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幕阜山
1、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0年开始,中央苏区及各革命根据地在军阀混战中迅速发展,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蒋 介石极为恐慌,在蒋、冯、阎军阀混战结束后,于11月开始对中央苏区周围的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为进攻中央苏区扫清障碍。湘鄂湘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活跃在这块土地上的湘鄂赣省主力红军第十六军,是蒋介石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障碍。因此,蒋介石在部署对中央苏区“围剿”的同时,先组织了对湘鄂赣苏区的“围剿”,令国 民党的陈光中新编三十二师、王东原十五师驻浏阳、平江、通城一带,郭汝栋第二十六师驻阳新、武宁一带,胡祖玉第五师一旅驻九江、德安,刘夷独立第三十二旅驻南昌和南浔路沿线,对湘鄂赣根据地(包括修武瑞苏区)构成严密的包围圈。同时组织修(水)铜(鼓)平(江)浏(阳)反共联防,令刘建绪兼任联防主任。
修水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国民党更是虎视耽耽,他们进攻的策略是集中兵力,逐渐推进,扩大破坏,组织民团,巩固阵地。1930年11月上旬,国民党新编第十师及独立三十二旅分别侵入修水马坳、大椿等地,修水县城守敌空虚。中共修水中心县委一面令马坳、大椿军民及当地赤卫队奋起迎击,一面请求红十六军火速增援,配合修水地方武装攻打修水县城。12月3日,红十六军第九师在师长喻庚、政委李幼军的率领下,从平江挥师东下,直取修水县城。县委、县苏组织万余武装农民和赤卫队、担架队随军进发。守城敌军弃城而逃,县城第三次被红军占驻。红十六军第八师也向修水苏区*拢,在修水游击队、赤卫队的配合下,歼灭进犯马坳苏区的敌三十二旅一个营,给予进犯大椿苏区的敌十师以沉重打击,先后计歼敌600余人,缴枪400余支及大批弹药。
红十六军第八、九师的行动,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极大恐慌。12月17日,蒋 介石电令湘鄂赣国民党军队向修水进攻,并令郝梦麟兼任修水“剿匪”区主任。27日,国民党王东原、陶广等3个师由平江长寿街、通城侵入修水;谢彬第十师也由通城、崇阳进入修水;陈光中师由文家市兼程急进修水、铜鼓;郝梦麟亲率五十四师由武宁向修水逼近。当国民党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修水苏区围攻时,红十六军采取“握紧拳头,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决定首先给王东原师以迎头痛击,然后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29日,红十六军主力在修水、平江交界的土龙铺咬住王东原十五师激战,给王师以毁灭性的打击,接着猛攻平江县城,歼灭守敌一个团。围攻修水苏区的国民党军慌了手脚,急忙调兵西进,追剿红十六军,国民党对修水苏区第一次“围剿”遭到失败。
1931年3月18日,蒋 介石任命国民党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为修水“剿匪”区主任,命王东原十五师驻平江,陈光中三十二师驻浏阳,把在中央苏区吃了败仗的谭道源五十师和朱耀华十八师调到湘鄂赣地区,加上原有部队,共集5师之众,妄图消灭我红十六军。这时修水已成为中共湘鄂赣特区委驻地,是国民党重点“剿匪”区之一。4月,谭道源集中国民党谢彬第十师、刘夷独立三十二旅及江西保安十团和地方武装共7000余人,向修水苏区发动进攻,企图先扫清苏区外围,进而一举占领县委、县苏驻地渣津,直扑湘鄂赣特区委驻地上杉。修水苏区通过第一次反“围剿”,武装力量有了增强。除县、区游击队外,还在上杉成立了赣北红色警卫营和修水县武装交通大队。这些武装力量的建立,加上湘鄂赣主力红军的支援,为修水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准备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仍是严峻的。
