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对大桥镇墨田村一碗汤的怀念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姚拥辉

  虽然因为摄取食物而能活着,但对于食物我却并不钟情。母亲和妻子深知我这一点,都多次当众夸奖过我,说我是最好“侍候”的人,不像弟弟那么嘴“刁”。
      关于这一点,一次午餐时得到了有力的证实。那一回,妻子把菜端上了餐桌,女儿已先尝了菜的味道,然后与妻子私语了几句。我随意地夹菜吃饭,并没有觉得什么,她俩看着我吃,终于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因为白豆腐忘记了放盐,而我则完全没有注意到!

      我那位曾经喜欢开玩笑、现已中风不能说话的姑父,每次与我在一起吃饭,都要笑我是“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我真是到了“吃龙肉都没兴趣”的不堪地步,对吃请请吃之类的事,除了厌烦还是厌烦。
      但事有一万,万里有一,我并不因为不爱好食物而没有关于美食的记忆和故事,相反有些“食事”却一直留在记忆深处,时常想起。40年前的那碗三鲜汤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行政区划,县下面设区,区下面设公社,公社下面设大队,更有时代感的是,很多大队用“东风”“先锋”“永红”“新建”“红旗”等代替了老地名。我这里要讲的事,地址就在当时的修水县大桥区沙湾公社东风大队——现在叫大桥镇墨田村了。
      那时,整个沙湾公社仅有10来家店铺,都是国营供销社的,餐饮店铺只有2家,都在公社驻地东风大队。有一年的秋天,供销社说马上有“物资交流”,不知道现在的80、90后看到物资交流这个词作何理解。当时其实是供销社降价处理存货的活动,相当于现在的商家跳楼大甩卖,所不同的是,那时候由于商品价格都由国家规定,所以能做到“真降价”,不像现在所谓的“跳楼价”,猴精鬼脸的,搞不清唱的哪一出。
      从不带我们出门的父亲,不知是哪来的兴致,在物资交流的那个早晨,带着姐姐和我步行五六华里来到了东风大队。人很多,店铺柜台前,公社门前的操场上,到处人来人往,买东买西的、互相打招呼的、孩子丢了到处找的、热闹极了。
      父亲怕我们走丢,就一手拉一个,大手拉小手,到柜台前寻找家里需要的东西。也许是舍不得花钱吧,也许是本来就只是想带我们来看热闹吧,总之,父亲带着我们,只是东瞧瞧、西看看,什么都没买。
       游来游去,终于在一家包子店门口站定,“买碗三鲜汤给你们吃?”父亲问。“不要。”我们都说。“好吃的,一人吃一碗吧。”父亲劝我们。前面说过,我一直是个不太惦记吃的人,我还是说不要,但姐姐经不住诱惑,说了声“我要。”因此,父亲就付一角钱买了一碗。
      姐姐在方桌上端了一碗喝着,我盯着姐姐看,从她喝汤时发出的声响,到她吞下肚子时那种陶醉的样子,我断定那是极好的美味,顿时后悔刚才没有要一碗!父亲敏锐地透视到了我的内心,便向店家说再买一碗,可是仅剩的几碗都已售罄。父亲无奈何,只好叫停了姐姐,让弟弟也喝点。
      于是父亲帮我们端起碗,四只小手也全部扶在碗边,脸对着脸喝起来。开始还都能喝到,可到了深处,小脑袋抵住了小脑袋,两个人都喝不到了,就都用力来掰碗,互不相让……
      这时候父亲显出了他的伟大来。他紧紧地握着碗,叫姐弟俩不要争,一人轮流喝一口,这样姐弟俩总算在希望与等待中喝完了这碗三鲜汤。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三鲜汤”这个名号,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美味。如今时常想起这件“糗事”,因为它伴随着我对童真的回忆、对父亲的缅怀,以及对一个时代的怀念。
      这件本来小得可以忽略不记的往事,同时给了我另一个启示:身为人父,能否给子女留下几个可供回忆的瞬间?生而为人,能否给周围留下几段可供称道的轶事?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姚拥辉:男,江西修水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古城旧梦》特约作者。修水师范毕业后先后在任教于大桥、724矿、琴海学校等,后调至修水广播电视台任记者,现任职于修水县自然资源局,与人为善,恪守中庸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