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当代人物 • 正文

修水放映一家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武现

  “只要村民想看、只要村民爱看、只要村民乐意,我们夫妇俩就是‘送戏下乡成了送命下乡’,我俩也无怨无悔。”——涂翌杨夫妇手记

  9月20日下午3点,记者在修水县城宁红大市场找到56岁的乡村电影放映员涂翌杨时,他正与妻子梁秀珍、儿子涂伟、女婿练胜秋忙碌着将百多公斤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支架、屏幕、音箱等放映设备一件件搬上车安放好,涂翌杨脸上满是汗珠。坐在车上,一家随车向乡村驶去。

  晚上6点,涂翌杨一家来到新湾乡回坑村一偏僻小组,寂静的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老涂一家人又来放电影了”,小孩欢呼雀跃,村民奔走相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妪搬着一个小板凳,推着中风偏瘫的老伴早早地找好了位置:“老涂放的电影,看起来像喝鸡汤一样过瘾”。

  晚7点半,银幕上跳出了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片头,打闹嬉戏的孩子安静了下来。一棵大树的树丫上,爬满了小孩,河边的护栏上、路边的石礅上已坐满大人。涂翌杨环顾四周,估计全场有300多人,偌大场地几乎爆满,他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意……他妻子梁秀珍在放映电影记事簿上做了笔记:“9月20日,新湾乡回坑村,第3990场,电影《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及《秋季养蚕》科教片,观众300多人。”

  涂翌杨夫妇,这对普普通通的农民,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为乡亲们放电影。30年来,涂翌杨夫妇或骑摩托,或肩挑拷贝,或马驮车载放映工具,走乡镇,入村庄,为村民送去一场场电影。至今共放映近4000场,往返行程超过10万公里,观看群众超过50万人次。

  “因热爱电影,结为伉俪成家立业,因衷情电影,志同道合走乡串村,30年艰辛的镜头,辛酸的片断,是我们夫妻俩与电影不解之缘的最好诠释。” ——涂翌杨夫妇手记

  今年56岁的涂翌杨和54岁的梁秀珍夫妇是修水县马祖湖村村民。涂翌杨从小对电影情有独钟,只要是放映队入村,他第一个到场看工作人员挂幕布、倒影片。“那个年代,农民没什么娱乐,村里看一场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当时最受农民欢迎的人估计就是电影放映员了。”也正因两人对电影莫名的爱好,才志同道合结为了夫妻。

  1982年2月,《光明日报》上称,私人可从事和经营电影放映。看到这个消息后,涂翌杨、梁秀珍夫妇兴奋不已。“马祖湖村离乡镇、县城较远,信息闭塞,如果有了电影,村民便有了娱乐,不但村民不会打牌赌博了,而且自己还可以利用晚上时间赚一点点微薄收入,补贴家用。”于是,他们到相关单位办好了手续,从亲朋好友处借来2300元钱,购买了放映机与相关设备,到县电影公司进行了放映技术培训,夫妇俩顺利拿到了放映员执照。便开始了走乡入村的放映生涯,这一放就是25年,从此与电影结下了难解之缘。

  1987年7月上旬的一天,为了晚上放映的拷贝,梁秀珍独自把家里已放映过的拷贝,步行8公里挑到四矿,再搭车到县城换《霍元甲》新片,当晚返回时恰巧天下大雨,河水暴涨,如不涉水而过,会耽误晚上电影放映,若强行过河,拷贝会因河水浸湿而损坏。怎么办?梁秀珍脱下雨衣把拷贝包裹起来,一个个地顶过头顶涉水而过。当搬第四个拷贝时,一阵狂风骤然而至,梁秀珍身子摇晃起来,头顶上拷贝也随之跌落水中,这下可急坏了梁秀珍,拷贝丢了一个,村民就只能看上三集,她顾不了许多,只好潜到水中拼命地找,拷贝找到了,梁秀珍却被水呛得哇哇直吐。晚上放映时,虽然因这一集拷贝潮湿的原因影像有点模糊外,但村民还是完整地看完了该片,当村民知道梁秀珍为了保护拷贝而被水呛时,都投来钦佩的目光。

  “当看到村里娃欢呼雀跃的高兴样,听到村民们真情称赞时,我俩献身电影的自豪感、满足感油然而生,也更坚定了我们今后铿锵步履。”——涂翌杨夫妇手记

  九十年代之后,电视慢慢进入平常百姓家,电影已不是人们娱乐的唯一选择了。记得有一次,放电影时,买一角钱一张电影票,到开映时总售票票款只卖了2、3元钱,还不够付电费呢。至于租赁拷贝费用那自然是要蚀本了。电影行业的不景气,使电影放映员几乎处于半失业状态,即使那时候有机会到外面发展,涂翌杨还是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10多年的电影放映事业,用他的话说:“我俩对电影有了特殊的感情!”,他俩始终期待着乡村电影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2004年全国各地掀起了“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的热潮,修水县在2005年7月也重新组建了流动电影队,下乡为群众服务,涂翌杨、梁秀珍成为其中的一员。夫妻俩在高兴无以言表的同时,劲头十足,第二天,就把多年积蓄下来的8000元钱全部取了出来,到省城购买了一台先进的放映机。

  涂翌杨夫妇负责修水县西港镇、大桥镇、新湾乡、余段乡、石坳乡等乡镇村内行政村的放映任务。有些山路非常陡峭,“夫妇俩不但要当搬运工,搬那重达100斤的放映机,而且还要克服酷暑和蚊虫的肆虐,夏夜里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飞蛾往放映机放出的光束里扑,又不能放开这放映机,难免会沾到飞蛾粉,身上就奇痒无比,但是每次放片时,全村老老少少早早就搬着板凳赶来了,也有坐在草地上的和站着的,都挤满在了银幕前后,放映机周围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所受的苦累都随之烟消云散,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涂翌杨笑着说。

  去年下半年,涂翌杨夫妇像平时一样把电影送到西港镇的一个村庄里,电影放完后,一位名叫黄察兰的六旬的老人兴高采烈跑到他面前说:“我十多年没看电影了,谢谢你们送电影到我们这个偏僻村子里来,你们下次来放映时,我请客!”此刻涂翌杨夫妇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电影放映员的价值。有时候送电影到村子里,部分上了年纪的村民听不懂普通话,涂翌杨夫妇一边放映,一边按幕布上的内容用话筒作简要讲解,尽量让他们“听”得懂电影。难怪新湾乡一村民如此的说:“看老涂夫妇放的电影,我们看不懂却听得懂。”

  数字电影于去年9月引进修水后,涂翌杨夫妇领到了全县两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劲头更足了,花四万元钱买来了一辆昌河装运放映设备。夫妻俩不但常年披星戴月串乡走村,还把儿子、女儿、女婿也“请”进了下乡放映电影的这个行列,一家两个放映队到村组轮流放映。涂翌杨夫妇看到儿女们乐意“传承”“衣钵”时,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涂翌杨对记者说:“我们夫妇俩年近六旬,如果儿女们不愿意接这个‘衣钵’,过不了几年,那我管辖的几个乡镇的村民就看不到精彩的电影了。我夫妇俩不但自己痴迷电影,还希望下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夫妇俩对电影永不改变的情结。”(周武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当代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