4月下旬,江西吴抚夷保安十团进犯修水五区,企图从侧背偷袭湘鄂赣特区委驻地上杉。中共五区区委书记杨佑率区级机关主动放弃驻地,诱敌深入到雅洋的深山峡谷,保安十团进入伏击圈时,遭到红军一个营和区游击队的猛烈攻击,保安团指挥失控,死伤惨重。此役,生俘保安十团大队长陈志远,缴获大批枪支弹药。5月1日,国民党新编第十师一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向修水七区进攻,企图以此为跳板,会同独立三十旅进攻渣津。在塘城坳与红七师相遇,红七师一部边打边退,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迂回敌后,前后夹击。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敌丢下一片尸体,狼狈逃窜。红七师共毙敌3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300余支,子弹军用品无数。战斗结束后,红七师在塘城举行隆重的祝捷大会,七区群众杀猪宰羊欢庆胜利。6月13日,溪口民团团总周正林率众1700余人趁大椿空虚之机进攻大椿苏区,冲到苏区腹地大港弦,杀人放火,抢东西,将苏区的猪、牛、粮食等抢劫一空。县赤色警卫营会同六区三乡的赤色先锋营对来犯的民团发起猛攻,毙死130余人,缴获许多梭标、大刀、鸟铳,并将民团所抢的东西全部追回。修水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经过这次战斗胜利结束。
1931年7月,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的同时,国民党刘夷独立三十二旅两个团和江西保安团再度围攻修水苏区,以达到消灭中共湘鄂赣特区委首脑机关的目的。特区委从鄂东南速调红十六军一个团返回修水,会同红军独立三师、省警卫团、修水赤色警卫一、二营,一起迎击来犯之敌,保卫湘鄂赣领导机关的安全。11月16日,国民党刘夷独立三十二旅和江西省保安团,在侦察修水马坳、渣津地区均无红军后,长驱直入,妄图捣毁湘鄂赣省委(8月特区委改称省委)、省苏驻地上杉。红军以小股力量迎敌,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在马坳至渣津一线设下埋伏。国民党军进至黄坊界,开始盲目射击,见无动静,即向东港方向窜犯,企图抄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后路。红军杀声震天,从四面向敌军猛压,凡进入“口袋”者,皆被红军全歼。整个战斗共缴获步枪437支,子弹4万余发,活捉国民党团长1人,连长4人,排长以下官兵300余人。
黄坊战斗结束后,红三师返回鄂东南苏区,修水九区游击队奉命随红三师一道行动。11月18日,溪口保安团300余人趁红军主力远离苏区之际,袭击陈坊苏区,逢人便杀,见屋就烧。第四乡赤卫队掩护群众撤出陈坊,最后与100余群众退守汽洞。汽洞是一个可容纳千余人的天然石洞。赤卫队员与群众退进洞后,保安团便在洞口堆上干柴等物,燃烧后塞入洞内,用四架风车对着洞口猛扇达12小时之久。第二天,九区游击队闻讯从鄂东南赶来,将敌击溃,并将受难 的赤卫队员和群众背出洞口,除3人经抢救生还外,熏死133人,这就是当时震惊赣西北的“汽洞惨案”。12月,国民党独立三十二旅一个团侵入马坳苏区。红十六军主力分三路迎击敌人,在火马嘴消灭敌人一个排。驻马坳街上敌军听到枪响,知道遇上红军主力,慌忙撤退,红军乘胜追击,歼敌一部。此后半年多,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不敢进犯修水苏区。
2、四、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受挫与失败
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中心修水,发动第四次“围剿”,集中第五十师、独立三十二旅、第三十三师、七十七师和江西保安团等计3万兵力,向修水苏区发动全面进攻。此时,湘鄂赣省级领导机关已由修水上杉迁至万载小源,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亦随省级机关转战东南各县,执行开辟东南苏区与湘鄂赣苏区打成一片的任务。保卫修水苏区的重任完全落在活动在平、浏、修、铜的独立第二师、修铜宜奉独立团、修水独立营及各区地方武装的肩上。国民党第五十师2个团和江西保安团在副师长成光耀、旅长彭诗奎的率领下,从马坳、河桥、靖林等地分头向县委、县苏驻地渣津发起进攻。修水中心县委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放弃驻地,将县级机关迁至古市东山,命令修水独立营和各区武装配合独立红二师沿途阻击,骚扰疲惫敌人。
7月25日,国民党五十师一个团占领渣津一座空镇,付出了代价。河桥一战,修水独立营消灭江西保安团2个大队,黄坊一仗,红二团给进犯的五十师一个团以迎头痛击,大挫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五十师占领渣津后,找不到给养,又受到红军游击队不断地骚扰和打击,只好于8月中旬放弃渣津,退至马坳。敌人的进攻暂时停止,修水县委、县苏又迁回渣津。8月下旬,国民党军队重新调整部署,由第五十师5个团编成第一进剿纵队,第六十二师4个团编成第二进剿纵队,另调七十七师1个团,共10个团的兵力,配备飞机,向渣津、马坳等地发动全面进攻。开始,出动飞机对渣津轮番轰炸,然后一窝蜂似压向渣津。9月渣津失守,修水苏区被分割成河东、河西两片。渣津、马坳、大桥等苏区被敌侵占,县委、县苏机关又被迫迁驻古市东山、大椿、画坪等地。敌军占领渣津后,偷袭三溪坳大坑的湘鄂赣军区中路指挥部,副指挥邓绍华等50余人英勇牺牲。
