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时 间:2013年1月8日
地 点:北京华侨大厦国博国酒会馆
主办单位:江西美术出版社
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
会议主持:陈 政(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
学术主持: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陈政:《黄庭坚书法全集》专家座谈会现在开始。我们这个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我介绍一下今天与会的各位嘉宾,并请江西出版集团周文董事长致简短欢迎辞。第二阶段由中国书法杂志社朱主编主持专家讨论。
周文(江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次专家座谈会有赖《中国书法》杂志社的学术支持,我们所属的美术出版社,还有江西出版集团,中文传媒和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组织《黄庭坚书法全集》专家座谈会,我谨代表主办方对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黄庭坚书法全集》是去年底出书以后,在黄庭坚的老家,搞了一个小型的活动,听取一下意见。这个书在江西方面反映很好,认为是一个大著,具体就不在这里说了。究竟此书是不是一本好书呢?特别在出版角度,这件事做得怎么样,经不经得起推敲?今天我们召集这个座谈会,希望在北京听取顶级专家意见,以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多出精品,多出传世之作。今天这样一个座谈会,对我们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朱培尔:《黄庭坚书法全集》出版,不仅仅是黄君本人前一个阶段工作的总结,更大的,还是学术界的大事,也是书法出版界的大事。专家发言之前,我先念两个信:
沈鹏先生来信
黄君同志:近日在境外,一时不能回京,《黄庭坚全集》座谈会已不能参加。致歉!我对此书的看法已写在《序言》之中,供大家参考。请代向与会同志问好并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沈鹏(元月6日)
杨庆存先生来信
黄君先生:衷心祝贺《黄庭坚书法全集》出版和座谈会召开!衷心感谢盛情邀请!但因明天上午有重要工作安排,失去一次向各位先生学习请教的机会!请代向与会的先生致以歉意和问候!杨庆存谨上。(元月7日)
第三个,我刚来这里的时候,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洪武专门给我打电话,让我在会上提一下,代表他,也代表学术委员会对《黄庭坚书法全集》出版和这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让我代向各位出席的先生问好。今天的座谈,我想12点前,两个小时,原则上我们发言的时间,老先生发言长一点,年轻的同志控制在5、6分钟的时间。首先请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谢老发言。
傅璇琮(原中华书局总编、《黄庭坚书法全集》学术顾问,著名学者):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参加我们这次《黄庭坚书法全集》座谈会,我觉得我们这次座谈会,应该说是学术研讨会,本身《黄庭坚书法全集》专业性非常强,现在这本书出版时间并不长,我们概括的说一说很好。我希望一方面大家研讨,一方面以后新闻媒体传播一下。修水黄君是我近些年认识的年轻学者。2005年,应他之邀到修水参加“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印象很深。由他策划并组织的那次会议,广泛邀请文学与书法领域黄庭坚研究的专家,来了八十多人,盛况空前。在这次会上,黄君一次性赠送与会学者七本书,其中包括他主编的四卷本《黄庭坚研究论文选》,一本明刻孤本《黄律卮言》整理点校本,一本《黄庭坚书论选注》,还有他自己的学术专著《山谷书法钩沉录》。会议结束之后,他又编辑出版了厚厚的一本《论文集》再次赠送。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很多,但能在一次会议中出版这么多学术成果的,好像还没有先例。黄君在请我为《黄庭坚研究论文选》写序时告诉我,所有这些书的编辑、出版费用,全部由他个人出资,不花国家、集体一分钱。我觉得这样一个热爱文化事业,既执着追求,又无私奉献的年轻人十分难得。黄庭坚会议之后,黄君又请我担任《黄庭坚书法全集》学术顾问,他说要编辑一部网罗天下黄庭坚书法,并作全面研究的大书,果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这部大书现在正式出版。
