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谢仙
“儿时,我就喜欢自行车。务工,我选择了自行车行业;创业,我依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在与冷冬益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喜欢、热爱是他不时提起的两个词语。
今年38岁的冷冬益是黄龙乡洞下村人,在他的记忆中,刚懂事时就迷恋上了自行车。只要一有空闲,冷冬益就会坐在村口的小道上,看着过往于此的自行车,一旦碰上熟人骑车回来,他都会上前借车骑上一圈。直到念初中,冷冬益才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他说,刚买回自行车的那两天,只差睡觉没带上它,简直把自己给乐坏了。
冷冬益家有兄妹9人,他排行老七。1993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还在读高一的他毅然辍学,南下广东惠州务工。到惠州后,冷冬益设法寻找自己喜爱的职业。半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一家台资自行车配件厂,并成功应聘。冷冬益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下班后总会抽空阅读一些关于自行车配件的书籍,并向老同志请教。期间,他还参加了工厂组织的企业生产管理和国家标准认证课程学习。通过自身不懈努力,6年时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普工到组长、课长、生产经理,月工资也由198元上涨至3400元。在担任生产经理的两年里,冷冬益不仅熟练掌握了配件生产整套流程,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每月可拿到3000多元工资,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较高的务工收入,但冷冬益并不满足现状,一股创业的冲动始终在心头涌动。2000年底,他毅然辞去生产经理的工作,只身怀揣着借来的10多万元,到深圳观澜创办了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立管、车手等简易的自行车配件。创业之初,他既是老板,又当工人。有时,为了赶订单,经常通宵达旦地加班。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工厂实现销售额80万元,利润近40万元,冷冬益捞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3年,冷冬益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创办了深圳顺盟车料有限公司,购进全套自行车配件生产设备,经营范围扩大的同时,员工也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增至近一百人,并注册了“MOYA”品牌。随着自行车配件行业不断升级,原有的传统配件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利润空间也逐渐萎缩。在亲朋的支持下,2006年,他再次投入90万元购进了一套全自动压铸机,通过将铝压缩液化成液体,接着利用模具压铸成型,生产高端自行车配件。由于技术不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多数不合格,加之利润不到10%,短短两个月后,冷冬益不得不以30万元的低价出售设备。紧接着,他再次借款购进了一台价值150万元的冷煅机。不久,便接到了一笔德国客户的订单,订购2.5万支折叠铝管。因冷煅机侧缸长度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规格与客户要求不一致,加之空运费用,总共亏损近400万元。
面对接连而来的失败,冷冬益并没轻言放弃,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原因,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司队伍。2007年,公司接到一个80万元的配件订单。冷冬益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并未急于动手生产,而是反复试产后才批量生产。最终,通过两个月的日夜加班,冷煅机生产出来的配件顺利通过客户验收,高端产品批量生产得以成功。“要想在一个行业立于不败之地,就得不断创新和探索,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冷冬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07年开始,他利用之前学习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同时高薪聘用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发专利。至2009年,公司共成功申请专利23个,其中结构和外观专利22个,电动自行车发明专利1个。公司研发和生产的12寸微型电动自行车因车身小、可折叠和环保节能,上市后产品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年可创收300万元。
对于每一笔订单,冷冬益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毫不马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一次,公司接到一笔配件订单,客户要求一个月内完工。因时间紧、任务重,冷冬益始终坚守在车间一线,催进度、把质量。临近交货时,有小部分配件因存在瑕疵未通过自检,如返工的话时间又不允许。冷冬益果断决定,加班加点重新赶制一批,损失由公司承担。最终,公司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了订单。
质量成熟了,销路畅通了,加之诚信经营,公司的效益渐渐好转。2009年和2010年,公司连续两年盈利超过600万元。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去年5月,冷冬益将公司主体迁往惠州秋长镇。次月,投入5000万元,购进一套全自动配件生产设备,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操作,可提升效益30%以上。冷冬益说,创业之路异常艰辛,自己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今日,除了对自行车行业的酷爱之外,就是靠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和毅力在支撑。
去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及白岭镇党委、政府的真情感召和倾力服务下,冷冬益在白岭集镇投资创办了修水县顺盟制造基地,集服装、自行车配件、机械加工为一体。目前,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完工一半,服装加工厂于今年1月正式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