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发了一则感叹,大致内容是:“回老家过年,侄子外甥女加起来有五六个,每人要给两三百压岁钱,可自己工资不高而且年终奖都还没拿到,该怎么办?”在大家的回复中,不少人表达了跟朋友一样的烦恼,更有其他朋友“吐槽”说,以前自己拿压岁钱不觉得,如今轮到自己给了,还真印证了那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从拿压岁钱到给压岁钱”,对于身份突然转变而又囊中尚显羞涩的“新人”而言,不得不给的压岁钱成为春节难逃的一“劫”。 “以前总能收到大人的压岁钱,工作后,压岁钱反而成了一笔很大的开销。”工作已有三年的刘倩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自己每年还能收到2000多的压岁钱,可工作后,明显感到了变化。“亲戚、朋友的小孩我都得给压岁钱,每个红包200元起,去年光发压岁钱就花了1600多。 “同辈人给的都挺高,如果自己给的少会觉得特别没面子。”小刘告诉记者,有时候她本来想少给一点,但一听说周围不少人出手都很大方,于是只有咬咬牙跟着“加码”,面对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去年七月份刚参加工作的童童则显得更为惆怅。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在外地开销也比较大,童童手头几乎没有积蓄,属于典型的“月光族”。本来回趟家就要花不少钱,如果再把压岁钱和朋友聚会,孝敬长辈这些支出都算上,对于他来说“压力山大”。“过个年估计就从‘月光族’变身为‘年光族’了。”童童感叹道。 xiushui.Net 在微信建了个“今年压岁钱怎么给”的讨论群,发觉与童童有类似苦恼的朋友不在少数,对于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而言,压岁钱由以往的“纯赚”到现在的“纯赔”,不适应的同时也顿感巨大的经济压力。 记者手记:给晚辈压岁钱作为节日祝福无可厚非,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异化成给‘面子’,在‘面子’心理的作用下,兴攀比之风,人际交往变得物质庸俗。当压岁钱成为负担,祝福就变了质。”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更应理性看待压岁钱问题,给,可以,但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攀比让自己“伤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