我认真看了这部大书,确实很精彩、很不容易。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材料非常广泛,非常多。收集这么多黄庭坚书法图片,其中有大半在国内未经公开出版,是黄君在故纸堆中发掘的新材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这部书是当今信息和科技条件下,有关黄庭坚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具有很高的文献资料价值。第二,此书对黄庭坚书法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很全面,而且编辑有序、科学,考证精深。将书法真迹与非真迹分开,又把非真迹分为临摹之作、托名书和伪作三类,分门别类,一一展示,这是前人没有的做法,开风气之先,很有学术价值。黄君对书法作品的研究很见功力,书中208件作品,写出近20万字的“作品考析”,每件作品从真伪辨析,到写作时间、背景,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所以这本书也是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一个成果。这一点,在当代文史研究与探索上具有典型和典范的意义。从近代来说,黄庭坚的材料也有不少。上世纪60年代,我编了一本书叫《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编完以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直到1978年才正式出版。另外2001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庭坚全集》,还有一本最近出版的,也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郑永晓编的《黄庭坚全集》。现在黄庭坚研究渐成风气,很有意义。这些书各有特点,但主要是文学方面的材料。现在黄君同志编书法全集,在书法方面还没有这样全面的本子。据黄君介绍,《黄庭坚书法全集》收集的书法真迹内,涉及黄庭坚的散迭文字多达近30篇,计3000多字,其中仅信札就多达18通。我看这些文字应该是可以补《全宋诗》、《全宋文》的。大家知道,四川大学有一个《全宋文》,那里边有没有收进这些黄庭坚书法的文字?我看他们以后肯定会注意的,这是文献价值,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由此我想到,书法资料在古籍文献整理中的重要意义。
韩玉涛(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黄庭坚专家):来开这个会很高兴,向黄君先生,向江西出版社的同志表示祝贺,表示敬意!这套书是了不得的文化研究的硕果,它当然是必传之作,这是少数21世纪书学研究的高峰,一个丰碑,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不敢说,我看百年之内无以超越。这部书重要的价值会逐渐的显示出来。书的好处三点:一是编的好,二是写的好,三是印的好。编得好,分成四类,不光给你图片,而且都有它的判断,很不容易。1962年《文物》上登了一件山谷《明瓒诗跋》,看了之后,非常吃惊,但是只是很小的照片,他影印的敬一堂拓片走样太多。过了几十年我才第一次看到《明瓒诗跋》的书法,真是精神,真是令人神往。图片配置非常好,敢负责任,编的好。再就是文章写的好,不是逻辑鬼,黄君先生笔下很畅达,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印得好,我看了,全书错别字不过三五个,甚至二三个,现在很多书印得一塌糊涂,错字连篇,我自己的书就给印成这样,我都不敢看。再看江西美术出版社出这部书,人家是地方出版社,这样严谨科学,实在值得夸奖,令人敬佩。
有两点看法给黄君先生商量商量。黄君把山谷书法评传的题目定为“千年书史第一家”,这个看法,我说不着急。就我个人来讲,这完全站得住脚的。但是有一些问题,还得再想一下。黄君书里一口一个“苏黄”,其实苏黄不同;师友之间,但是不同。王渔洋说,“中天坡谷两嶙峋”,早就看出来他俩不一样。黄山谷在书法方面,他是惊天一怒,继承狂草,而且很自觉。但是苏东坡不同了,他有一首七言古诗里说“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有如市倡抹青红”。再有就是米,米对狂草书骂得更厉害,他说张旭变乱古法,贬得很低。我原先看过一本书,康熙年前的一本《司马光年谱》,有一段辩证的问题,苏黄米蔡,苏黄米这三家,苏和米都是否定狂草的,只有黄山谷另外,这是很大的问题。为什么要否定狂草,是不是流派不同呢?我看不是。狂草是什么?狂草有天地之心,是宇宙支架,宇宙的线条,它是绝对,它是永恒,它永远是真正的“前卫”,真正的“先锋”,我借这两个词不过为了说的方便,没别的意思。
西方一百年,左冲右突,变来变去,没完没了的实验,现在一百年了,还能变到哪儿去?我看就一条道,就是写字,老老实实一笔一划写汉字,从书法切入,或者能对中国文化略有心得。你说抽象派不懂狂草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没有梦见过王右军脚汗气,但是你中国的这个苏东坡,北宋时代的一个“苏东坡”,当时叫做文坛帅手哇,当时的文坛帅手居然不懂狂草,对狂草这样不恭敬,能说流派不同吗?不行,这个是不能原谅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里,我们不能为言者讳。从这里更能看到黄山谷的博大,他在北宋简直就是一柱擎天,而苏米这样的大家,在他面前都得臣服。但是这一点,文章里好象还写得不多,所以黄君以后写的时候,把苏黄之“意”写出来,这是一。
第二,黄先生认为黄山谷是狷道,狂狷的狷。而狷道美学就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要说清楚,这是创见。有所不为就是哀而不伤,前人没有说过,这也是黄君说的,但是书法能不能这样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你既然承认烈妇之态是黄山书法的基本特征,那就应该是狂,而不是狷,狷作部分补充可以的,但是写这么多狂草那只能是狂,就拿《明瓒诗跋》来说,那怎么是狷呢?我看这个问题再斟酌一下,可以有更圆满的说法,能不能这么说,我也没有把握,谢谢大家!
