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桐花,嫣然怒放。这里桐花,俊俏妩媚。
看桐花之美,品桐花之香,江右之大地,乃艾溪之首选。
在这春夏之交的季节里,有一种花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美丽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就是桐花。而修水桐花“产地”在黄沙镇艾溪。刚到艾溪入口处,就看到一个极为美俏彩虹门,彩虹门横梁上写着“桐为情,修水县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左右对联为“十里桐花白盈雪,七彩黄沙美入画。”
穿过彩虹门,就达上了十里桐花品花、闻香之路。
这么多挺立野桐,为何扎根在艾溪一带?这么多桐花竞放,为何盛绽在艾溪山头和河畔?道光四年《义宁州志》云其扎根母体:“其势蜿蜒连亘三十余里,秀岭其峰,妙林修竹,其下流水滎回,泓涵澄澈。”如此山脉、山水,当是野桐最喜寄生之地,桐花最爱盛绽之所。
走进桐花谷远眺,约数万株桐树枝繁叶茂,紫衣玉树,傲立山岗,近五万亩桐花生机盎然,盛开山峰,灿若紫霞,特别是在碧绿艾溪河、险峻桐树岭点缀下,漫山遍野的白色花朵宛若给一座座碧绿的山头铺上了一幅“五月飞雪”的醉人风景,也勾勒出一幅幅秀美生态画卷,独具风情,美不胜收!山中旋转一圈,四周桐花掩映,闭上眼眸静嗅,桐花香气扑鼻。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也与美丽的桐花来一场“桐为情”邂逅。据记载,明朝建文二年进士,修撰《永乐大典》,官至武义县丞、徐闻县知县的石彦诚,就出生在这桐花之地黄沙镇彭桥村,其与妻陈氏和熊氏结为伉俪,这里桐花就是他们“桐为情”见证者。石彦诚夫妇墓安葬在彭桥,其对面就是桐花盛开之地,其下就是艾溪流过之所。
远眺桐山而不近观桐花,不能算真正品赏到桐花之唯美。桐花树高大而魁梧,挺拔而俊俏,先花而后叶,花朵硕大而妩媚,壮观而清香,盛开出满树银紫或者银白的花朵,有一种大气淋漓、怒放酣畅的美感。桐花可称之为春天里最伟岸的花朵,也显示着蜿蜒山峰里春天铺天盖地的繁花和繁华之盛况。
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你会发现那些并不起眼的枝条上,竟挂满了一朵朵小巧玲珑的花朵。它们紧密地挨在一起,仿佛在相互低语呢喃,聊着情话。抬头仰望天空,那湛蓝的天空与紫色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是一番另类景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近观桐花的花瓣是淡淡的紫色,花蕊则是深紫色,这种色彩搭配让人感到既神秘又优雅。每当微风吹过,那些花瓣轻轻摇曳,宛如一位位穿着紫色长裙的少女在欢快地跳着舞蹈。
桐花虽然不像牡丹那样富丽堂皇,也不像玫瑰那样芬芳四溢,但它是长在乡土的花、民间的花,植根于广袤大地,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和浓郁的香气来“招惹”人,它只需要用那简单而纯粹的美来征服世人的心灵。
桐花是在最美的时候离开高昂枝头的,当它们飘落时,无论是被风扬起,还是自然落下,那些盛开的花朵纷纷从枝头飘零,像是一场场紫色的雨,又像是一个个美丽的梦。它们在空中旋转、飘荡,最后轻轻地落在草地上,铺成一片片紫色的花满地,漫步在这片花毯之上,引人遐想,更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心理上淡泊与宁静。
又是一年桐花开。有关桐花的诗句,春事阑斑,桐花烂漫!桐花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寓意,成为诗人笔下的常见意象。
我盘腿静坐在桐花树下,品味桐花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意象和不同诗文内涵。唐李商隐写下了《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句,已经成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千古名句。李商隐诗句中桐花,象征了吉祥如意的祥瑞之兆,寄予对后辈的真切的期望。
宋杨万里写下了《道傍桐花》:
更无人饯春行色,犹有桐花管领渠。
杜鹃声里桐花落,山馆无人昼掩扃。
老去未能忘结习,自调浓墨写黄庭。
清徐震亨赋诗《长林销夏》云:
雨馀绝胜探林屋,风散浑疑倚石床。
空翠飞来衣欲湿,绿云移处屐生香。
扶筇老衲盘根坐,听到黄鹂晚更凉。
早些年,油桐树结的果子多用于炼制桐油,随着时代变迁,油桐树炼制桐油不再,而美丽的桐花,这独一无二,娇羞妩媚的“艾溪十里桐花”,武打小说里“桐花谷”和“艾溪谷主”,艾溪石彦诚进士祖居“石氏宗祠”,仍是世人观光赏景的新宠和必至之地。
在每年这个春夏之交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桐花的美丽吧!让那些紫色的花朵带给我们一份宁静与愉悦,让它们的美丽成为一对对新恋人和一双双老夫妻“桐为情”永恒的爱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