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主办、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红茶世界茶乡行"暨第六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活动在福州正式开启。
继武夷山、政和、松溪、福安、屏南、福鼎等省内茶区行后,"红茶世界茶乡行"迎来了省外茶乡行的第一站--江西省修水县。
在为期四天的探访中,我们从江西修水县茶叶协会,以及修水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吴东生等方面了解到了修水县茶叶生产的现状。
双井绿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据了解,古代"双井茶"属蒸青散茶类,用蒸气杀青,再烘干、磨碎、煮饮。如今的"双井绿"多以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制成,或者以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制成。其加工工艺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复烘六道工序。
双井茶的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
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主产江西省修水县,武宁、铜鼓次之。宁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修水种茶的历史悠久,高山平地,田园阡陌,到处有茶。截至目前,修水茶园面积达10万余亩,拥有国营茶场14个,精制茶厂3个,乡镇茶厂280多个,产量5万担,年出口量4万担。修水的红茶生产则始于道光初年,修水的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乡皆为茶叶产区,其中武乡之山口漫江所产之茶品质最好;白鹤坑、梁塘、赤江、万坑、台庄、靖林、溪口、上庄、布早马坳、渣津、古市、白沙等地产量较多。
修水县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吴东生介绍,宁红是继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之后创制的红茶。解放时期(计划经济年代),宁红工夫以出口为主,名扬海内外,尤其是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因宁红保健茶出了问题(保健茶由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却因为发给了错误的对象而出问题)以后走下坡路。直到2003年,宁红工夫才开始了复兴之路,发展趋势逐步见好。
吴主任强调,宁红的复兴与元泰茶业的起家、发展几乎同步,元泰茶业对于宁红工夫的推广不遗余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后,修山将利用品牌效应,创建"宁红金毫"、"宁红工夫"、"龙须茶"等公共品牌,引进"更香集团"这一品牌,助力宁红工夫的发展。
龙须茶
宁红"除散条形茶外,还有一种束茶--龙须茶,产于修水县漫江乡宁红村。该茶在清道光初年,与"宁红"同时兴起。以往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里,每箱箱面上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十分美观。
据当地制茶师傅介绍,制作龙须茶的鲜叶原料多系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大小、长短要求一致。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初干以后,进行"扎把".其做法是将半干半湿的茶条,一根一根地理直,基部比齐,以90至100条为一把;然后两把并拢合扎在一起,长条茶包在外面,短条茶夹在中间,用白线由基部到芽尖扎紧,呈饱含墨汁的大号毛笔形,然后进行烘焙。最后将烘干的茶坯拆去白线,基部用白丝紧扎三圈,再用五彩线环绕,将整个龙须茶扎成网状,基部剪齐,扎好花线后,线头用针穿入茶内,部分线头略露在外,十分美观。
冲泡时,将花线头拿起抽掉,整个龙须茶便在茶汤基部成束下沉,而芽叶向上散开,宛如一朵鲜艳的菊花,若沉若浮,故有"杯底菊花掌上枪"之称,其汤色,中间红艳明亮,边缘金黄,叶底嫩匀有光,香气鲜爽馥郁,滋味甘醇爽口,冲泡3~5次,色、香、味仍佳。
“红茶世界茶乡行”:走进修水茶业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黄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