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黄庭坚传 • 正文

黄庭坚《大雅堂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1096年,黄叔达带领自己全家和嫂子(黄庭坚的夫人石氏)、侄子黄相等亲人,从芜湖千里迢迢来看望黄庭坚,一直到第二年才到黔州。兄弟见面时,黄庭坚写下了著名的词《谒金门·示知命弟》。黄庭坚兄弟,情义振千古。
  谒金门·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1097年,黄庭坚前往涪州(今重庆涪陵区)迎接胞弟黄叔达等家人,因堂弟黄嗣直(黄叔向)为涪陵尉而停驻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他多次到涪州北岩讲学,为程颐的讲学堂题名“钩深堂”。在宜宾市期间,黄庭坚收集杜甫在巴蜀创作的诗文,把所收集的300余首诗全部书写成文;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杨素(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的资助下,全部刻成诗碑;杨素在丹棱老家建造高堂广厦来陈列这些诗碑。
  在1100年竣工之际,黄庭坚欣然命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因此而来。
大雅堂记
  丹棱杨素翁(1),英伟人(2)也。其在州闾(3)乡党有侠气,不少(4)假借(5)人,然(6)以(7)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8)也。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9)向余请从亊焉。又欲作髙屋广楹庥(10)此石,因(11)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
  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12),文章之士随世所能(13),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14)者,况家室之好耶!余尝(15)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16)汩没(17)世俗,初不暇给(18)。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19)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20)能咀嚼其意味,闯然(21)而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22)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23)矣。
  彼喜穿凿(24)者,弃其大旨(25),取其发兴(26),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27)皆有所托(28),如世间商度隐语(29)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
  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无涣然冰释(30)于斯文者乎!
  元符三年(31)九月涪翁书 [1]


词句注释:
1.杨素翁,北宋丹棱人,赠散朝大夫。南宋史学家李焘岳祖父。
2.英伟,英俊奇伟,卓尔不凡。宋人常用语。司马光《赠崔尉之官巢县》:“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蔡绦《西清诗话》:“欧阳公一代英伟。”按:此句乃黄庭坚对杨之称许,结合上下文看,“英伟人” 理解为“义侠之士” 为妥。
3.州闾,州,旧时行政区划;闾,里巷、邻里。州闾即“乡里”。
4.少,音“稍”,略微、稍微。《战国策·赵策·触詟说赵太后》:“太后色少解。”
5.假借,宽容、原谅。《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然,表转折,相当于“但”“ 但是”。
7.以,介词,相当于“凭”“ 靠”。
8.长雄,有的版本作“雄长”。“ 称长雄” 大致相当于“享有很高威望。
9.粲然,笑容灿烂貌。宋刘克庄《贺新郎·叙谪仙为宫教兄寿》:“供玉齿,粲然笶。”
10.庥,庇荫、保护。
11.因,于是。
12.委地,委,抛弃。《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地”:“ 谓毫无价值。《庄子·养生主》“如土委地。”
13.随世所能,能,本指智能之士,此处指影响一代潮流之俊秀。“随世所能” 谓追随当时诗坛的时尚人物。
14.升……堂,即“升堂入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未有升子美堂者”,谓远未达到杜诗的境界。
15.尝,曾经。
16.以,介词,相当于“因为”。
17.汩没,本义是“沉浮”,引申为“沉湎”。
18.初不暇给,谓忙不过来,没有闲暇时间。即所谓“应接不暇”也。
19.夫,发语词,无义。
20.安,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21.闯然,此处是很顺当的进入的样子。
22.深,此处是“艰深” 之义。
23.思过半,谓省力一半,即“事半功倍”也。
24.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亊物硬说成有某种意思,即“牵强附会”。
25.大旨,主旨,即主要精神。
26.发兴,本义是托物起兴,因事感发,此处指此兴等诗歌的外在表现形式。
27.物物,名词迭用,前一字衍变为“每一”之意。如“人人”指每一人,“事事”指每一亊,“物物”谓每一物。
28.托,寄托、隐射。
29.商度隐语,“商度”,宋时口语,相当于“揣度”、“揣测”,参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隐语,隐语诗,宋时很流行。见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隐语》。“商度隐语”,即今所谓猜诗谜。
30.涣然冰释,冰释,像冰一样融化,比喻嫌隙、误会完全消除。“涣然冰释”,此处指疑惑完全消除,一下子豁然开朗的样子。
31.元符,北宋哲宗年号,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

  这篇文章着重阐述了作者对杜甫诗歌的认识,也是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主张,即“无意于文”。“意”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杜甫诗歌石刻之名为“大雅”的要旨。“无意于文”并非是说杜甫诗中无“意”,相反,正是要强调杜甫诗中之“意”,而告诫学杜诗者要从“无意于文”而进入。也就是说,学杜诗,不在于文字,不在于声律,而在其内蕴情感,人格精神。学者若能感受,体会杜诗的情感与精神,下笔自然有神。这就叫“无意而意已至”。
  文章虽是说理,反复论说中,有着很强烈的感情,在申明杜诗之“意”的同时申明其所以名为“大雅”的缘故。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黄庭坚传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