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作协会员、省书院文化研究会会员、修水文史专家,《九岭风》著者谢小明
一是体例独特。类似于纪传体,辅之纪事本末体为体裁体例,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分进士家族、重要进士风采、进士名录三大部。
二是史料详实,内容考究。所有资料都通过严谨的考证或者查询。如袁鸣谦的资料查找到了珍藏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明清两朝历科题名碑录》。大量资料通过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进行查找等等。秉承"孤证不立"原则,依据充分、考述精当。并尽可能运用档案、文献、口述、实物等进行多角度考释、补正。
三是史料有许多新的发现。如章鉴真迹:贤良师济。周期雍真迹:诗派簪胄。万承风篆书体真迹:理学懿亲等。
该书是感恩前人,激励来者的教科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佳作。
江西省作协会员、诗人卢时雨称赞:
听了各位专家学者和周武现先生的发言,心中非常感慨。在这里我想讲几个“佩服”,一是佩服周武现先生敏锐的眼光,就像探测仪一样发现一座富矿:修水进士文化。这个富矿是值得去挖掘的。二是佩服周武现先生的恒心,历经数年搜集资料,到乡野走访调查。没有卧薪尝胆的吃苦精神,几十万字的皇皇巨著不可能完成。三是佩服周武现先生破釜沉舟的决心,书籍还没完稿,就把出版费先预付给出版社,并承诺在多久完成,如没完成出版费不用退还。他以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让我佩服之至。
周武现先生的治学精神,让我想起了王国维先生谈到的治学三境界:一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周武现先生为撰写这本书,也经历了这三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