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动态

旗下栏目: 动态 中考 高考 学校 小作家 教师风采

“中国式接送孩子”:放不开的手

来源:修水报 作者:曾 荣 人气:1165 发布时间:2012-12-22
  每天接送孩子成了家长的必修课,每到上学、放学时段,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车辆——“中国式接送孩子”:放不开的手

  近日,不少市民致电本报,称每到上学、放学时段,临近路边的学校门口都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不仅影响了交通,也为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连日来,记者走访县城多所学校发现,众多家长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校门口,这里也成了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等露天停车场,这一现象被称为“中国式接送孩子”。

  17日下午4点30分,天空仍然飘着细雨,记者在位于宁红大道与九九路的交叉路口——汇源小学校门口看到,家长们撑着雨伞,骑着电动车、三轮车,开着汽车纷至沓来。不少家长甚至将私家车停靠在学校附近的公交站台,正在这时由良塘新区开来的5路公交车因站台被占,被迫停靠在路中间。

  下午5时,随着学校放学铃声的响起,堵在学校门口的家长们挤入学校。62岁的李大妈接过7岁孙子手中的书包,紧紧拉着他的手,嘴里不停地喊着“请让让”,从人流、车流中“挤”到马路对面。随后一位30多岁的男士将孩子抱上电动车,使劲儿按着喇叭冲出人群“包围圈”。校门口一家小店的老板介绍,每天上下学时段,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接送小孩的车辆多,不断有车辆违规停车、调头等,原本宽敞的路面经常被堵。” 修水网

      “中国式接送孩子”之所以受家长“青睐”,根本原因是担心孩子的安全。“现在路上人多车多,电视上又经常曝光小孩被拐事件,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正好经过的刘先生说。居民冷女士的儿子在汇源小学读三年级,家住现代城商住小区的她每天坚持步行接送孩子。她表示,既担心安全问题也害怕孩子在路上贪玩耽误上课。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声音。不久前,记者在渣津镇朴田希望小学碰见该校放学,整齐的路队在老师的监护下秩序井然的过马路。在义宁镇六小,因父母进园就业而就近入学的小周姐弟俩也没有人接送。也有家长认为,接送孩子实际上是弱化孩子之举,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该多给孩子“劳其筋骨,增其心志”,孩子才会更独立,更自信。

      虽然一直提倡“就近入学”,但不少人仍选择了距家较远的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在校车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家长接送孩子在所难免。如今的家庭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想一路护送孩子成长,给孩子尽可能多的保护。

      “中国式接送孩子”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对社会管理的一种综合考量。要解决问题,就要全社会参与,政府部门要增加和完善教学设施,让孩子就近入学。交通、公安部门要维护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学校可设立“学生拥护员”,成立“家长教师联合会”等。只有家长、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各方面都行动起来,孩子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中国式接送孩子”才可能慢慢减少。
本文来自修水网


责任编辑:曾 荣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