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修河旁的公共绿化带承担着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县城空气等功能,可近来有市民竟在里面“见缝插针”种上了蔬菜———公共绿地岂能变成私家菜园
近日,本报接到不少市民反映,在县法院对面河岸上的公共绿地———一条几百米长的河岸绿化带内,被市民种上了辣椒、茄子等各种蔬菜,休闲散步的行人见此都不禁摇头:公共绿地岂能变成“私家菜园”?
8月3日,记者在这里遇到一位老人正在摘豆角,狭小的菜地斜躺在沿河的坡度上,几米外便是深不见底的河水。
据了解,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公共绿地覆盖率,我县在修河县城段栽植了大量耐湿景观树,沿着修河两岸分布,与河岸的护栏、凉亭、便道融为一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一些市民却在这里私自种起了蔬菜,为县城容颜添上“伤疤”,让不少市民心烦不已。在便道上散步的居民李先生说:“河岸绿化带是公共绿地,怎么成了私人的菜园呢。”
县城乡建设局园林所所长胡复林说,在河岸绿化带种菜是不允许的。种菜者开挖堆积、发酵有机肥的粪窖,既污染空气,又污染修河水体;种菜后需经常除草、松土,容易造成河岸水土流失,甚至有引起河岸崩溃的危险;另外,在倾斜的河道上劳作和摘菜,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针对在河岸绿化带擅自种菜行为,县创建办、县城管大队、县园林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整治。仅今年以来,工作人员多次到河边清理蔬菜,并对种菜市民进行教育,却收效甚微。胡复林坦言:“如果破坏街道上的绿化带,一经发现,可处以三倍以上苗木款的罚款;但对河岸绿化带种菜,目前没有可行的执法依据和有效的监管手段,给管理带来困难,效果不是很明显。美化县城环境是广大市民共同的责任。修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爱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