪村正成为农民的新时尚。全村有3户农民实现了宽带上网,农函大培养了600多名农民“大学生”,村民争当科技示范户的热情高涨。良好的科技氛围给全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现在,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45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致富示范村”。(本报见习记者郑颖) 3月21日,省科协组织省农业科学家服务团和“科普大使”到修水县开展“科普之春”送科技惠农活动。高小峰摄
“外来和尚”会念经
“现在田里的茄子开花比较多,要舍得把一些花摘掉,保证足够的营养……”3月22日,在乐平市镇桥镇百乐村的科普文化广场上,村里专门从山东寿光请来的蔬菜种植专家王文彬,正在为前来咨询的村民进行冬暖式大棚早春蔬菜管理技术讲座。每到撒种、育苗、点花、嫁接、剪枝等蔬菜种植的关键时期,村里的科普宣传腰鼓队就会在科普广场上打起腰鼓,召集村民,再由科普技术员举办专门的讲座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更让农民开心的是,对村民遇到的蔬菜种植难题,专家有求必应,下到田里一对一进行辅导。 xiushui.Net
在百乐村,像王文彬这样的外地科普技术员还有3名,他们都是村里去年从山东寿光请来的蔬菜种植专家。百乐村是科技示范村,一直都以蔬菜种植为主要产业,但技术含量不高,产量低,上市晚,效益差。针对这一情况,乐平市科协与镇桥镇政府组织人员前往山东寿光考察,帮助该村引进了8个冬暖式大棚,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高薪聘请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专家长期驻村指导。几位外地的科普技术员帮助农民对大棚进行了改造,从竹棚发展到钢架大棚,从钢架大棚发展到冬暖式大棚。目前,百乐村已经有冬暖式蔬菜种植大棚54个,平均每个大棚年创效益3万多元。
谈起村里请来的科普技术员,种了2个大棚的科普示范户黄和财感慨地说:“以前我家种蔬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就赚4000多块钱。去年我搞了2个大棚,种植从以色列引进的埃米丽黄西红柿,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我种,1个棚就赚了3万多元。”(本报见习记者郑颖)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