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必看:此文图100%原创。未经本人事先许可不得在各类媒体转载、编入书藉或改编。经许可的,改编定稿须经本人同意。违者本人将保留一切法律追究的权力。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修水网
珠矶绝壁相辉映,奇倔镌永“活字贴” 探访“江西书法之乡”修水摩崖石刻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修水网 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周武现 HULING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修水日前刚刚荣获“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之乡”称号,并为下一步角逐“中国书法之乡”殊荣而奋勇冲刺。 本文来自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地处赣西北腹地,其山巍然而俊美,水清澈而委婉, 崖奇特而险峭,文脉源远流长,书法积淀深厚,城乡翰墨飘香,宋代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之一。此后,北宋徐禧、徐俯,南宋莫将、冷应徵、余玠、章鉴、宋朝寅,元朝祝彬,明代周季麟、周季凤,清一代帝师万承凤,近代陈三立均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深刻烙印。建国后,该县书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众多书法家在书法上成就丰硕。而镌刻在崖石上距今千年、百年的文字, 神秘珍贵而厚重,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炉,不愧为书法爱好者的“活字帖”。 本文来自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中国金石学概要》中如是定义。所谓摩崖石刻,实际上就是古人或今人,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这种绝美书法与悬峭石崖并存的文化,是先人创造精深的书法艺术,留给了后人可以感知触摸的千百年书法发展脉络,摩崖石刻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也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她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一方镌永的文化,是一首不朽的绝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诗如歌。 xiushui.Net
修水网
文人用心灵激活摩崖,匠人用智慧点活顽石,一方方留存于今的摩崖石刻,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其价值无法估量。纵览千古摩崖胜迹,深味摩崖历史沧桑,今人站在“书法之乡”的名人摩崖石刻前,体会到的是一种大智慧的浸润与心灵的洗礼。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网 为进一步了解“书法之乡”的修水摩岩石刻的地域分布、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水准、史料价值,记者与文物爱好者经过近一个月时间,对修水已经发现现存的摩崖石刻进行了探访与触摸,考证和研究,感知和感悟之旅,仿佛驰骋到了千古的历史时空与远古书法的翰墨馨香中,也为下一步修水角逐“中国书法之乡”提供了实物佐证。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修水摩崖石刻,以修河之源及流向为分布为特点,从修河源头黄龙山顺水而下到修水县境内修河出口处,大大小小不下三十余处,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时间主要集中在宋朝,距今几百年甚或上千年,“生”于崇山峻岭之间,“长”于山巅断崖之上,故不易受人为的破坏,而多受陵谷、风雨侵淫的剥蚀。但可喜的是,大多字迹仍清晰可认,依然在崖石上鲜活着,跳动着,让后人感受到了书法与石崖相结合的魅力。其石刻内容丰富多彩,有诗有记;其书法水准,精湛绝伦;字形大者如桌,小者如蚁;字体阴阳并重,方圆兼用,楷草隶篆俱全;笔画雄伟遒劲,章法自然;珠矶之字点缀绝壁而生辉,悬崖之险衬托书法而奇倔,字崖合一,诠释着书法艺术的真谛,堪称一部书法“活字帖”。 修水网
xiushui.Net 石刻由形胜之美而至书法艺术之美,由书法笔迹之美而至奏刀刻石之美,由此及至题字、题诗之美,由物之美而至当时人物之美,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为修水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中亦可以看出修水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因此,保护好一方方摩崖石刻,就是保护好了“书法之乡”的历史文化渊源,珍藏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 xiushui.Net 修水网 A:黄龙寺周,名人手迹集聚之地 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山不在高,有名人则名。有了名人的屐痕,有了名人的诗赋,有了名人的书画,有了名人的传说,便是名山。倘若此山高、险、奇、竣、峭与名人多种活动兼备,此山便是名山中的名山。 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的黄龙山,虽不及泰山、黄山、庐山等山之名,因有黄庭坚等人屐痕,因有禅宗远播,也算得上九江地区、乃至江西的一座名山。特别是名人的妙心驻苍崖,题咏留山间,使得此山文化底蕴深厚。 修水网 HULING 黄庭坚在黄龙寺周围所刻的摩崖石刻“黄龙山”、“灵源”、“法窟”等字,保存完好无损,可谓“海枯石不烂”,更是使此山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黄龙山”三字刻于寺前下马石前石壁上,字径达85厘米、字体方圆浑厚,遒劲苍健,有力透石背之感。“灵源” “法窟”,分别行书阴刻于灵源拱桥头左侧和右侧巨石上;黄龙寺右侧一公里处,其石壁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其侧另有一处僧人焚化之地,其石壁上刻有“三关”二字,均为黄庭坚真迹。亲手触摸一代名家书法,从中可体会到其古朴、遒劲、壮美的永恒魅力。 xiushui.Net 修水网 寺右侧有石刻“翠云洞”三字,洞内有宋人摩崖石刻“张颜几、黄叔豹、叔敖、楙,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炎乙酉二月甲子。”字迹,其侧有江西派诗人韩驹题刻“韩驹丕驰来游”。黄龙寺众多的石刻,已被列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来自修水网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黄庭坚的书法多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既有雄强的骨力与威势,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又有天然的韵味,意趣天成,如“黄龙山”、“佛”、“灵源”,被称作书法中的“神品”。据悉,前些年,日本游客不远千里至此临摹“黄龙山”、“灵源”、“法窟”等拓本,就是对一代书法名师黄庭坚的崇尚与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