龚鹏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君先生编的《黄庭坚书法全集》,好处和贡献,我略做些补充。
首先他把黄庭坚的生平跟书法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后面的《黄庭坚书法年谱》,对于观察黄山谷书法创作历程变化非常有用。
再就是它的文献整理,文献包括作品的考证、跟生平的关系,作品的集评,还有书论,把黄庭坚有关的书法文献做了全面的清理。现在山谷的作品散落在世界各地,还不只是全国,好多都在海外。黄君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最好的拓片或最好的照片,重新做编码和整理,非常不容易的。其间追踪某一两件,可能都要花好多年的时间,黄君却能把这些东西全部网罗在一起,而且每一件都做了细致的考证,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国内流传的一些书籍或拓片常不是很严谨。比如说西安碑林,里面有好大一块的黄庭坚的碑,起句是“翠盖龙旂出建章”。西安碑林每天都把它当做最重要的黄庭坚书法在打拓片卖,因为这个字好识,又大又亮,恐怕也是游客最喜欢买的。以西安碑林名望,在那里藏的名迹很多,但买得最多居然就是这一件。可是,这件作品中有一首诗是文征明的,写北京的西苑。这必然是明代文征明或文征明以后所写的,西安碑林却在不断传拓,说明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很不严谨。在黄君著作里则对这类作品有很多考证。山谷书法在同一个时期,同一类作品,像《七佛偈》现存好几件,庐山就两件,在棲贤寺和开先寺两处都有石刻。黄君对两个《七佛偈》的比较就做得非常好。开先寺的《七佛偈》笔法很象《瘗鹤铭》,可能很多人会从这里来推测山谷与《瘗鹤铭》书迹的关系,但是黄君认为棲贤寺的本子反映山谷书风更准确些。还有一个明代玉烟堂刻本,那个刻本更差了。这就是同一类作品的书迹比较。另外,书中的参照性图片非常多,这对读者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加相关信息,便于理解,非常好,这是极大的贡献。
在有关作品真伪考证之外,还有书法的分析,对于每一件书法及各个不同时期书法的分析,尤其黄君的分期很特别,分成五期八段。这种分期法比较特殊。过去黄庭坚自己说他的草书,早期学周越,后来学苏子美,再后来是学张长史、怀素、高闲,最后看船工摇桨,如果以山谷之意来看,可能就可分成四期。黄君分成五期八段,则比较细致。这个分期是不是最为恰当,当然可以再讨论,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编辑不是纯粹文献式的,这里他有从书法的分析上来做的判断。他是分期、分体、分类来做的。
作品的考证分类也比较特别,分真迹、临摹、托名跟伪作四大类。一般我们把托名也归为伪作,他特别把托名拿出来,这是有他的判断。其判断不是纯粹文献学识的,乃是书法家来编的集子,故跟文献家有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个态度对于研究山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书法个体表现上非常有用,我觉得是他第三个主要贡献。
第四个贡献,跟江西美术出版社的配合显然非常好。我相信,黄君给江西美术出版社在印刷跟装订上提供了很大的好处。因为书中使用图片这么多,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照片和拓片,需要在编辑上做很多调整和配合,黄君一定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否则编出来效果不会有今天这么好,这个处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不过还有几点,可略作一些补充。
第一,黄君在做讨论的时候,比如说生平,一开始就讲他是苏门大弟子。这个判断,特别是作为标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苏门四学士什么几学士,是后人抬高苏东坡而这样说,山谷跟东坡实际上是师友之间,把他定为大弟子,而且作为开端大标题,这个定位我觉得不够恰当,东坡本人恐怕也不敢这么看。
第二,整个论述,特别是山谷书法论述,采取分体讨论方式,说他的行楷,行书和草书各如何,这其中有一个贯通的问题,应该综合讨论。如山谷自己就认为草书跟古文籀篆是同法同意的,山谷的草书跟篆字当然就可以通贯来考虑,但是现在只把篆字独立来谈。山谷篆字很少(当然已经比其他人多了),现在还可以看得到两三件,基本上都是大字,独立几个字。过去很多人就觉得山谷的草书可能跟篆字关系很密切,包括康有为等人都有这个看法。山谷在篆字上的表现,现在看起来书迹不太多,可是它跟行书、草书关系怎样,还是可以通贯来谈的。
另外山谷的笔法跟结体。山谷特别强调自己的笔法,他说“用笔不知擒纵则字中无笔”,或者说人“字中有笔”,又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这是山谷特别的术语,他特别讲究笔法。启功先生认为山谷的结字用笔跟柳公权一模一样,这个讲法恐怕是错的,但是山谷的用笔跟结体我觉得可以讨论,应该考虑用一节或者有一章专门讨论山谷的这些问题。黄君现在是就山谷的生平、书迹本身来讨论,很少综合来讨论山谷的笔法、用意、结体还有通体之间的问题。
还有一点,因为这是一个主题式研究,不免要在山谷所有的表现中,拉出书法来孤立的谈,所以对山谷跟儒道佛思想,跟诗词文学的关系谈得比较不够。
怎么说呢?刚才说山谷讲字中有眼、句中有眼、字中有笔,这个术语是用禅宗的话来讲,我们谈山谷书法的时候,很多人也注意到山谷喜欢用“金丹换骨”等谈书法,山谷的佛道思想跟书法的关系,也是书法史上认为的题目,但是黄君的讨论里面没有深入来谈跟思想上的关系。
另外,诗词的部分,基本是引山谷的诗词来说明他的书法,但是他的诗词表现,特别是他讲的“韵”,后来影响到范温。范温的“潜溪诗眼”,钱钟书先生曾有一篇文章指出,在中国,讲神韵派诗、讲“含蓄”说最早就出自范温。而范温是山谷的弟子,范温的这段话即是从山谷的书论中发展出来。
山谷书学重韵,延伸到在谈词章的时候也强调含蓄。含蓄美学强调韵,这种韵跟整个神韵诗学是非常紧密的,等于他的书法理论开拓了中国诗歌神韵派的理论。因此我不赞成韩玉涛先生,而赞成黄君的讲法,山谷之韵是狷,不是狂。黄看起来狂,其实不是,整个山谷的理论,都是强调含蓄的。无论他看起来怎么张牙舞爪,他强调的仍是中间部分的虚婉,是那个韵。所以,这个部分的讨论必须要结合他的诗论整体来看,才可能看得更清楚,这个部分可以再做些补充。
最后谈一点关于山谷影响。黄君先生在讲到山谷书法对世界的影响部分,实际只谈了对日本的影响。韩国的东国书法里面有没有学山谷的?我估计也有,可以再想想看。
雒三桂(《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文学博士、书法家):黄君兄编出了《黄庭坚书法全集》,让我想起很多事。十几年前跟黄君先生认识,闲聊的时候,他告诉我以个人之力在编《黄庭坚书法全集》,中间我们还有过交流,曾经有一次他谈到,他在收集《黄庭坚书法全集》作品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传世的黄庭坚诗文集中没有的文字材料,他已整理出来,并且发表了,完全可以补《全宋文》和《全宋诗》的缺失,这在学术上贡献是很大的。我很感谢很敬佩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魄力能够把这个事做了,这是一件大好事。我由衷敬佩黄君先生,以个人之力把国家的事干了,而且干得这么细致,非常令人尊敬!我和黄君认识十几年了,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书法家,对中国古代书法家和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入,而且他的钻研精神,做好一件事全心全意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加值得我钦佩。说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傅璇琮先生等几位先生讲的已经非常深入,我没有更多的补充。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在印制上有些缺憾,这么好的一套书,在装帧上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平脊的精装最不好的地方,尤其大画册,翻的时候不方便,特别是书脊容易折,如果加一块布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书脊上加一块布就更好。这种特种纸时间长了,翻得多了,纸会折的。费了那么大劲,最后有些缺憾,挺可惜的。谢谢大家!