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红十六军第七师、独立红三师、修铜宜奉边独立团、修水独立团,大椿、光华等区游击队,分别在画坪、朱家坳、来源岭、木马岭、司前等地痛击来犯之敌,共打死打伤5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枪300余支。1933年8月,修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基本结束。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修水苏区虽然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给进犯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特别是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对敌人很快将进行第四次“围剿”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至苏区的形势恶化。
1933年9月,国民党蒋 介石调动100万兵力,200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围攻中央苏区。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共”西路军总司令何健,在萍乡设立“西路军总部”行营,调集两个纵队,向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袁水以北之修水、铜鼓、奉新、宜丰、万载等县是国民党第五十师的“清剿”区。早在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就发出关于准备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县委、县苏挑选精壮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充实主力,从军事上作好反“围剿”的准备。修水县委、县苏从台庄、万祥、山漫三个区挑选800余人,组成修水河东赤卫队第一纵队,由纵队长杨策清、政委樊德发带领,开赴万载高村,参加成立红六军团誓师大会。会后,修水赤卫纵队分别编入红十六师、十八师。同时,中共修水县委为了作好第五次反“围剿”的准备,在画坪先后召开全县第四次党代会和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分别讨论 了如何冲破敌人经济封锁,配合主力红军,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恢复苏区等问题,为反五次“围剿”作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10月中旬,国民党五十师、七十师及地方保安团等武装开始进攻修水和修铜宜奉边苏区。修水和边县游击队、赤卫队与广大群众,配合湘鄂赣主力红军第十六师,独立红三师、修铜宜奉边独立团作战,取得了马迹桥、上王埂、寒婆岭战斗的胜利,打死打伤敌人2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俘敌一批。
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省苏驻地万载小源排埠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后,小源陷敌包围之中。省委决定将省级机关和革命群众撤出小源,经铜鼓的幽居、祖庄和修铜宜奉边的龙门山区,于5月辗转到达修水画坪苏区。画坪地处赣鄂边界,东抵大椿出马坳,西邻全丰出湖北通城,北*杨津毗湖北崇阳,总面积约80平方里。境内高山峻岭,森林茂密,已成为修水苏区的中心。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部队迁至画坪后,给画坪苏区在粮食、住宿、安全等诸方面增加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为此,修水县委、县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到白区购运粮食以及为保证省级机关搬迁的一路上的安全,不少共产党员和地方武装人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省委、省苏及其机关、部队也体谅地方的困难,与群众同甘共苦,住石洞、草棚,还以野菜当粮,帮助人民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
