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阅潘姝苗的美文集《一念相知》,其中一篇《偶然小确幸》引起了我的思考。
文中提到“小确幸”是个外来词,源自日本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小确幸”的意思就是能够带来喜悦和幸福的一些意外的小事情。《环球邮报》曾经开列了30件令人开心的小确幸,比如,摸摸口袋,竟然发现里面有钱;排队时,你所在的队伍最快;以为是周三,其实已经是周五,等等。
这样的经历大家都曾经遇到过,无需赘举。但我认为最大的小确幸是无意中遇到人生中能帮助到自己的人,无论是帮到自己的是大事还是小情。
去年,我想去何市镇走走看看,探访一下其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其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虽然之前去过,说不上轻车熟路,但绝不至于来个南辕北辙。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一个熟悉何市历史文化乡土人情的人做向导兼导游。于是,我求助于万能的朋友圈。在我的信息发出第二天,在县教体局工作的谢校长主动和我联系,愿意陪我去何市一走。
以前在有关会议或场合上和谢校长见过面,但无缘交际交谈。他曾经在黄港片区的黄沙中学、何市中学等地当过校长,因而,对何市非常熟悉。他还是修水文史研究专家,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手上还有一部书稿正在统稿整理阶段。能够得到这样的文化大咖的帮助,实在是三生有幸。在他约定的那天,我开车接上他,就一路向何市奔去。按谢校长的指点,我们把车开到了他的大舅哥家里,换乘大舅哥安排的底盘较高的suv车后,先去探访徐氏金湖书院,后上陶姚尖,一睹新竣工的供奉陶姚二仙的白云观。下山后,在何市集镇享用了极富何市特色而又极及丰盛的午餐。下午参观了吴仙里丹霞宫、祝氏流芳书院、何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一天的活动,谢校长安排得紧凑合理,坐车、吃饭、导游、解说等细节都非常到位,除了对何市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外,整个一天的行程感觉非常愉悦。
事后,我根据那天对何市的了解,经过对掌握材料的梳理和思考,写了一篇《福地仙乡何市镇》的文章,在《古城旧梦》发表后,反响较好,点击阅读量较大,被《古城旧梦》编辑部评为2023年度十佳文章。
2024年1月8日,《古城旧梦》平台刊登了我的《话说“宁州八景”》。在宁州八景中,第八景“棲霞柱石”在安乡(今黄沙、黄港一带)哪个地方,由于《义宁州志》语焉不详,其他资料缺乏,故我在文中也是含混其词,只说在安乡,具体哪个地方则有待考证,这个事情一直成了我一块心病。后来,在组织部老同事交流群里,和老同事们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原副部长钟君主动说他知道大概位置,可以带我去看看。
在约定的那天,我开车来到黄沙镇李村,邀上退休之后回乡居住的钟部长,直奔黄港镇西下桥。钟部长年已七旬,在县委多个部门工作过,其德行政绩有口皆碑,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是我心中的偶像。他能够亲自陪我探访,实在是大喜过望。
老人带我们来到了一里多路的安乡水的下游。在公路的外面,全部是树木茅草,我穿过茅封草乱的地带之后,来到了河边,但由于河边的树木高大,茅草莿密,无法看到河里的景物。心里在想,到时再来一次,带上无人机,在无人机摄下的视频里,棲霞柱石的真面目将会一览无遗。听老人说,原来县城经过毛竹山通往省城南昌的驿路大道是在现在公路的下边,紧贴河岸,一路沿河蜿蜒上行。这里的河中有一座比刚才看到的更高更大的石柱,因为路在石柱的下面,因而石柱显得尤其高大巍峨,加上河流在这里基本上是东西走向,上午的太阳照到石柱的东边,下午的夕阳辉映在石柱的西边,一天到晚石柱都沐浴在太阳的霞光之中,因而文人墨客将其雅称为“棲霞柱石”,修在这里的桥梁就被命名为棲霞桥,后来天长日久被讹叫为“西下桥”,一个好端端的极富诗意的名字,竟被一个俗不可耐的名字所替代,真是文化的悲哀。现在连导航的高德地图显示的都是“西下桥”。
谢校长、钟部长都是难得的热心人,以前交往并不是很多,在微信里知道我的需求之后,竟主动和我联系,精心规划行程,细心安排吃饭、用车,为我讲解历史文化掌故轶事,为我了解历史文化无偿提供非常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是我人生之中最大的小确幸,给予我极大的愉悦和幸福。
2024年2月20日
周斌,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江西书院研究会会员、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顾问。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当代具有浓厚的兴趣,试图用笔挖掘丰厚的积淀,描绘多彩的今天,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