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义宁陈氏后裔14户家庭55人,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内蒙古等地赶来,首次聚集在一起,来到位于庐山植物园内的陈寅恪墓前举行祭奠活动,寻根问祖……
在陈寅恪墓前,义宁陈氏后裔们磕头跪拜,表示一定要继承祖辈优良遗风。
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显第世家颇多,我县近现代涌现出的义宁陈氏即其中的一个著名家族。义宁陈氏五杰陈宝箴(1831年至1900年),曾任湖南巡抚,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年至1937年),“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年至1923年),近代著名画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年至1969年),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年至1993年),著名植物学家,是庐山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一家四代出的这5位杰出人物,被后人称为“陈门五杰”。
陈三立自1892年至1894年,曾3次来到庐山。1929年陈寅恪出资在庐山购买了松门别墅,在此住了5年。他走遍了庐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赞美庐山风光和人文史记的诗歌达100多首。他在庐山著名景点花径倡导修建景白亭,并撰写了《景白亭修建记》,这篇文章现在还保存在花径。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庐山倡导编修《庐山志》,并写序。同时以他的名义邀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地方志学家吴宗兹先生来庐山主编《庐山志》。《庐山志》中的植物篇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撰写,地质篇由地质专家李四光撰写。陈三立的儿女陈隆恪、陈寅恪、陈方恪、陈登恪等均在庐山居住过,这让他在庐山不仅领略了美丽的风光,并且享受到了儿女亲情。
陈寅恪生前只来过庐山一次,在庐山松门别墅居住。但在他的心中,庐山就是他的故乡。1945年在四川成都,他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忆故乡》:“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这首诗歌里的松门就是指庐山的松门别墅。他病逝前,希望安葬杭州,因为他的父亲陈三立就安葬在那里。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骨灰一直没有安葬在杭州。2003年6月,在逝世34年之后,他终于落葬庐山植物园,与夫人唐筼永相伴随。坟墓右侧的扁形石上横刻着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题写的陈寅恪奉行一生的准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封怀1933年来到庐山,1934年参加完庐山植物园成立大会后赴英国学习园林技术,1936年学成归国,担任庐山植物园技师,后任主任。他为庐山植物园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年逝世后安葬在庐山植物园。
读山读水读文化。近年来,“陈门五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研究“陈门五杰”的人也越来越多。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迎建说:“去年在上海召开的一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0多篇,研究陈三立的就有6篇。”
庐山管理局已把陈寅恪的坟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把埋葬陈寅恪的山更名为“景寅山”,成了庐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电视剧《归去来兮》正在庐山紧张拍摄。该剧以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平为主线,通过讲述义宁陈氏数代人与庐山的渊源,充分展现了庐山美丽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文化交流活动座谈会上,陈寅恪三女儿、中山大学教授陈美延说:“在我父亲逝世40周年之际,义宁陈氏后裔们聚集庐山,拜祭我的父母,我非常激动。我们家族中有教师、学生,其他时间很难聚集在一起,所以大家选择了今年暑假一起来拜祭。这次到庐山后,我得知庐山想把松门别墅建成陈三立纪念馆,在拜祭父亲时,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他在九泉之下肯定会高兴的。” (原载《江西日报》)
家祭不忘告乃翁——义宁陈氏后裔庐山之旅文化交流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