湘鄂赣省委、省苏和主力红十六师到达画坪苏区后,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健急调第三纵队在通城的冯师张团进至大盘山苦竹岭、南楼岭一线;调在修水的以北之郭师陈团进至荣坑、上源一线;调第二纵队在修水的岳师杨团到大港弦、古市岭一线;调在平江东部之李师傅团和邓旅两个营于水源、白沙岭一线。加上江西吴抚夷保安团一起,包围画坪苏区,并逐步缩小包围圈。为了摆脱敌人,省委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命令红十六师一部先向鄂东南突围,尔后再折回修铜宜奉边。红十六师一部在师长高泳生的率领下,为迷惑敌人,向鄂东南方向出击,在崇阳的大沙坪与郭汝栋两个团激战,损失严重,不得不返回画坪。与此同时,省级机关在红十六师的掩护和红三师的接应下,转移到修铜宜奉边的龙门山区。在掩护转移的过程中,红十六师四十六、四十八团在画坪遭强敌围攻,激战半日,损失惨重。1934年6月9日,师长高泳生为吸引敌军,率领20余人向黄袍山方向突围,在全丰坑口遭敌伏击被捕,在押往修水县城的途中,高借上厕所之机,打倒敌兵逃脱。敌四面追捕,因天黑路滑,高泳 生跌入深潭牺牲。
湘鄂赣省委、省苏及其机关、部队离开画坪苏区后,国民党第五十师师长文信修统一指挥五十师和第十九、二十六、三十三师各一部以及吴抚夷保安团等,继续“清剿”画坪苏区,在通往苏区的大小山头和交通要道上修碉堡,设炮台,挖工事,断绝画坪与外界的来往,实行军事、经济封锁。国民党军队进山后,见人就捉,见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发现有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山头就放火烧,连续搞了两个多月。与此同时,国民党搞自首自新的软化政策,少数人丧失革命气节,拖枪投敌,成了国民党的鹰犬。县苏主席樊高升、县军事部长陈桂生拖枪投降敌军后,上山喊话,搜山带捉,成了可耻叛徒。但是,苏区广大共产党员、游击队、赤卫队、保卫队员和苏区人民,面对敌人的软硬政策,毫不畏惧和动摇,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弹尽粮绝,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伤病员在弹尽粮绝后,不能与敌人战斗到底,宁愿自杀,也不当俘虏;有的被敌人捉住后,誓死不屈,英勇就义。
修水县委、县苏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顽强斗争两个多月,最后,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县委书记樊明德为保存仅有的一点革命力量,决定分散突围。由于敌众我寡,除樊明德、卢月恒等少数冲出重围外,县委、县苏等大部分干部和游击队员被捕或英勇殉难。至此,修水县委解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从画坪苏区失守到1934年冬短短几个月内,被国民党杀害的苏区党政军干部和革命群众达1500余人。
1930年开始,中央苏区及各革命根据地在军阀混战中迅速发展,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蒋 介石极为恐慌,在蒋、冯、阎军阀混战结束后,于11月开始对中央苏区周围的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为进攻中央苏区扫清障碍。湘鄂湘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屏障。活跃在这块土地上的湘鄂赣省主力红军第十六军,是蒋介石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障碍。因此,蒋介石在部署对中央苏区“围剿”的同时,先组织了对湘鄂赣苏区的“围剿”,令国 民党的陈光中新编三十二师、王东原十五师驻浏阳、平江、通城一带,郭汝栋第二十六师驻阳新、武宁一带,胡祖玉第五师一旅驻九江、德安,刘夷独立第三十二旅驻南昌和南浔路沿线,对湘鄂赣根据地(包括修武瑞苏区)构成严密的包围圈。同时组织修(水)铜(鼓)平(江)浏(阳)反共联防,令刘建绪兼任联防主任。
修水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国民党更是虎视耽耽,他们进攻的策略是集中兵力,逐渐推进,扩大破坏,组织民团,巩固阵地。1930年11月上旬,国民党新编第十师及独立三十二旅分别侵入修水马坳、大椿等地,修水县城守敌空虚。中共修水中心县委一面令马坳、大椿军民及当地赤卫队奋起迎击,一面请求红十六军火速增援,配合修水地方武装攻打修水县城。12月3日,红十六军第九师在师长喻庚、政委李幼军的率领下,从平江挥师东下,直取修水县城。县委、县苏组织万余武装农民和赤卫队、担架队随军进发。守城敌军弃城而逃,县城第三次被红军占驻。红十六军第八师也向修水苏区*拢,在修水游击队、赤卫队的配合下,歼灭进犯马坳苏区的敌三十二旅一个营,给予进犯大椿苏区的敌十师以沉重打击,先后计歼敌600余人,缴枪400余支及大批弹药。