我写了几句话,念一下来表达我对黄君兄的一份心意。不算诗,《赠黄君兄》:“修水人才贯古今,涪翁而后墨香凝。学书羲献通八法,悟道弘能继五灯。笔下元有千钧力,纸间应似万年藤。江湖夜雨容吟捻,写就华章乐未胜。”
何西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原副所长 著名文艺评论家、博导):忽然想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江西的,江西历史上出过很多很伟大的文化人。修水就是一例,出过很多人。不仅宋代出过黄庭坚这样的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化巨匠,即以近、现代而言,那个陈氏家族也非常了不起。黄君也是来自修水。黄君应当算是很优秀的书法评论家,他本人书法也写得很好,又是一个书法家,有实践,有理论,诗也写得不错。
今人写古诗,真正写好并不容易。我们有的官员,官做得很大,写古诗,用钟敬文先生的话说,在押韵上,平仄上无可挑剔,但是就一样,缺乏感情!黄君的诗,我没有读过他全部的作品,但是读过一些。我觉得确实是渊源有自,璇琮老兄是专攻唐宋文学的大专家,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诗词本身有一个独特的语码系统,进入这个系统很不容易,如果能够进入,能够达到比较自如的抒情境界,对今人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但黄君的诗,在我看来,还可以。他抒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黄庭坚是他的老祖宗,是宋代的大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如果说黄君承传了黄家的诗脉,恐怕也不能说是牵强附会。
刚才,前面的朋友说到怎么定位黄君的问题,我觉得他应当算是一个优秀的中年学者。据我了解,他好象不是吃官饭的,不是哪一个具体的部门来给他发俸禄,他现在没有官身,没有事业单位的皇粮好吃,这就特别不容易。他自己说尽20年的心力来研究他的先祖黄山谷,来研究这样一位宋代伟大的文化人,文化巨匠。编成这样一部《黄庭坚书法全集》是很不容易的。在我们这个浮躁的年代,要真正做成一件事情很难。刚才这位雒三桂好象比我年轻很多,但是也感觉做一件事情之难。同样的事情,一个报告一个报告上去,而且报告写得很长,都石沉大海,终于做不成。可见做这件事情之难。现在由一个叫做“民间学者”,没有官身的学者来做,其难可想而知。黄君是民间学者,他做的事情却是体制之内的。多亏江西美术出版社慧眼识珠,给以鼎力支持,否则他作为个人,又不在体制之中,来完成这样一个应当说是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不仅对黄庭坚,而且对书法事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的工程,肯定是非常非常之难的。所以我首先是对这样一位比我年轻得多的,来自修水的朋友表示崇敬,表示一种敬意。我要处在他这个境地,就未必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我是研究风格的,法国的布封说,风格就是人本身。中国的《文心雕龙》讲,“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干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写好一篇文章,都要投入生命,只有把自己的血肉和生命对象化进去,这件事情才能干成,干好,干出自己的特点来。《黄庭坚书法全集》凝结的是黄君几十年的心血,我觉得就是他的人格化的表现,就是黄君作为这样一个生命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贡献,而不仅仅是一种书法。因为黄庭坚本身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书法的成就,他的诗,他的文,他的词,他影响了多个时代。但是,直到我们今天,才第一次看到了黄庭坚的书法全集。黄君是功不可没的。这个全集收录了经过黄君考订的120幅真作,还有托名的,还有伪作。古时伪作也写得不错的,就像张大千早年很多托名的古画,现在即使是由张大千画的伪作赝品,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从书法角度来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很有学术价值。这是一部有学术份量的《黄庭坚书法全集》。黄君作为一个学者,认认真真地做了研究,后面附的《黄庭坚书法评传》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每一篇书法作品的考析,考订赏析,那都是反映了编者或研究者的见解和他的贡献,这些都收在第五册里。可以看出来,他对黄庭坚的研究是有相当深度的。不仅对黄庭坚的书法,而且对其全人和全部诗文都做过认真的研究。所以在现在的《百位文化名人丛书》当中,我就推荐他来写黄庭坚的传,这是一个国家重点工程,他现在正在努力完成这个任务,希望他能够早一点完成,能够面世,那可不单是书法评传,而是整个黄庭坚的文学传记。从学术上来看,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的资料,而且是初步系统化了的。刚才鹏程先生讲得很内行,行家见解,有研究的。他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商榷意见。不过我想,即使有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还不够完备,但是你毕竟比较全面地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供出来一个系统的资料,包括历代对他的评论,包括你对每一篇书法作品的考析,还有《书法年谱》等。