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太极图•易说》、《通书》、《爱莲说》,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宋景佑三年(1036),20岁的周敦颐被朝廷任命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
一、在修水创办了最早的濂溪书院
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清廉勤勉,为学严谨,深孚民心。庆历二年(1042),周敦颐在县城风景优美的旌阳山麓创建景濂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书院右侧修河如玉带般蜿蜒东行,酷似其家乡的濂溪,周敦颐便将书院改名濂溪书院,一直延用至明嘉靖年间。明嘉靖时书院旁修建黄山谷寺,明崇祯年间县人遂将书院改称濂山书院,共同纪念周敦颐和黄庭坚。清康熙七年(1668)复称濂溪书院,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的续捐,书院院资倍增,院产遍布全县八乡。
书院分三重:讲堂、尊经阁、文昌阁,祭祀有孔圣人塑像,旁设房舍二十余间,规模宏大。书院屡建屡修,元代修建1次,明代修建4次,清代修建7次。书院高人如织、鸿儒不断,黄庭坚、苏轼、“二程”(程颢、程颐)等曾来游学、寻访。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清代地理历史学家王谟等著名学者曾主讲此书院。书院士子遍布宁州及周边州县,从而使这座全县历史最长、名声最大的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县共有的“总汇”书院。2009年,修水县政府在黄庭坚纪念馆内重建濂山书院(见图)。
周敦颐一生坎坷,四处奔波,却创办了多所名为“濂溪书院”的学堂。迄今为止,江苏、广东、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均有濂溪书院,如湖南汝城濂溪书院、广州濂溪书院、诸暨濂溪书院、郴州爱莲湖濂溪书院、赣州濂溪书院、九江濂溪书院等。据史料记载,修水濂溪书院是周敦颐亲自创办的最早的濂溪书院,比1072年建成的九江濂溪书院早30年。
二、参研黄龙佛道
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志趣高远,博学力行。他广泛阅读、寻学,努力通晓儒佛道等多门类思想。根据先哲时贤的研究,周敦颐一生参研的僧人主要有僧寿涯、黄龙慧南、祖心道瑄、佛印了元、东林常总,其中黄龙慧南、祖心道瑄都是修水黄龙寺高僧,《居士分灯录》载有周敦颐与祖心道瑄的参研语录。
修水黄龙山寺庙道观众多,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周敦颐在公事之余,徜徉于佳山胜水之间,常常参禅问道于黄龙山佛寺道观之中。考诸周敦颐之诗文,亦可见个中消息。如《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诗云:“琳宫金刹接峰峦,一径潜通竹树寒。是处尘劳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宿山房》诗亦云:“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居士分灯录》载有周敦颐言语:“吾此妙心实启迪于黄龙,发明于佛印。然易理廓达,自非东林开遮拂拭,无繇表里洞然” 。
由此可见,周敦颐参研黄龙山佛道乃是不争的事实,其所作《太极图说》、《通书》中先天宇宙论的佛道思想,亦含参悟修水黄龙佛道的机理。(作者系万承风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