红十六军第八、九师的行动,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极大恐慌。12月17日,蒋 介石电令湘鄂赣国民党军队向修水进攻,并令郝梦麟兼任修水“剿匪”区主任。27日,国民党王东原、陶广等3个师由平江长寿街、通城侵入修水;谢彬第十师也由通城、崇阳进入修水;陈光中师由文家市兼程急进修水、铜鼓;郝梦麟亲率五十四师由武宁向修水逼近。当国民党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修水苏区围攻时,红十六军采取“握紧拳头,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决定首先给王东原师以迎头痛击,然后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29日,红十六军主力在修水、平江交界的土龙铺咬住王东原十五师激战,给王师以毁灭性的打击,接着猛攻平江县城,歼灭守敌一个团。围攻修水苏区的国民党军慌了手脚,急忙调兵西进,追剿红十六军,国民党对修水苏区第一次“围剿”遭到失败。
1931年3月18日,蒋 介石任命国民党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为修水“剿匪”区主任,命王东原十五师驻平江,陈光中三十二师驻浏阳,把在中央苏区吃了败仗的谭道源五十师和朱耀华十八师调到湘鄂赣地区,加上原有部队,共集5师之众,妄图消灭我红十六军。这时修水已成为中共湘鄂赣特区委驻地,是国民党重点“剿匪”区之一。4月,谭道源集中国民党谢彬第十师、刘夷独立三十二旅及江西保安十团和地方武装共7000余人,向修水苏区发动进攻,企图先扫清苏区外围,进而一举占领县委、县苏驻地渣津,直扑湘鄂赣特区委驻地上杉。修水苏区通过第一次反“围剿”,武装力量有了增强。除县、区游击队外,还在上杉成立了赣北红色警卫营和修水县武装交通大队。这些武装力量的建立,加上湘鄂赣主力红军的支援,为修水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准备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仍是严峻的。
4月下旬,江西吴抚夷保安十团进犯修水五区,企图从侧背偷袭湘鄂赣特区委驻地上杉。中共五区区委书记杨佑率区级机关主动放弃驻地,诱敌深入到雅洋的深山峡谷,保安十团进入伏击圈时,遭到红军一个营和区游击队的猛烈攻击,保安团指挥失控,死伤惨重。此役,生俘保安十团大队长陈志远,缴获大批枪支弹药。5月1日,国民党新编第十师一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向修水七区进攻,企图以此为跳板,会同独立三十旅进攻渣津。在塘城坳与红七师相遇,红七师一部边打边退,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迂回敌后,前后夹击。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敌丢下一片尸体,狼狈逃窜。红七师共毙敌300余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300余支,子弹军用品无数。战斗结束后,红七师在塘城举行隆重的祝捷大会,七区群众杀猪宰羊欢庆胜利。6月13日,溪口民团团总周正林率众1700余人趁大椿空虚之机进攻大椿苏区,冲到苏区腹地大港弦,杀人放火,抢东西,将苏区的猪、牛、粮食等抢劫一空。县赤色警卫营会同六区三乡的赤色先锋营对来犯的民团发起猛攻,毙死130余人,缴获许多梭标、大刀、鸟铳,并将民团所抢的东西全部追回。修水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经过这次战斗胜利结束。
1931年7月,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的同时,国民党刘夷独立三十二旅两个团和江西保安团再度围攻修水苏区,以达到消灭中共湘鄂赣特区委首脑机关的目的。特区委从鄂东南速调红十六军一个团返回修水,会同红军独立三师、省警卫团、修水赤色警卫一、二营,一起迎击来犯之敌,保卫湘鄂赣领导机关的安全。11月16日,国民党刘夷独立三十二旅和江西省保安团,在侦察修水马坳、渣津地区均无红军后,长驱直入,妄图捣毁湘鄂赣省委(8月特区委改称省委)、省苏驻地上杉。红军以小股力量迎敌,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在马坳至渣津一线设下埋伏。国民党军进至黄坊界,开始盲目射击,见无动静,即向东港方向窜犯,企图抄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后路。红军杀声震天,从四面向敌军猛压,凡进入“口袋”者,皆被红军全歼。整个战斗共缴获步枪437支,子弹4万余发,活捉国民党团长1人,连长4人,排长以下官兵300余人。