以前,黄庭坚书法大部分是没有编年的,你把它编出来了,就是贡献。可能这个编年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毕竟编起来了!以研究杜甫为例,清初的仇兆鳌在其《杜少陵集详注》里把诗人的每一篇作品都按照他认为的年序编了,这对于他来说是积毕生之力的事。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做了时间顺序的梳理,提供你参考。你说不是这个时候,你说是什么时候,要把它推倒,那也是需要说出一个道理的,不是随便的,所以我觉得黄君这个书在学术上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一点,就书法艺术本身来说,他提供了一个学习临摹比较全面的范本,按照时序排列的黄庭坚的范本,有利于现在的实践者,为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这一点,黄君做到了恪尽所能,也可能还有材料并没有进入,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后来的学者,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但是走出这一步来,就是贡献。从这些角度来讲,我给予这一部书很高的评价,我觉得应当充分认识这部书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江西美术出版社应当说是有眼光的,你们既是为江西地域文化做了贡献,但又不局限于江西,黄山谷的诗派虽然叫江西诗派,但影响全局。不管他书法,不管他别的什么作品,我觉得都是对我们整个文化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所以江西美术出版社,下这么大的本钱,投入很多精力、资金,(周文董事长插话: 200多万)我觉得都值了。黄庭坚值得你们投两百多万,甚至更多的钱,这是你们为发扬我国5000年优秀文化传统,为先进文化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为我们这个正在走着上行线的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谢谢大家!
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理事 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篆刻家):《黄庭坚书法全集》的出版,对黄庭坚书法作品的收集、整理、研究应该说是具有“丰碑式的贡献”。刚才韩先生讲是“前不见古人,一百多年之后也许会有来者”。我想重要的,是当下(当然以后未来更重要),它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是巨大的,贡献是巨大的。
整理古代书迹时,对于托名的作品往往不编录。这本书编录了,这个意义不比研究真迹的价值小。托名的作品大部分都写得不好。但是差的不一定是假的,写的好不一定都是真的。黄君兄的做法可以理解,好的东西安排给一个无名的人容易被丢弃。黄君兄这种做法是对的。不仅是感情的问题,是对历史,对前人,对文化的责任。
如果再版,建议用白色的纸。明以前的书作色泽都偏黄,用黄色的纸不易反映出真实。
谢云:题外的话,说到黄庭坚古体诗,应该更好发挥他的作用,在我们书法界,写古体诗的人不少,但是能有黄君这个功力的不多,可以说他站在我们前面。他的诗意境、感情都掌握很好,甚至他敢跟郭沫若对诗。我有一个建议,希望《中国书法》杂志,是不是配一个旧体诗的页码?现在《诗刊》不搞古体诗,我一看不行。由黄君先生来担任古体诗的编辑,就这么一点建议。
周祥林(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画家、导演):
今天我之所以参加,因为我跟黄君兄是朋友,而研讨的又是黄山谷。今年上半年参加了我的老师黄敦先生的一个研讨会,所以我说我跟姓黄的有缘。
我和黄君兄十多年前是同事,早就知道他有才华,这些年他凭一己之力编了这么一套书,我想也只有他能做得到,刚才何西来先生讲的体制内体制外,我看也不必深究,体制内也罢,体制外也罢,都是人,人只要为人做事,就不该分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些事指望打报告办成,就基本上办不成。黄君兄凭一人之力干这么一件事,之前是没有的,他是第一。这非常了不起!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江西美术出版社很有远见,应该是强强联手。但是强强联手也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强强联手的人徒有其名,没有实,这个联也是白联,强强联手,既要有名,也要有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手,否则就是沽名钓誉。
第三,现在乱的、差的东西太多,《黄庭坚书法全集》让我们唤醒了灵魂深处对美好东西的美好记忆。黄庭坚基本上是舅舅培养出来的,所以山谷老人的很多诗文写了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强烈的让人追忆的事情,他是一个很有人情味、有感情、有情怀的书法家。
第四,就本书而言,集中有些作品是托名或标明为伪作,这样也有好处,因为现代人的鉴赏能力很差,包括专业书法家鉴赏力也差,这样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借鉴比较。黄君兄这么严谨在做,第一个在这么做,不像有些出版物遮遮掩掩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我觉得现在这样,让人家去欣赏,去鉴别,体现了很强的文本意识,很好!
