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斌专栏 • 正文

河口镇,万里茶道第一镇——探寻中国宁红茶源流之二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斌

河口镇,万里茶道第一镇——探寻中国宁红茶源流之二

  万里茶道从何起?江西铅山河口镇。
  在古代,江西有遐迩闻名的四大古镇,分别是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河口镇。时至今日,其他古镇都是旧貌换新颜,难觅昔日芳踪,只有河口镇还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古街,被专家们誉为江西第一古街。
河口镇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称。临河古街是过去的主要街道,从城东的古街入口处算起,经一堡头、二堡头到三堡头,全长约两千五百多米。街道平均宽度约六米,街面多以青石、麻石或鹅卵石铺成。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街道约有一千五百米左右,基本上保留了古商业街的格局。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沿河古街楼房绵延蜿蜒,商铺鳞次栉比,石板上的深深车辙,见证了古街历史的悠久和市井的繁华。镇内小河九曲回环,一座座青石古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码头碑石上的字迹,依稀可以辨识,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的盛况。
  古代,河口的商品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南来北往的货物商旅均在街后的码头上船下船,这些码头通过巷道连络街道。建筑在信江边上大码头有10处之多,货物日吞吐量逾数百吨。
河口镇,现为铅山县政府驻地。因为铅山河和信江在此交汇,故名河口镇。信江发源于怀玉山,流经上饶、鹰潭两市多个县市区,在余干县发散为多支流入鄱阳湖。在河口镇流入信江的铅山河发源于武夷山桐木关北坡,流域面积主要在铅山,故名铅山河。
  信江接纳铅山河之后,水流大增,为通航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铅山,原境分属上饶县、弋阳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析上饶县清流、布政、崇义3乡,析弋阳县仁义、旌孝2乡,并入铅山场,设铅山县,治所永平,属信州管辖。1949年5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成立,驻永平镇;同年7月迁河口镇。
  江西四大古镇之所以名扬天下,都是有其原因的。景德镇以瓷器显,樟树以药材彰,吴城以扼守赣江和修河入湖口的要冲位置而成为水运时代江西最大的转运码头,而河口镇偏处赣东武夷山下,紧挨福建,怎么也能成为和景德、樟树、吴城并驾齐驱的古镇?细究河口之所以能忝列其中的原因,概况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地理位置优越。河口地处铅河与信江交汇处,是“信江要津,铅山首场”,周边方圆几百里之内,没有比河口镇更为优越的商品集散转运之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天然的物资集散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运交通便利。信江是赣东的黄金运输水道,就像今天的高速公路。河口坐拥信江最大码头,航运十分繁忙。由河口顺信江而下可达鄱阳湖,经鄱阳湖出湖口可进入长江;溯赣江而上,可达赣粤边境的梅岭而进入珠江水系而至广州;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转陆路可达浙江常山,进入钱塘江水系。这条水道联结闽、浙、赣、皖、湘、鄂、苏、粤等省,是江南诸省的水运中心,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集散。
  特色产业繁荣。铅山的造纸业和茶业极为发达,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地之一。其生产的连四纸质量非常优异,是古代主要的印刷用纸;而“河红茶” 更是畅销海内外,其中的“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还是贡品。福州没有开埠之前,武夷山地区所有的茶叶都经河口运至上海、武汉、九江等地外销,而输往俄罗斯的茶叶从河口至北方而达中俄边境是唯一的通道。武夷山地区出产的其他山货,如香菇、木耳、笋干、蜂蜜、茶油、桐油、桂圆、荔枝、竹制品、中药材等商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河口而运销中原和其他地方。浙江的丝绸、海货水产,上海的百货、棉布,四川、樟树的名贵药材,陕西的皮毛,广州的水果等都在此集散销售到赣东、闽北、浙西广大地区。明清时期,河口有众多茶庄和纸庄,茶叶和纸张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出口商品,还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前来交易,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名人推动作用。明代铅山人,状元宰相费宏因南昌宁王朱宸濠造反,在河口择地新建府第,并倡建了惠济渠。惠济渠方便了居民生活和消防,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定居。此外,费宏还修建了甲秀园,其秀美的景致吸引众多商人前来游览观赏,不少人因此选择留下来经商居住,促进了河口的繁荣。
  商业氛围浓厚。随着商业的发展,河口镇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各地商人在此兴建了约二十个会馆,如全福会馆、永春会馆、山陕会馆等。这些会馆为商人提供了沟通商情信息、协调行业事务,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官府重视管理。因商业繁盛,官府对河口镇的管理日益重视。明万历年河口设镇后,朝廷将原驻湖坊的巡检司移驻到河口。清乾隆年间,广信府将同知移驻河口,设同知公署,以管理水陆交通、商务税收等事宜,这有助于维护当地商业秩序,促进商业发展。
  由于物产丰饶,商业繁荣,河口镇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嘉庆七年,本镇有三万三千四百九十六户,有十六万九千余人,比一般的县城的人口多得多。河口镇的纸庄、纸号、纸栈、纸店众多,每年经销成千上万担的纸张,售银可达四、五十万两。除纸业外,河口镇的其他行业也十分繁荣,如棉布业、药业、南货店、广货布匹店、油行、粮食店、铜器店、银楼、面馆店、粉皮坊等,各类店铺鳞次栉比。河口镇沿河十大码头,每天有大小千余艘货船停泊装卸货物,船只往来频繁,甚至常有船到河口三日靠不了岸的情形,呈现出一片繁忙红火的景象。随着纸茶等贸易的兴盛,金融行业也蓬勃发展。山西平遥的“日昇昌”“蔚长厚”等票号在河口设立分号,还有“蔚长厚”开设的“官银号”钱庄等,为商业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河口镇,最大宗的贸易除了纸张外,就是茶叶。那时,茶商云集,茶庄林立,茶行众多,仅清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八年期间,茶行就达到三十多家,周边地区的茶叶,通过人挑水运车载马驮,全部运至河口镇,平均每年输出茶叶四、五万箱。
  这些茶叶从这个赣东信江流域最大的码头出发,在不同的地方会聚宁州红茶、祁门红茶、安化黑茶、蒲圻砖茶等茶品,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通往俄罗斯、欧洲等地万里之遥的征程。铅山河口镇,因其地处世界红茶起源地,又是通往俄罗斯、欧洲茶道的起点,当之无愧地成了万里茶道第一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斌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