黄坊战斗结束后,红三师返回鄂东南苏区,修水九区游击队奉命随红三师一道行动。11月18日,溪口保安团300余人趁红军主力远离苏区之际,袭击陈坊苏区,逢人便杀,见屋就烧。第四乡赤卫队掩护群众撤出陈坊,最后与100余群众退守汽洞。汽洞是一个可容纳千余人的天然石洞。赤卫队员与群众退进洞后,保安团便在洞口堆上干柴等物,燃烧后塞入洞内,用四架风车对着洞口猛扇达12小时之久。第二天,九区游击队闻讯从鄂东南赶来,将敌击溃,并将受难 的赤卫队员和群众背出洞口,除3人经抢救生还外,熏死133人,这就是当时震惊赣西北的“汽洞惨案”。12月,国民党独立三十二旅一个团侵入马坳苏区。红十六军主力分三路迎击敌人,在火马嘴消灭敌人一个排。驻马坳街上敌军听到枪响,知道遇上红军主力,慌忙撤退,红军乘胜追击,歼敌一部。此后半年多,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不敢进犯修水苏区。
2、四、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受挫与失败
1932年7月,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中心修水,发动第四次“围剿”,集中第五十师、独立三十二旅、第三十三师、七十七师和江西保安团等计3万兵力,向修水苏区发动全面进攻。此时,湘鄂赣省级领导机关已由修水上杉迁至万载小源,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亦随省级机关转战东南各县,执行开辟东南苏区与湘鄂赣苏区打成一片的任务。保卫修水苏区的重任完全落在活动在平、浏、修、铜的独立第二师、修铜宜奉独立团、修水独立营及各区地方武装的肩上。国民党第五十师2个团和江西保安团在副师长成光耀、旅长彭诗奎的率领下,从马坳、河桥、靖林等地分头向县委、县苏驻地渣津发起进攻。修水中心县委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放弃驻地,将县级机关迁至古市东山,命令修水独立营和各区武装配合独立红二师沿途阻击,骚扰疲惫敌人。
7月25日,国民党五十师一个团占领渣津一座空镇,付出了代价。河桥一战,修水独立营消灭江西保安团2个大队,黄坊一仗,红二团给进犯的五十师一个团以迎头痛击,大挫了敌军的嚣张气焰。五十师占领渣津后,找不到给养,又受到红军游击队不断地骚扰和打击,只好于8月中旬放弃渣津,退至马坳。敌人的进攻暂时停止,修水县委、县苏又迁回渣津。8月下旬,国民党军队重新调整部署,由第五十师5个团编成第一进剿纵队,第六十二师4个团编成第二进剿纵队,另调七十七师1个团,共10个团的兵力,配备飞机,向渣津、马坳等地发动全面进攻。开始,出动飞机对渣津轮番轰炸,然后一窝蜂似压向渣津。9月渣津失守,修水苏区被分割成河东、河西两片。渣津、马坳、大桥等苏区被敌侵占,县委、县苏机关又被迫迁驻古市东山、大椿、画坪等地。敌军占领渣津后,偷袭三溪坳大坑的湘鄂赣军区中路指挥部,副指挥邓绍华等50余人英勇牺牲。
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红十六军第七师、独立红三师、修铜宜奉边独立团、修水独立团,大椿、光华等区游击队,分别在画坪、朱家坳、来源岭、木马岭、司前等地痛击来犯之敌,共打死打伤5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枪300余支。1933年8月,修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基本结束。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修水苏区虽然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给进犯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特别是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对敌人很快将进行第四次“围剿”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至苏区的形势恶化。
1933年9月,国民党蒋 介石调动100万兵力,200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围攻中央苏区。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共”西路军总司令何健,在萍乡设立“西路军总部”行营,调集两个纵队,向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袁水以北之修水、铜鼓、奉新、宜丰、万载等县是国民党第五十师的“清剿”区。早在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就发出关于准备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县委、县苏挑选精壮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充实主力,从军事上作好反“围剿”的准备。修水县委、县苏从台庄、万祥、山漫三个区挑选800余人,组成修水河东赤卫队第一纵队,由纵队长杨策清、政委樊德发带领,开赴万载高村,参加成立红六军团誓师大会。会后,修水赤卫纵队分别编入红十六师、十八师。