最后一点,我们一般讲到黄庭坚就要提到苏东坡,苏黄并称。黄君兄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认识。刚才韩玉涛先生提到的“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钟,有如市倡抹青红”,那就是说,苏东坡是倾向于王羲之的,黄山谷又崇拜苏东坡,按说他们应该是一致的,但是韩先生认为,他们的差别非常大,我以为韩先生的话值得商榷。
黄山谷书法的独特性是肯定的。不管在宋代,还是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他都是比较独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苏东坡在方法上的不相通。在学术上,黄庭坚是反俗的,“凡病可医,俗病难医”,在通篇作品集里面表现非常明显。他不盲从,比如说有一个《东方朔画赞》,黄山谷认为是王羲之写的,但是苏东坡认为不是王羲之写的。黄山谷就说:韩愈和柳宗元对同一个东西也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表现了不同看法,也表现了一种自信。在艺术上呢,我们回到韩玉涛先生刚刚说到的话题——黄庭坚跟苏东坡。虽然苏东坡反对张旭怀素,但他反对的可能是狂草,而黄庭坚写的是大草,大草和狂草在用笔上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正是苏黄二人一脉相承的原因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笔法上来看,王羲之的笔法是内擫方法,这种方法到了张旭怀素丧失殆尽,你看黄山谷的草书迂回的方法,不可能是张旭怀素的方法,他一定是大王法,不是小王法,苏东坡是典型的大王法。现在很多人学二王,搞不清大王什么方法,小王什么方法,最后导致了在笔法上的差异。黄山谷和王羲之其实在笔法上是相同的,这种笔法上的相同,就表明了内心的某种东西,跟苏是一致的。
另外,本书的资料性和文本性比较强,我看到后面除了书论以外还有很多画论,黄庭坚很多画论非常精彩,这个黄君兄都把它摘出来了,很多书法家可能都不知道黄庭坚有那么精彩的画论。
王元军(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我对黄庭坚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在拜读这本书后,还是有很多收获。觉得这套书有这几方面特点。
一是编撰态度严谨,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不能太功利的,没有默默地奉献、勤恳地钻研、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态度是很难做出成绩来的。这套书作者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日积月累而成,其甘苦可想而知,也因为此,他应该是凝聚作者心血的有含量的作品。
二是资料全面。黄君先生集二十年之功而成此书,这套书,应该是现在能看到的网络黄庭坚书法最全的一部书,黄庭坚的传世书法作品基本能够一目了然,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奉献给读者一份相对完备的黄庭坚书法现状成果报告”的目的也达到了。这对于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查找的时间。
三是立体研究。第一到第四册是作品收录,花费的功夫是到处搜集整理,进行甄别、分类。所附图片清晰,便于欣赏使用。而第五册我认为是最能体现作者学术水平的一部分,也是这套书学术价值之所在。对黄庭坚的家庭、仕宦、生活、艺术都有所研究,尤其对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考析,还附有黄庭坚书法年谱、黄庭坚书论辑录以及黄庭坚书法的历代评论辑录。这些内容将黄庭坚的形象多方面立体地展示给大家,对于全面研究黄庭坚以及宋代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书将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分成四类:真迹、临摹之作、托名书作、伪作。这里面“临摹之作”容易引起歧义,是黄庭坚的临摹之作还是别人临摹的黄庭坚的作品?从作者本意来说,应该是别人临摹的黄庭坚的作品。既然这样倒不如说成“传世真迹”和“他人临摹”更明确些。通常来说,临摹之作也不是真迹,有时候临摹也是作伪的一种手段。如果作品当中没有明确标示临摹者的相关信息,也不能排斥其作伪的主观意图。所以,在“临摹之作”和“伪作”两者之间有交叉的部分。特别有的作品署名黄庭坚,且钤盖有黄庭坚印章,更有隐瞒真相以获利的企图,这些应该归入作伪范围。
书的装帧很精美、很典雅,但是五本叠加起来放在书匣里,翻阅真是不方便。好书是来用的,特别是《黄庭坚书法全集》这样的书,可以作为文献翻阅,也可以作为字帖观赏临摹,如果设计成立式、书架的形式可以很方便地放置书架之中,便于随时翻阅。
吕书庆(《中国书法》杂志责任编辑、书法家):我在2002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中日黄庭坚书法刊录、集辑研究之比较》,对中国和日本研究黄庭坚到底出了哪些书,有哪些文章,著录有哪些作品,从古到今梳理过一次。这次黄君的《黄庭坚书法全集》出版,我觉得它填补了以前好多的缺憾,比如说在1994年的时候,日本的二玄社出版过中田勇次郎主编的《黄庭坚名迹集》,一共两本,第一本作品,第二本研究文字。第一本所收作品墨迹三十六幅,加上刻本、拓本,含伪迹共有六十一幅,第二本文字主要是介绍性的。当时这部书是最全的,影响非常大。后来荣宝斋出版的刘正成主编、水赉佑分卷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一共两本。这两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在作品的体例、收集考证、拓本真迹与伪作目录、黄庭坚书法评传、书论、年表等等方面是比较全的,直到现在还影响很大。分卷主编水赉佑先生,是黄庭坚资料占有最全的一位学者,听说这次作为这部巨著的顾问也为黄君提供了一些资料,那本书当时收有墨迹三十八幅,加上宋刻、宋拓等共有精品六十多幅,完全超越了日本中田勇次郎编的名迹集。但是也有遗憾,为了出好那本书,听说上海图书馆的《凤墅帖》《郁孤台帖》有黄庭坚的精彩草书,一直想收进来,等了5年,实在等不及了,只好在2001年出版,这是一大遗憾。黄君兄主编的《黄庭坚书法全集》终于圆了这个梦,填补了这个缺憾。尤其是《郁孤台帖》中六幅黄庭坚草书,黄君写文章在杂志介绍过,这个帖非常乱,黄君通过诗文的整理全部梳理了,对于我们了解黄庭坚,特别是黄庭坚被贬巴蜀6年中草书发生的变化大有裨益。此书共收有草书真迹19件,《郁孤台帖》就占6件,是黄庭坚移居戎州后非常成熟的草书精品,是他在巴蜀悟道以后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和草书《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等完全一致了,甚至欣赏《郁孤台帖》里面的作品,有时候感觉不一定比那些名帖差。
《黄庭坚书法全集》收集作品最全,收集了真迹120件,当然其中还有争议作品,比如黄庭坚《临怀素草书千字文》,以前没有看到过,但是作为全面的疏理,给我们思考、研究提供了最珍贵的资料,我觉得功不可没。另收有托名书、伪作等,还有研究文字几十万字,体例更完备。这套书的编纂对黄庭坚书法研究来说非常及时,非常成功,可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提一点建议,如果再版的话,他一些作品,比如说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部分图版字已经变形压扁了,应改正;一些作品出版社调色了,一调色,再用黄颜色的纸让人感觉欠精神。再版的时候可以考虑。谢谢大家!
