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庙岭乡党委政府了解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后,积极争取危房改造专项基金11000元,支持他重建新居,并经常过问建房进度和质量。谈到以后的打算时,刘招武看了看儿子,开心地说:“现在有了新家,儿子可以带朋友来家里玩。盼他早点成家立业,我的晚年就更有盼头了。”
压岁钱存银行当教育基金。
农历正月初二,记者到西港镇朋友家拜年,与其小孩洋洋聊天,得知读小学二年级的洋洋已拥有一张个人银行卡,家长帮他把压岁钱存入银行当教育基金。
“每年压岁钱上千元,小孩自己难管理,和孩子商量后,将一小部分钱用来购买书籍、文具等,另大部分存进银行当教育基金,孩子愿意,我们也觉得挺有意义。”洋洋的爷爷说,以往春节都会给洋洋压岁钱,孩子就会买烟花爆竹,实际意义不大。洋洋的妈妈在九江某事业单位上班,她发现大部分同事会帮小孩开一个银行账户,逢年过节小孩收到的“红包”就存进银行。于是她在2010年给洋洋开了个账户,把收到的压岁钱存进去,作为教育基金。她说,在存钱的同时,也把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息以及风险等知识介绍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定的理财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做事有目标的好习惯。
粤大学生陪修水农民工回家过年。
从去年7月与我县全丰镇上源村在中山市打工的戴月星结对采访,到近日全程陪他完成回家过年,就读于广州大学的大二学生胡姝婧体验了一次“陪农民工回家过年”。她告诉记者,以这样一次社会实践去感知时代个体的命运与社会冷暖,收获不小。
胡姝婧的爷爷是修水人,自己则出生成长于广东,“之前来修水都是父亲开车,睡一觉就到了”,而这次陪着戴月星一家四口途经粤、湘、鄂,经历火车、汽车轮番转,从天没亮起床到夜幕降临才抵达全丰镇上源村,对这个90后女孩而言,“这是第一次体验春运的苦”。她和戴月星的妻子曹美丽从1月中旬开始订票,“拨了一整天的号,换了两块手机电池”,最终,带着两个小孩一起返乡的戴月星夫妇狠下心买了动车票。“虽然贵点,但他们不想让小孩受累”,一点一滴中,胡姝婧感受着这对打工夫妻出门在外的无奈与春节回家的喜悦。
“他们这样一个群体活跃在工厂或工地,辛勤工作,积攒每一分钱,盘算着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盼望着回家的日子,渴望改变生活环境,有着单纯而执着的梦想。”一路上的接触与相互照顾,并在戴月星家中体验了两天农家生活,让胡姝婧更深层了解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她的体验报告发表在了2月7日的《大河报》上,她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过年回家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意义,感受到戴月星这样一些80后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付出的艰辛劳动,“他们虽然家在农村,但也是城市的主人”。
“写完体验报告的那天正好是自己20岁生日,觉得特别有意义。”胡姝婧有点兴奋得向记者讲述,“以前对农民工群体可能只是一种怜悯,而了解他们之后更多的是尊敬。通过这样的接触,我今后也会更加懂得如何感知社会,珍惜生活。”
新春走基层(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修林 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