同时,中共修水县委为了作好第五次反“围剿”的准备,在画坪先后召开全县第四次党代会和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分别讨论 了如何冲破敌人经济封锁,配合主力红军,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恢复苏区等问题,为反五次“围剿”作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10月中旬,国民党五十师、七十师及地方保安团等武装开始进攻修水和修铜宜奉边苏区。修水和边县游击队、赤卫队与广大群众,配合湘鄂赣主力红军第十六师,独立红三师、修铜宜奉边独立团作战,取得了马迹桥、上王埂、寒婆岭战斗的胜利,打死打伤敌人2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俘敌一批。
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省苏驻地万载小源排埠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后,小源陷敌包围之中。省委决定将省级机关和革命群众撤出小源,经铜鼓的幽居、祖庄和修铜宜奉边的龙门山区,于5月辗转到达修水画坪苏区。画坪地处赣鄂边界,东抵大椿出马坳,西邻全丰出湖北通城,北*杨津毗湖北崇阳,总面积约80平方里。境内高山峻岭,森林茂密,已成为修水苏区的中心。湘鄂赣省委、省苏机关部队迁至画坪后,给画坪苏区在粮食、住宿、安全等诸方面增加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为此,修水县委、县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到白区购运粮食以及为保证省级机关搬迁的一路上的安全,不少共产党员和地方武装人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省委、省苏及其机关、部队也体谅地方的困难,与群众同甘共苦,住石洞、草棚,还以野菜当粮,帮助人民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
湘鄂赣省委、省苏和主力红十六师到达画坪苏区后,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健急调第三纵队在通城的冯师张团进至大盘山苦竹岭、南楼岭一线;调在修水的以北之郭师陈团进至荣坑、上源一线;调第二纵队在修水的岳师杨团到大港弦、古市岭一线;调在平江东部之李师傅团和邓旅两个营于水源、白沙岭一线。加上江西吴抚夷保安团一起,包围画坪苏区,并逐步缩小包围圈。为了摆脱敌人,省委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命令红十六师一部先向鄂东南突围,尔后再折回修铜宜奉边。红十六师一部在师长高泳生的率领下,为迷惑敌人,向鄂东南方向出击,在崇阳的大沙坪与郭汝栋两个团激战,损失严重,不得不返回画坪。与此同时,省级机关在红十六师的掩护和红三师的接应下,转移到修铜宜奉边的龙门山区。在掩护转移的过程中,红十六师四十六、四十八团在画坪遭强敌围攻,激战半日,损失惨重。1934年6月9日,师长高泳生为吸引敌军,率领20余人向黄袍山方向突围,在全丰坑口遭敌伏击被捕,在押往修水县城的途中,高借上厕所之机,打倒敌兵逃脱。敌四面追捕,因天黑路滑,高泳 生跌入深潭牺牲。
湘鄂赣省委、省苏及其机关、部队离开画坪苏区后,国民党第五十师师长文信修统一指挥五十师和第十九、二十六、三十三师各一部以及吴抚夷保安团等,继续“清剿”画坪苏区,在通往苏区的大小山头和交通要道上修碉堡,设炮台,挖工事,断绝画坪与外界的来往,实行军事、经济封锁。国民党军队进山后,见人就捉,见屋就烧,见东西就抢,发现有红军游击队活动的山头就放火烧,连续搞了两个多月。与此同时,国民党搞自首自新的软化政策,少数人丧失革命气节,拖枪投敌,成了国民党的鹰犬。县苏主席樊高升、县军事部长陈桂生拖枪投降敌军后,上山喊话,搜山带捉,成了可耻叛徒。但是,苏区广大共产党员、游击队、赤卫队、保卫队员和苏区人民,面对敌人的软硬政策,毫不畏惧和动摇,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弹尽粮绝,流尽最后一滴血。有的伤病员在弹尽粮绝后,不能与敌人战斗到底,宁愿自杀,也不当俘虏;有的被敌人捉住后,誓死不屈,英勇就义。
修水县委、县苏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顽强斗争两个多月,最后,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县委书记樊明德为保存仅有的一点革命力量,决定分散突围。由于敌众我寡,除樊明德、卢月恒等少数冲出重围外,县委、县苏等大部分干部和游击队员被捕或英勇殉难。至此,修水县委解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从画坪苏区失守到1934年冬短短几个月内,被国民党杀害的苏区党政军干部和革命群众达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