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资讯 • 正文

弘扬地方文化 促进“文化兴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朱海军

  修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素有“文章奥府”之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成为修水丰富的资源之一,“文化”可谓修水一张厚重的名片。笔者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奔波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深切地感受到“强工兴城”给修水面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决策者们和建设者们对修水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修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归结为“绿、红、古、特”四个字。绿,修水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林产丰富,有享誉中外的茶叶产品、历史悠久的三都古樟群、珍稀的红豆杉群和杨家坪原始森林等。红,修水是秋收起义重要策源地,是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第一面工农武装军旗的地方,是秋收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是秋收起义部队主要驻扎地,是彭德怀、罗荣桓、何长工、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县内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另还有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旧址、遗址。古,修水在五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上奉“山背文化”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代表。修水是战国时期古艾侯国封地,现渣津镇仍保存有古艾国遗迹。特,自宋以来,修水人才辈出,名振中华。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与苏轼齐名,现杭口镇双井村宋朝黄氏曾出四十八进士。“修水八贤”曾获蒋介石、李宗仁等纷纷题写赞词。桃里陈宝箴一门五杰,犹以国学、史学大师陈寅恪享誉海内外。特还体现在民俗文化,全丰花灯、宁河戏传承数百年,分别被载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宁红”、“双井”茶、“修水哨子”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更是独具特色。近两年,我县被评为“中华书法之乡”,举办了27届的“双井之春”音乐会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坐标,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承载发展的“硬资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号角。修水作为历史文化大县,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潜藏着无穷的“文化力量”,为繁荣修水城市、提升修水形象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文化兴城”提供了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把“文化富矿”挖深做精,实现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是一篇需要认真谋划的大文章。

  “细心搭台”,从文化旅游产业上做好修水文化的传承。进一步重视文化旅游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文化旅游领域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提升修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和整合国家“文化下乡”等专项资金,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入,组建文化旅游公司,探索鼓励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景点。着力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实施“品牌文化”战略,以点带面,让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成为修水文化传承的广阔舞台。

  “专心排练”,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做好修水文化的发掘。全力推动陈寅恪纪念馆等场馆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县城的文化发掘,重点是北城区历史悠久的古街、古巷、古井、古庙、古祠堂等“古色文化”建筑。当然,由于北城区的人口密度大、建筑间距小,城市的各种功能无法优化,更有火灾隐患、人为破坏等因素严重威胁。因此做好县城的文化发掘,一方面要弱化老城区的生产、服务等功能,尽快将重点单位和机构南迁;另一方面要加大加快老城区改造的力度和步伐,重建“八贤祠”等著名的历史建筑,保护和抢救大量的“古色文化”建筑,让其重放光彩。

  “潜心唱戏”,在文化景点管理中做好修水文化的宣传。采取征集民间文物丰富馆藏、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等形式,继续提升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以及师部旧址等景点的知名度。同时,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简化为“军旗诞生的地方”,使修水和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遥相呼应,将环绕县城的抱电水库水域冠名为“庭坚湖”,既可以纪念宋朝才子黄庭坚,又可以扩大黄庭坚纪念馆的影响力;设立民俗文化协会等组织,每逢元宵节、清明节等特殊节日举办全丰花灯、宁河戏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开展民间传说征集整理工作。

  尊重文化,保护文化,推进“文化兴城”,打造文化修水,必将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实现“强工兴城”目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资讯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