邓宝剑(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很高兴这么多前辈在这里,能有机会向各位学习。看到黄君先生主编的《黄庭坚书法全集》,我觉得学术性很强。这部书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作者进行考证的时候,能够将传世书法作品和文字文献相结合。比如《全集》收有一件《老杜浣花溪图引诗卷》,这件作品里面有一些用笔特别做作,很多颤抖。徐邦达先生认为它是山谷晚年所作,但这件作品的格调和笔法显然达不到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这些代表作的水平。在《山谷题跋》里面,黄庭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书法有点粘皮带骨,下笔不流畅;另外一则宋人笔记也记载,黄庭坚在没有看到怀素真迹之前,他的草书被钱穆父批评“近于俗”。结合这些文献,黄君先生考证这件作品是黄庭坚早年作品,而不是晚年作品,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比徐邦达先生的说法更稳妥一些。第二,黄君先生能够对比各种形态的书迹,充分考虑刻工的问题。比如说《玉烟堂帖》所刻的《七佛偈》,我们乍看起来会觉得它太假了,但是黄君先生没有轻易把它判为伪作,而是把它和庐山的一个摩崖刻石相对比,认为是刻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失真,依然把这件作品放在真迹里面。
另外,我提个看法,就是《全集》收录的一件《临怀素草书千字文》恐怕不是真迹。因为那件刻在《群玉堂帖》里的《怀素草书千字文》本身就不可靠,和怀素的其他作品差别很大。当然有一种可能,即使它不是怀素的作品,黄庭坚照样可以临摹。但关键是,我感觉刻在清代《职思堂法帖》的这件所谓黄庭坚临作,里面有一些笔法像元明以后的笔法,尤其是里面的长竖,写得非常迅疾痛快,结尾处还向上带出一个小尖儿,类似祝枝山、王铎的笔法,而不像黄庭坚惯用的笔法那么悠游不迫。我个人对这件作品比较存疑,以后继续向黄先生请教。谢谢!
肖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东方艺术.书法》执行编辑):在其他场合上可以说得随意些,在这种场合不敢多说,因为,对于学术,还应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有的人很忙,各种活动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感觉做了很多事情,到头来能被人提及的却没有;有的人深居简出,几乎淡出人们的视野,忽而就弄出了让人瞩目的动静。黄君先生显然属于后者。人一辈子想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做成一般人无法企及高度的几件,人的一生足矣。黄君先生以他的沉潜、智慧和学养,集二十年的心血,促成了《黄庭坚书法全集》这部煌煌大著,在他的人生中已经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此一事也足以在书法史上留住了。因此,我要向黄君先生表达出我对一个学人的敬意!当代出书法全集的很多,但就学术水准、资料收集、编排体例上,能达到《黄庭坚书法全集》高度的几乎没有,因此,《黄庭坚书法全集》也将会成为检验此类著作出版的一个标杆。当然,也有一点不足,我发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些图版变形了,对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遗憾。
邱振中(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教授、博导):让我做总结,不敢当。可以说一说我的感受和建议。我说这样四点——别看有四点,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第一点,关于这部著作。书法史是中国艺术史的分支,中国艺术史又从属于世界艺术史,艺术史又属于人文学科——放在这样一个框架里,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这部书的意义和价值,比较准确地判断这部书在学术史上的位置。
中国书法史研究的推进,在过去20年里有很大的进展。记得有人说过,书法研究中史料的考证、整理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好像不那么重要。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如果来看整个艺术史研究的进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是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此后资料肯定会有补充,但是总体上来说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对问题和事件进行阐释,对历史中的陈述进行反思。近年出版的对艺术史写作方法与原理的讨论中,相当一部分篇幅是在谈阐释问题、意义问题,这基本上属于理论思考的范围,这说明整个世界艺术史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进入到深入阐释的阶段。
这与30年前在浙江美院聊到的情况有关系,有相似之处。在西方当代学术中,思想史、文学理论走在前面,美术史研究在文学研究之后,西方中国美术研究在西方美术史研究之后,书法史研究肯定更落后一些。这些年来,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成绩还是要放在整体背景中去思考。中国书法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成绩,但应该说它还处在资料考证、现象梳理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重视资料、考据,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在这一阶段,《黄庭坚书法全集》的出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黄庭坚是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有关资料的整理、出版,是这一阶段重要的工作,它的出版,是这一阶段推进的标志,同时对此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这里也要说到江西美术出版社。你们是一个有雄心的出版社。前些年出版了《八大山人全集》,这是很多出版社不敢做的课题。你们准备了多年,出来影响非常好。这部书里有绘画和书法,绘画肯定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书法部分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清初的书法,有重要意义。
