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网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修水黄庭坚行楷《砥柱铭》“荡桨笔法”气势雄浑

来源:江西晨报 作者:邹思维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6-23
  黄庭坚是古代少有的全能型文化巨匠,尤其在书法方面造诣颇高,《送四十九侄诗》《松风阁诗帖》《砥柱铭》《游青原山诗》《李白忆旧游诗》《墨竹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行楷《砥柱铭》是其晚年力作,这幅作品完美运用“荡桨笔法”,通篇酣畅淋漓,极具艺术价值。

黄庭坚行楷作品《砥柱铭》局部
  赣鄱大地的西北部,一条修河蜿蜒而过,有着“华夏进士第一村”美誉的双井村便坐落在修河上游的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自古人才辈出,仅在宋代便走出了48位进士,其中最为杰出者当属黄庭坚。
  黄庭坚是古代少有的全能型文化巨匠,尤其在书法方面造诣颇高,《送四十九侄诗》《松风阁诗帖》《砥柱铭》《游青原山诗》《李白忆旧游诗》《墨竹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行楷《砥柱铭》是其晚年力作,这幅作品完美运用“荡桨笔法”,通篇酣畅淋漓,极具艺术价值。

修水黄庭坚“诗书双绝”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双井村人。修水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余昌清向记者介绍,双井黄家是世家望族,自古人才辈出。家族崇学好文的风尚为黄庭坚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最终成长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 本文来自修水网
  人们常用“诗书双绝”来形容黄庭坚的造诣,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极大地影响了南宋时期的诗风。
  在书法创作领域,黄庭坚也自成一家。据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方国兴介绍,黄庭坚自幼热爱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行书风格。“其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个字都有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方国兴说道。
《砥柱铭》最具代表性
  黄庭坚深谙书法创作,作品众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行楷作品《砥柱铭》。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深入研究的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师华告诉记者,《砥柱铭》是唐代名相魏征所写的千古名篇,他曾以不畏权势、敢于向唐太宗直言进谏而闻名天下,唐太宗也以其开明采纳忠言,从而成就了“贞观盛世”。
  在《砥柱铭》中,魏征写道:“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作则。”意思是大丈夫在大是大非面前随波逐流,不坚持原则,那他就不能为人师表,一定要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修水网
  因为仰慕魏征的为人和精神品格,黄庭坚曾多次书写《砥柱铭》,仅存的这幅长达11米,画芯长8米,全文共有407个字,前半部分为唐代魏征所作的《砥柱铭》,共218字,后半部分是黄庭坚题写的一段跋语,又称《题魏郑公砥柱铭》,共189字。
为赠友人而多次书写
  古代文人在往来交际中常以诗书相赠,黄庭坚也不例外,他常以书作赠与他人,其中《砥柱铭》出现的概率颇高。余昌清告诉记者,黄庭坚至少写过五幅《砥柱铭》,分别赠送给了王观复、史子山、徐俯、欧阳献及杨明叔。其中,存留至今的是赠送给杨明叔的一幅。
  据史料记载,宋绍圣二年(公元1096年),黄庭坚来到黔州(今重庆彭水),并结识了时任黔州少府的杨明叔。杨明叔拜在黄庭坚门下,他热爱学习、刻苦用功,是黄庭坚的得意门生。据余昌清介绍,黄庭坚对杨明叔评价很高,他认为杨明叔敢于坚持原则,不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因此也将其视为最好的朋友。后来,在复官东归时(公元1098年前后),黄庭坚将行楷作品《砥柱铭》赠送给杨明叔。
记者了解到,黄庭坚在这幅《砥柱铭》的跋文中,夸赞杨明叔是继承魏公事业的不二人选,并希望他以矢志治水的大禹和刚直不阿的魏征为良师,始终不改初心而笃行致远。

HULING


  或许黄庭坚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幅作品会在近千年后卖出“天价”。记者了解到,2010年夏天,黄庭坚的这幅《砥柱铭》在北京以4.368亿元拍出,创下中国书法作品售价之最,平均每个字70多万元,真可谓“一字千金”。
借书法作品告诫后学
  黄庭坚之所以十分推崇魏征,反复书写《砥柱铭》送给他人,其实还与其自身的境遇有关。他所在的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新旧两党矛盾交织,政治很不开明。因受政治斗争牵连,他屡次遭贬。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6年),黄庭坚担任国史编修官,参与修撰《神宗实录》,因记录‘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等史事,被指诽谤朝廷。受到兴师问责时,他对所记事实皆直辞以对,表现出刚正不阿、忠厚耿直的本性,因此被贬涪州(今重庆涪陵)。”江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涛告诉记者,“此后他又先后被贬黔州、戎州(今四川宜宾)等地。”
  那时的黄庭坚已到知天命之年,在古代可以说走到了晚年,面对屡次被贬,他内心必有骨鲠。因此,书写《砥柱铭》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宣泄和人生志气的深刻表达。
  记者了解到,在跋文中,黄庭坚以自己屡遭贬谪现身说法,告诫后学:面对世道浇漓,当心如砥柱而坚韧不拔;面对人生挫折,绝不可如浮沤一样随波逐流,而要像砥柱石一样搏击中流,岿然不动。 HULING
通篇酣畅淋漓书法造诣极高
  《砥柱铭》反映了黄庭坚贬谪生涯的精神状态,其透露出的凛然正气令人叹服。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它之所以能备受追捧、拍出高价,也是因为体现了黄庭坚高超的书法造诣。
  据文师华介绍,书写《砥柱铭》时,黄庭坚的书法风格日臻成熟,并创造出了“荡桨笔法”。这种笔法在书法线条上将多变性做到了极致,因此变幻莫测;在结字上纵情恣肆,洒脱飞扬,且不离法度。因“荡桨笔法”备受后人推崇,黄庭坚又被世称“霸气黄山谷”。
  《砥柱铭》便是“荡桨笔法”的完美运用,通篇酣畅淋漓、惊心动魄。方国兴告诉记者,《砥柱铭》的笔法和结字与黄庭坚其他书法作品有相通之处,但较为独特的是用笔速度比其他行楷都要快,出锋尤为爽利迅疾,多纵而少擒,绝无代表性的战颤波折,“尤其是捺笔的出锋与造型,都似利刃一般,使作品看起来‘杀气腾腾’。”
传承有序增添艺术价值
       据了解,当年黄庭坚将《砥柱铭》送给杨明叔后,两人便从此分别,那么,这件作品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方国兴说,人们之所以今天还能见到《砥柱铭》,得益于各朝各代收藏家的有序传承。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在近千年的时光里,《砥柱铭》几经流转。宋时曾为王厚之、贾似道收藏;入明先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所藏,后归黄庭坚十一世族孙黄洵(字公直)所藏;入清则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知名藏家所藏……
  传承有序是判断《砥柱铭》真伪的重要证据,传承痕迹也为其增添了艺术价值。在《砥柱铭》中,有鉴藏图章共182方、题跋26处,就这些传承痕迹而言,其本身也很珍贵。
  不过,方国兴认为,艺术品收藏的实质在于收藏历史与文化。当年黄庭坚在书写这幅作品时并没有考虑过能卖多少钱,如今人们若能从《砥柱铭》中体会到其当时的心境与心胸,才是这幅作品带给后世的最大价值。
责任编辑:邹思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修水县杭口镇:诗画杭口,庭坚故里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