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开放之势 聚八方之财 走边贸之路
11月20日,历时6天的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在修水县宁红大市场落下帷幕,来自7省区的780家参展商分享了1100余万元的商品批发、零售成交额,这是修水县实施“边贸活县”战略,大力发展边贸经济的一个缩影。
修水县是国定贫困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交界,县城与长沙、武汉、南昌和九江、岳阳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均为200余公里,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吸呐作用较弱。为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建立一个辐射力和吸呐力强的次中心城市,修水县委、县政府于2000年果断提出“边贸活县”战略,将县城建成湘鄂赣边界商品贸易中心,着力打造6个边贸重点集镇,致力于在湘鄂赣边界打造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散的“洼地”。
——打通边贸通道,突破“瓶颈”制约,为边贸经济“筑巢”。近3年,该县投资3亿元,修建了县城至湖南平江、通城,湖北通山、崇阳和本省铜鼓的三级油路和水泥公路。总投资2亿元的修武二级出境公路年底可全线通车。全县36个乡镇有30个通油路或水泥路,一张环形、便利的县域交通网已经构建。同时该县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光缆工程”,加快电信宽带网建设,电信“高速公路”的完善。为把毗邻三省边界的渣津、三都、大桥、白岭、黄港、山口等6个集镇打造成边界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县委、县政府对这6个集镇进行统一规划,每个集镇都建有农民一条街,至少有一个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根据山区农民都有赶集的习惯,吸引临近边界的农民到集镇进行商品交流,使修水的工业产品和农副特产品由此销往外地,数千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在这里交汇,边贸批发和零售业务成倍激增。今年至10月底止,毗邻边界乡镇的商贸额达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据统计,近两年通过边贸输出销售出去的茶叶、生姜、百合、香菇、花椒等农副特产品近万吨,创造税收千万元。
——打造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作为边贸经济的重要载体,修水县城建设全面提速。自投资4000多万元的宁红大桥2000年建成后,县城面积由2.4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7万人口增至12万。按照“农民进城、居民进区、工业进园、商贸进场”的思路,修水县城陆续建成了一批工业小区、商贸市场和休闲广场;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实施城市便民、净化、美化、亮化等七大工程,提高了城市品位。仅投资4000万元的宁红大市场开业一年来,就形成了百货、五金、副食、装饰材料等五大专业市场,吸纳了湖北、湖南、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500余客商入场经商,每日商品成交额都在100万元以上。
--加强横向交流,实行双向互动。为了加强与边界省县的交流,修水县每年都要组织供销、商业、工商和个体工商户到边界县镇进行多次访问,联络感情,交流信息,介绍本县的产品和发展边贸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定期举行边界贸易交流会。自2000年至今,仅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的大型商贸会就举办过10次,小型交易会达几十次之多。去年全县商品零售额达8亿元,较上年增长20%。今年1—10月商品零售额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8%,达到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