书法史上很多大家我们耳熟能详,但往下来一个层次的书家,了解、认识便不足。八大山人不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书法家,但八大山人全集的出版,其中有关书法资料的整理、精美图像的呈现,对那个时代书法的思考,非常有帮助。
这一类的基本的资料工作我们还要做下去。当这个阶段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对整个书法的认识,以及由此通过书法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便有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黄庭坚书法全集》的出版,其意义便包含在这样一种整体的意义之中。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第三,今天不是学术讨论会,但是来的很多都是书法和文史领域的学者,大家从自己专业出发,对这部书涉及的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我由此想到,这部书的出版,实际上可以引出一系列的专题讨论,这些专题讨论因为有这部书作为基础,可能与各种讨论会很不一样。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黄庭坚作品的真伪,很值得开一个专门的讨论会。今天很多人对这部书中的判断有不同的意见,我也有。
我的意见不能展开,只是说一说我理解的对作品真伪鉴定的若干原则。比如说鉴定一件书法作品真伪的时候,大家会谈它的文字内容,但是文字内容只可证伪,不可证真。如果查到其中有假冒的文词,这件作品肯定为伪;如果文词不伪,但可能是抄袭原作,因此不能证明其为真。证明其为真迹靠什么?还是作品的视觉信息,就是图版。由图版怎么求证?刚才邓宝剑老师谈到一个细节,我说的,与此有一点关系。图像证伪和证真的时候,它能够做到哪种程度?如何实施,方法论怎么确立?美术史中已经有人在做,但是做得还不够细致。我们在书法考证领域所做的图像分析,跟书法图像理论的进展有一定关系。
比如说有这么一件书法作品,大家进行过很多观察、分析,但是它一定有一些不论研究者和作者、作伪者都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出那些细节,仔细观察,一定能够揭示出充分的有关真伪的信息。举两个例子。其一,人们下笔的时候,肯定是斜向落笔,每个人落笔的角度不同,一位作者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大可能改变的,因为这出自潜意识,作者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便成为最具个人特征同时又从未被揭示的信息。我拿《兰亭序》和《丧乱帖》等传本墨迹相比较,在这一点上实在相差太远。其二,《玉板十三行》。王献之小楷《洛神赋》有两个传本,一个是《玉板十三行》,一个更朴拙,是柳公权题跋本,哪一个更接近原本,没有结论。我和一位书法史家聊过,有关《洛神赋》的文献已经无法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佐证,但是图像分析还可以做下去。《玉板十三行》有一个特点,横向笔画极为严格的平行,而且距离非常均匀。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大约是在隋唐之间,东晋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玉板十三行》,你说是真还是伪?
我再说一说《砥柱铭》。往右下方的捺笔,笔尖最后的指向,每个人是确定的,不管是蹩脚还是精美之作。黄庭坚所有的捺笔,结束时都是呈直线,指向右下方,但《砥柱铭》的捺笔到结束处都变成一个弧线,尾端指向下方。这里暴露了极为重要的信息。
这是我关于图像分析的建议。
第四点,是给陈政先生——给出版方面的建议。第一,这么重的书,一定要布面,因为肯定要长期保存,纸面太容易损坏。第二,你们出这种成部的书已经有自己的风格,像这部书外包装用的是布壳纸盒,非常考究,但是不好上架,我没办法,只有拆开,一本一本竖起来——盒子没什么用,丢了又可惜。上架后有灰,你又没有一个硬纸壳外套。我建议还是单本加一个硬纸壳盒套为好,这样使用方便,又便于保存。更讲究的书怎么做的?文物出了一部《中国墨迹大观》,一本书一个盒子,书是锦面,盒子是织物面,再放在一个多层折叠的厚纸合里。一本书一个盒,非常好。这些意见供你们参考。
黄君(中国书协学术委员,《黄庭坚书法全集》主编):我说两句话。第一,非常的感动,为大家而感动。首先我为山谷老人而感动,今天我深深的为大家而感动,对我的夸奖过多,我想解释一下,应该引申为对山谷老人的夸奖。为什么?我在文章里所写的内容,以及我所编出来的图版,这些资料,花了很多时间收集来的东西,整个都是为了展示山谷老人书法成就,研究、还原他真实的状态,所以大家给我的褒扬,理应属于伟大的山谷老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第二,感谢,非常非常感谢!今天来的都是各方面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很多是我的老师,另外很多是我多年的朋友,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来到这里参加这个会议,给我以盛情的赞扬和鼓励,给这部书很多好的建议,这将会使我个人,同时也会使我们江西美术出版社各方面的工作取得很好的借鉴和帮助,我作为这个书的编者和作者,深深的感谢各位,我这里给大家鞠躬了。
最后有一个回应。我们在谈话当中,就这本书说到了不少学术的看法,我是求之不得呀!出书目的,是推动大家的思考,学术需要推进,就必须交流探索,甚至争鸣、交锋,在此,我想回应一下,希望得到更多的学术关注,包括不同看法,作品真伪的讨论等等,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里,把今天的谈话延续下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